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科學家正在攜手繪制一組特殊的圖卷,它們中的每一張都由23對染色體,約30億個DNA堿基對組成,卻各有異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 通過解讀這一圖譜,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類自身生老病死的奧秘,為未來解決艾滋病、癌癥等不治之癥和其他疑難雜癥找到理論基礎和科研依據,并為未來的個體化醫學奠定科學基礎。 “我們已在白色人種中發現了具有天然抵御艾滋病毒的基因。”剛剛在杭州閉幕的首屆全球華人遺傳學大會上,“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中方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說,“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在其他人種中發現過。” 這僅是“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進展中的一個成果而已。“千人基因組計劃”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英國桑格研究所等機構2008年發起,多國共同參與。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世界各國科學家在基因和遺傳學領域的又一重大的科學合作。 這一科學研究計劃在......閱讀全文
自1999年中國作為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到目前為止,已經獨立完成了水稻和家蠶等大型基因組研究,并參與了家雞、家豬、木瓜等多個重要動植物基因組圖譜制作,在2007年還首次向世界公布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個體化基因組序列。 中國雖然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 在深圳
基因組學研究是近20年來最受關注的科研項目之一,許多媒體曾宣傳它在癌癥、糖尿病、老年癡呆癥等疑難雜癥治療方面具有廣闊前景,投入大量科研經費的多國政府也對其寄予厚望。6月13日,美國《紐約時報》在頭版刊出“唱衰”基因組學研究的評論文章,認為這項研究還停留在基礎階段,要用于臨床還有很長的路
編者按:伴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和醫學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知識的日益積累、臨床應用的不斷探索,醫學領域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新華社記者最近兩個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在精準醫學這一高科技領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國面臨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亟待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編者按:伴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和醫學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知識的日益積累、臨床應用的不斷探索,醫學領域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新華社記者最近兩個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在精準醫學這一高科技領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國面臨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亟待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為期三天的第七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暨2012年亞太區生物信息學峰會在香港九龍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大基因主辦,《GigaScience》雜志協辦。來自全球300多名專家學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討了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云計算、生物倫理等研究領域內的最新進展,并深入探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為期三天的第七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暨2012年亞太區生物信息學峰會在香港九龍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大基因主辦,《GigaScience》雜志協辦。來自全球300多名專家學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討了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云計算、生物倫理等研究領域內的最新進展,并深入探
今天在此間開幕的“二00七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透露,新近問世的DNA測序法已經在基因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基因表達的精確度達到數字化,揭示了染色質組蛋白的新功能。 全世界二百多位專家學者,在為期四天的會上將交流新近問世的DNA測序技術的最新進展,探討基因組學和基因測
把科學研究從傳統封閉的實驗室搬到開放的互聯網上進行,會取得怎樣的效果?英美國家一批年輕科學工作者對這種科研方式予以肯定。他們在網上征召合作者和志愿者,在博客里發表科學設想并征求意見,令互聯網成為科研新場所。 集思廣益 對劍橋大學教授蒂莫西·高爾斯而言,能難倒自己的數學題并不多,他曾獲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2012年9月27日至28日,為期兩天的首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美洲分會(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mics in the Americas,ICG Americas 2012)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OP)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大基因與費城兒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16日,P4China國際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P4China國際精準醫療大會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上海商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生物治療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
