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海歸的光榮與夢想
早在幾年前,我國就出臺相關政策規定,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最高可獲50 萬元支持資金。 前三代海歸致力于改變中國的舊面貌,第四代海歸以探索國家現代化為己任。如今,以實現中國全球化為使命的第五代海歸,正在彰顯自己獨特的歷史價值觀—— 11月4日,由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海歸發展報告(2013)》國際人才藍皮書對外發布。《報告》顯示,2012年,歸國的海外留學人員達到27.29萬,同比增長46.56%,中國也由此出現“史上最大海歸潮”。 中國當下所經歷的“海歸大潮”,既有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及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的內在動力,也與當前呈現的“國際人才回流”新趨勢息息相關。無疑,中國的海歸潮是這股洪流中最壯觀的一支。 以詹天佑、唐紹儀、顧維鈞等人為起點,中國的留學潮與歸國潮已歷經150余年。潮起潮落,幾經更迭,中國的海歸潮已進入第五代。可以說,前三代海歸以改變舊中國面貌為使命,第四......閱讀全文
新海歸的新抉擇:回祖國,去創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64.shtm近年來,我國政府支持創新創業力度空前,越來越多海外留學人員選擇“海歸”,投身到祖國如火如荼的創新創業熱潮中。他們之中,既有宜寶科技創始人周明這樣在美國已做得風生水起的70后,也有碳能科
浙大與杭州國家高新區共建“海歸”創業基地
浙江大學和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共建基地”11月3日揭牌運作,記者從杭州國家高新區獲悉,雙方將開展深層次合作,為“海歸”共建創新創業基地。 2009年,浙江大學和杭州高新區均被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批準確定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成為浙江省海
5“海歸”攜手創業,“癌癥基因檢測”被用于臨床
這是一群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海外學子。為圓夢,他們放棄國外收入豐厚的職業,回國創業。 公司成立兩年不到,他們就申請了7項科研ZL,不僅填補多項國內空白,還被40多家三甲醫院臨床使用。為將事業做大,不久前,他們將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聘為技術顧問,為其出謀劃策。 5學子攜手回國創業 南京世和基因
海歸創業的硬傷:是什么降低了我們的價值
海歸認為自身競爭力在變化 隨著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歸國創業,人們看待海歸的眼光已經越來越理性。早在2006年,智聯招聘網曾對100家擁有海歸的企業調查表明,與5年前相比,有92%的海歸認為其競爭力“下降”了。 海歸創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如何拿到更多的錢,是海歸面臨的一大挑戰。項目與資金對接
周六15點直播|新僑海歸創新創業大會
直播時間:2022年8月27日(周六)15:00直播地址: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http://t.cn/A6SxObMc掃碼進入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觀看直播內容簡介為進一步助力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鼓勵、引領和支持海外新僑海歸高層次人才回京創新創業,活動將面向全球直播,北京市僑聯以“‘僑聯’世界 共
新老海歸共話回國創業經歷:要認清優勢找準定位
在日前舉辦的“海外學人回國創業懇談會”上,新老海歸齊聚一堂,共話回國創業的經歷以及遇到的問題。曾經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的鄧鋒先生,曾在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獲碩士學位、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嚴望佳女士,在演講中介紹他們的創業經歷,對引導新海歸如何揚長避短、處理好自
上海臨港新片區舉實措支持女海歸科技人才創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197.shtm 中新網上海3月3日電 (記者 陳靜)《臨港新片區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十條措施》(下稱:《十條措施》)3日正式在此間發布。
中國首部國際人才藍皮書發布
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3日在北京聯合發布“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這是中國內地第一本重點研究海歸群體回國創業及在相關領域發展的藍皮書。 《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藍皮書由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與北京大
海歸斬獲資源-多方迎來人才
2018年4月17日,“業達杯”2018(第四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宣布啟動。本屆海歸創業大賽的新亮點是參與更廣泛、獎勵更豐富、服務更深入。 海歸通過大賽 展示實力發現不足 一份海外高校的學位證書代表海歸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海歸在國外所獲得的眾多榮譽,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
中國新增海歸人數已超高校畢業生預計增量
全球化智庫(CCG)12日在北京發布《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才磁鐵”效應正在發揮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海歸群體的快速增長使其就業壓力更甚從前。中國新增海歸人數已經超過高校畢業生預計增量。 報告說,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
雄安瞄上了海歸-海歸盯上了雄安
作為未來宜居宜業城市發展樣板和疏解非首都職能、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成立一年多的雄安新區,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越來越多的海歸也選擇雄安新區作為創業之地。 雄安新區成立一周年 變化悄然發生 在全面投入使用的“雄安基建第一標”——市民服務中心內人流如織,京東無人超市里人頭攢動
雄安瞄上了海歸-海歸盯上了雄安
? 雄安新區越來越成為海歸關注的熱土,在7月1日舉辦的“國學雙語成果轉化及產業合作研討會”上,舉辦“中外青年中西文明雄安論壇”成為本年度中國先秦史學會國學雙語研究會的重點任務,眾多海歸參與其中。鄧嘯林 攝 ? 這是2018年6月16日,在雄安新區市民
助力海歸人才跑出“雙創”加速度
圖為2018(第四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煙臺)項目對接洽談會啟動儀式,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留學人員創業園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郎靖致辭 第四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落幕 助力海歸人才跑出“雙創”加速度 9月16日電,由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留學人員創業園聯盟和煙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第四屆)中國海歸創
科技創業:人才是根本-技術是關鍵
近年來,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人數激增,其創業項目主要集中于生物工程、醫藥、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領域。在創業路上,若想走得更遠,為國家的科技創新添磚加瓦,海歸需時刻保持敏銳的分析判斷能力。 海歸瞄準國內市場 投資者加強風險管理 如今,留學人員攜項目回國落地和發展已不新鮮
無錫成立美國硅谷創新創業中心
美國硅谷(無錫)創新創業中心十二月五日在無錫舉行的“中國海歸創業發展論壇”上揭牌成立,成為無錫市繼日本東京、加拿大多倫多、法國巴黎后在海外拓展的第四個人才工作站。 據介紹,該中心將依托中國駐美使(領)館、美國華人協會、美國著名大學、美國人才組織等海外機構的資源優勢,對無錫引才政策和創新創業
