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了2011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指南,主要內容如下: 一、指南內容 實驗室開放課題應緊密圍繞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具有創新性。2011年實驗室開放課題重點支持以下方向: 結構生物學 生物膜與膜蛋白 蛋白質合成與調控 蛋白質與多肽藥物 二、申請人資格 1、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具有博士學位和中級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 2、申請人必須與至少一位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合作申請。 三、實驗室將根據以下四項原則優先考慮申請課題: 1、研究課題符合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 2、與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共同承擔國家任務或合作申請重大基金。 3、應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進行合作研究或指導工......閱讀全文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根據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公開發布2009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一、指南內容 實驗室開放課題應緊密圍繞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
根據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公開發布2011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一、指南內容 實驗室開放課題應緊密圍繞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具有創新性。2011年實驗室開放課題重點支持以下方向: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7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員齊建勛來到上海光源南門,按照慣例拿到了實驗用的門禁卡。從上海光源出光起,齊建勛就經常往返京滬兩地,已經是上海光源不折不扣的老用戶了。 上海光源的所在地,位于張江科技園區的張衡路和蔡倫路之間。這些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街道,讓齊建勛感受到濃烈的科學氛圍。 今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謝曉亮1998年,謝曉亮成為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的中國
一、前沿生物技術主題 1.蛋白質測序新技術新裝備及配套試劑國產化 (1)陣列毛細管柱蛋白質分離-陣列點樣裝置 研制二維陣列毛細管分離新裝置,第一維分離柱可分離48個餾分,第二維維陣列毛細管分離柱可同時分離48個流份;開發陣列紫外檢測器; 研制多柱點樣頭并行點樣器和流份收集器;開發
董紹俊是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逆勢而上 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的隆隆禮炮聲中,她跨入了北京輔仁大學化學系。在國慶節,她和同學們一起打著腰鼓,列隊通過天安門,真正體會到“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喜悅。 正當她奮發讀書的時候,父親以“歷史反革命”的
我國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大科學工程——上海光源作為多學科開放共享的實驗平臺,向用戶運行開放兩年以來,已經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加速了我國科技創新。“通過二期線站的建設,上海光源將基本實現波段覆蓋、研究方法覆蓋和應用領域覆蓋,從而極大地提升上海光源的綜合研究能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大科學平臺。”
日前,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石藥集團“藥物制劑及釋藥技術實驗室”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標志著石藥在藥物制劑開發領域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另悉,未來三年中,石藥集團將投資2億元擴建實驗室。 據了解,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石藥集團“藥物制劑及釋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我國
9月27日上午9點,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學術年會在生化與細胞所生化樓312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施蘊渝院士、同濟大學傅繼梁教授、生物物理所許瑞明研究員、復旦大學查錫良教授、余龍教授等所外專家,及
——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百家重點實驗室進千家企業”系列活動 2014年5月20日上午,生命科學生物醫藥領域企業走進北大核磁中心活動在北京大學核磁中心會議室舉行。這場生命科學
5月26日至27日,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和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在湖南舉行了第二次協同創新研討會。科技部基礎科學司基地建設處處長周文能專程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俞汝勤院士、姚守拙院士、葉朝輝院士等來自兩個實驗室的研
何建華在實驗室做實驗。 走近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創上海的頭號地標——被形象地比喻為“鸚鵡螺”的上海光源頗為引人注目。今年11月,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出光,引出更多洞察微觀世界的科學之光。 從1996年開始參與上海光源前期立項、預制研究、工程建造、運行開放到今天的持續發展,何建華
探究成功奧秘 在如此短的時間,隸屬于二炮總醫院藥學部的質譜檢測中心就取得如此令人咋舌的成績,大家一定想知道成功背后的原因。我們試圖從這個一線技術人員身上一探究竟,不一定最能綱舉目張,但一定會有很多感性的啟發。 發揮優勢 緊跟科研 李老師指出的第一條就是——“在劉麗宏主任帶領
9月23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相關蛋白質機器研究”項目實施啟動會在廣州生物院舉行。 啟動會上,廣州生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段子淵代表項目承擔單位致歡迎詞,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能多提寶貴意
我國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自今年5月6日首批七條光束線和實驗站開始向用戶試開放以來,目前已經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包括解析出40多個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新蛋白質結構。 記者從28日召開的“上海光源”第一屆用戶學術年會上獲悉,截至目前,“上海光源”已累計接待的用戶已超過1100人次,
自2009年建成,這個位于上海張江的巨大“鸚鵡螺”,5年間穩定釋放“創新之光”,為1590個研究組,9225位慕名而來的科技人員照亮未知的微觀世界,將百余篇科研論文送上包括《科學》《自然》等在內的國際著名學術雜志。奇跡的創造者——上海光源,這個我國迄今建成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臺,“照
7月29日,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 早晨8點30分,氣溫已達35攝氏度。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趙國璧和陳嶸頂著烈日趕到上海光源總體控制室。未來12小時,他們要每時每刻通過熒屏查看光源各部分的運行情況。 同是8點30分,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劉新奇和博士生段良偉,也急匆匆趕到上海光
2010年北京同步輻射裝置(BSRF)用戶學術年會暨專家會于8月11日至15日在大連召開。來自全國各研究所、大專院校等不同領域的44個單位的專家及管理部門的代表共174人參加了會議。 高能所副所長姜曉明主持了開幕式,高能所所長陳和生院士代表高能所致歡迎詞,感謝各位專家和用戶對
葉朝輝院士 葉朝輝簡介:葉朝輝是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他長期從事波譜學與量子電子學領域的研究,在建立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發展我國銣光抽運原子頻標等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固體高分辨及多量子核磁共振研究方面作了系統研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固體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年2月,國際植物科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MtDMI2-MtPUB2 negative feedback loop plays a role in nodulation homeostasis”的學術論文,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
【導語】上世紀90年代,馮金生教授在德國留學期間便開始使用液質進行類腐殖質物質的研究,從此走上了自己的質譜分析之路;有了國外質譜分析及實驗室管理的經驗,回國后馮金生教授在北京理工大學重新組建了實驗中心,充分發揮了質譜和眾多大型儀器在科研和測試領域的價值。2013無機質譜會議期間,
一、前言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的編制,正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三五規劃”實施期間,是我國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由制藥大國 向制藥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實施藥品標準提高行動,編制好新 版《中國藥典》,對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推進醫藥
一、前言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的編制,正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三五規劃”實施期間,是我國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由制藥大國 向制藥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實施藥品標準提高行動,編制好新 版《中國藥典》,對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推進
1. 溶液PH值與酸度計我們在中學階段就聽老師們說過PH試紙,是用來測試溶液酸堿性的,試紙一碰到溶液就會變色,然后根據顏色讀出PH,當時覺得特別神奇。 在實際檢測過程中,PH試紙的精度已經是遠不夠用了,那么我如何更加精確地獲取溶液的PH值呢? 那么就要靠我們今天所說的PH計。對了,它也叫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