了解自然發生的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表達水平是在分子水平了解復雜性狀的第一步。表達數量性狀基因座(eQTL)定位研究試圖通過基因分型和測定個體的全基因組表達水平,對影響/關聯基因表達水平的所有基因組區域進行定位。 在目前的小型和中型基因表達研究中,RNA-seq技術幾乎取代了芯片技術。然而,
首屆全球華人遺傳學大會7月9日在杭州閉幕,來自海內外的400多位華人遺傳學家齊聚一堂,74位知名專家在會上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其中半數以上的研究成果將是首次對外公布。 首屆全球華人遺傳學大會為期3天,共設置了“醫學和人類遺傳學”、“全基因組相關分析”、“線粒體生物醫學”和
第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11月16日在深圳大梅沙拉開帷幕。這次大會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特拉華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美國康乃爾大學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同舉辦。來自各國的400多位基因組學專家和學者出席會議。 當日(11月16日)上午9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教授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6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科學與技術協會科學普及部、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共同發起主辦的“人類基因組草圖發布十周年紀念大會暨基因與健康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當年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眾多參與者以及400余位普通民眾、在校學生參加了
今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預算2.15億美元,希望以此“引領一個醫學時代”。新聞一經發布,沒想到我國上上下下好像動得更快,熱鬧非凡,不少人給美國總統點“贊”。有人表示,受奧巴馬影響,中國在15年內將跟蹤投放600億元人民幣。也有人質疑,美國總統在中國是否真具
美國FDA宣布23andMe獲得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癌癥風險基因檢測授權。這項檢測的意義是什么,中國市場如何?基因慧就此專訪了7位相關企業創始人,并分析相關市場趨勢,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劃重點 1. 此產品針對3個癌種的BRCA基因的3個突變 2. FDA對DTC基因檢測政策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近10年來,由于海洋在沿海國家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類對海洋環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入,海洋生物資源多層面的開發利用極大地促進了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的迅速發展。1989年首屆國際海洋生物技術大會(以下簡稱MPS大會)在日本召開時僅有幾十人參加,而1997年第四屆I
摘要:基因芯片技術是90年代中期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高新技術,是各學科交叉綜合的嶄新科學。其原理是采用光導原位合成或顯微印刷等方法,將大量DNA探針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與已標記的生物樣品中DNA分子雜交,再對雜交信號進行檢測分析,就可得出該樣品的遺傳信息。基因芯片技術目前國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非營利性組織“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黃如方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如此說道。 近年來,基因檢測技術的高速發展,降低了罕見病患者的確診時間和成本;但中國仍缺少針對罕見病的專門科研基金和暢通的轉診體系,能夠識別罕見病的臨床醫師,和能解讀基因測序報告的
生物芯片技術是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進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最深遠的重大科技進展之一,它融微電子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為一體的高度交叉的新技術,具有重大的基礎研究價值,又具有
臨床類 杜克大學分子遺傳學教授David Goldstein David Goldstein提出運用精準醫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Goldstein專注于幾個癲癇患者大規模研究的課題,其中包括一項對超過350個患病的兒童及其父母進行測序來發現新突變的項目。盡管許多發現的突變屬罕見突變,但是它
6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以《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題作綜合學術報告,介紹了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應用以及安全問題。6月10日,陳曉亞作題為《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主題報告 “在過去幾十年里,轉基因技術經歷了誕生、成長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世界總會讓年輕人占領。 曾經和喬布斯一起演講的小天才Thomas Suarez今年還在讀初中,現在他在名叫MakerBot的機器人創業公司研究3D打印機。而出生于1997年的鄒奇奇,8歲出版了12萬字故事集《飛揚的手指》轟動美國,2013年登上TED時她已有“女權主義者”標簽和贏得諾貝
摘要:基因芯片技術是90年代中期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高新技術,是各學科交叉綜合的嶄新科學。其原理是采用光導原位合成或顯微印刷等方法,將大量DNA探針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與已標記的生物樣品中DNA分子雜交,再對雜交信號進行檢測分析,就可得出該樣品的遺傳信息。基因芯片技術目前國內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27日,由賽默飛世爾科技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的組學技術前沿創新高峰論壇在成都隆重舉行。本次會議旨在“發現質譜力量”,邀請國內組學領域大咖共討質譜在組學研究中的“力量”,期望共同推動中國組學研究發展。 賽默飛中國區色譜與質譜業務應用支持總監薄濤博士主持本次大
2015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評選專項工作和項目公示等流程后在京揭曉。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18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