創業有風險--“技術孵化”來幫忙
“繼‘中關村創業大街’后,中關村核心區海淀區將打造占地約600畝、以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創業為主的‘硬創業’聚集區。”8月10日,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茤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這個灣區的規劃和創業大街一樣,都是為了孵化創業。” “在創業大街,各種圍繞互聯網的模式創新層出不窮,
2023中國科協海智專家服務團冰城行活動落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74.shtm12月28日,2023中國科協海智專家服務團冰城行活動圓滿落幕,該活動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由中國內燃機學會和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劉洪
新時代海歸的光榮與夢想
早在幾年前,我國就出臺相關政策規定,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最高可獲50 萬元支持資金。 前三代海歸致力于改變中國的舊面貌,第四代海歸以探索國家現代化為己任。如今,以實現中國全球化為使命的第五代海歸,正在彰顯自己獨特的歷史價值觀—— 11月4日,由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輯出版
東省技術創業協會成立
9月24日上午,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下,山東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力量又增添一支生力軍。在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科技廳、共青團省委關懷下,由葉子信息、旻碩科技、靈匠環保等科技型企業、迪亞等科技孵化器、紅橋投資等創業投資機構聯合發起的“山東省技術創業協會”在濟南山東大學正式成立并
2017海歸調查:自然科學專業歸國人數最少
8月12日,第12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暨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在京舉行,會上,全球化智庫(CCG)發布了《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國外獲得最高學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以47.3%居首位,占比近半數,應用科學居第二位(16.2%),自然科學占比最低,為7.4%。 對于這
高校“海歸”如何適應“淡水”生活
有人感嘆,怎么有些人在國外頗有成就,一回到國內就難有作為呢 教育部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06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06.7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7.5萬人。“海歸”人員有相當一部分加入到高校教師和科研隊伍中。然而,盡管一些高校不斷采取新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海歸”人員的科研、教學
海歸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我們能夠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而不是老跟在別人后面。”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首席科學家黎志康博士回國后的感言。??? 2003年,作為中國農科院的引進人才,黎志康及4位同事從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回國。他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代表中國,在植物遺傳育種領域的國
超七成在外留學人員學成后愿意回國
基于國內的創業環境和經濟發展勢頭,越來越多留學海外的學子選擇回國發展。據教育部統計,2014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45.98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36.48萬人。相比2013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和留學回國人數都有進一步增加。出國留學人數增加4.59萬人,增長了11.09%;留學回國人
港迪技術創業板IPO順利過會
????1月5日,武漢港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IPO(下稱“港迪技術”)獲深交所上市委會議通過。????港迪技術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品主要包括自動化驅動產品、智能操控系統,以及管理系統軟件。目前產品主要用于
海歸回流呈年輕化、高知化趨勢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留學趨勢升溫。如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而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人才紅利優勢凸顯,國際化人才也在紛紛回流。根據2020年底教育部官方統計,2019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長6.25%。回國求職比例顯著增長 《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
中國海歸發展報告:留學回國人數創新高
今天(11月4日),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海歸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2年,留學人員回國數量達到27.29萬人,同比增長46.56%,為歷史最高值。按照近10年留學回國人員的平均增長率估算,未來5年內,中國將迎來回國人數比出國人數多的歷史拐點。 藍皮書指出,多數“
“海歸”報國路-越來越通暢
【“歸國潮”透視】 經過一番猶豫和比較,王立銘離開工作生活了8年的美國,回到國內,選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實現了他“回來做教授、開自己的實驗室、做自己的研究”的夢想。 近年來,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呈現在世人面前,越來越多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我國顯示出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截至2016年
許睢寧:海歸從精英時代走向大眾化時代
“2007年留學回國人員4.45萬人;2008年回國海歸6.69萬人;2009年海外留學人員回國人數達到10.83萬人,同比增長速度連續兩年超過50%。”近日,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秘書長許睢寧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海歸群體正從精英時代走向大眾化時代。 許睢寧分析說,
王曦院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作為基層科技工作者,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腳踏實地,勇于探索,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積極的努力。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落實各種激勵機制,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同時
中國召喚優秀留學人才-海歸內涵悄然升級
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工作問題,在中國人大、政協“兩會”上再成熱點話題。有這樣一組數字值得關注:截至2006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106.7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總數已經達到27.5萬人,這其中有4.2萬人是2006年回國的。?透過這組數字,不難看出海外留學人員回歸者已經占出國者的四分之一強,而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