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相關蛋白質機器研究”項目實施啟動會在廣州生物院舉行。 啟動會上,廣州生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段子淵代表項目承擔單位致歡迎詞,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能多提寶貴意見,幫助項目凝煉科學目標、突出重點,以期取得更大的科研成果。同時,段子淵表示,廣州生物院作為項目承擔單位一定會為項目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會上,廣州生物院院長、項目首席科學家裴端卿對項目的總體情況作了報告,圍繞項目的科學意義、主要研究內容、課題設置、工作基礎以及項目的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匯報。隨后,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就各自承擔的課題圍繞課題目標、研究策略、研究內容、課題成果考核指標、研究隊伍、工作基礎與課題組織管理機制進行了匯報。聽取報告后,與會專家和項目組成員進行了充分討論,并分別對項目和課題的實施和開展提出若干意見和改進建議。 ......閱讀全文
“黑匣子”(Black Box),學名是飛行數據記錄儀,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可以記錄飛機飛行期間的詳細信息資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別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結束為期29年的上市生涯。這一天,恰好也是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生日。 看到上述開頭,你
Nature Methods雜志在十周年之際推出了紀念特刊,點評了在過去十年中對生物學研究影響最深的十大技術,其中就包括細胞重編程。iPS技術鼻祖山中伸彌教授,在這此特刊中發表文章解讀了細胞重編程的命運。山中伸彌教授因這一技術獲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iPS技術能將體細胞轉變為誘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地將小鼠和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稱為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細胞。該過程快速有效,代表了直接重編程誘導免疫的開創性貢獻。重要的是,該發現開辟了開發針對癌癥的新型基于樹突細胞的免疫療法的可能性。 我們所謂的樹突狀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哨兵。他們的任務是掃描我們的組織中的外來顆粒,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地將小鼠和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稱為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細胞。該過程快速有效,代表了直接重編程誘導免疫的開創性貢獻。重要的是,該發現開辟了開發針對癌癥的新型基于樹突細胞的免疫療法的可能性。(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我們所謂的樹突狀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哨
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細胞也擁有自己的記憶。Basel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蛋白質對(protein pairs)是細胞記憶的基礎。 與人類大腦相似的是,細胞也擁有某種記憶能夠儲存信息。為此,細胞需要來自蛋白質的正反饋。Attila Becskei教授領導研
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只需共表達4個基因就可將胚胎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和成體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這項研究使得英國、日本2位科學家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激起了科學家對細胞重編程技術的空前熱情。 在這項開創性發現之后,科學家在很短時間
來自德克薩斯A&M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木馬”策略,可以在不損傷細胞的情況下將蛋白質傳送至人類活細胞中。研究結果發表在本月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雜志上。 該研究小組的首席科學家、德克薩斯A&M大學生物化學副教授Jean-Philippe Pelloi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中國上海的研究人員在世界上率先利用一種經過改進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出第一批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種改進的技術培育出遺傳上相同的靈長類動物群體,以便提供更好的癌癥等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那么近年來體細胞研究領域還有哪些
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細胞也擁有自己的記憶。Basel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蛋白質對(protein pairs)是細胞記憶的基礎。 與人類大腦相似的是,細胞也擁有某種記憶能夠儲存信息。為此,細胞需要來自蛋白質的正反饋。Attila Becskei教授領導研
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個基因組,或一個細胞、組織表達的所有蛋白質。 蛋白質組的概念與基因組的概念有許多差別,它隨著組織、甚至環境狀態的不同而改變。 在轉錄時,一個基因可以多種mRNA形式剪接,一個蛋白質組不是一個基因組的直接產物,蛋白質組中蛋
據國外媒體報道,斯坦福大學研究生殖科學的研究教授維托里奧·塞巴斯蒂亞諾(Vittorio Sebastiano)的部分工作就是照顧幾百萬個干細胞。這些干細胞存放在斯坦福大學的洛利·羅凱干細胞研究大樓(美國最大的干細胞研究機構之一)深處,塞巴斯蒂亞諾負責維持它們的溫度和濕度。在他周圍還有眾多研究人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成纖維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Brian Aguado 【1】Science子刊: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介導肌成纖維細胞失活,促進心臟重塑 doi:10.1126/scitranslmed.aav3233 在一項新
DNA上核苷酸序列承載了生命的遺傳信息,遺傳物質能夠遵循孟德爾遺傳法則代代相傳。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隨著時間推移,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即使從上一代那里復制獲得的DNA序列不發生變化,基因表達也會發生能夠繼承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工程師們證實,一些物理信號可以替代某些化學物質,推動成熟細胞恢復至多能狀態。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10月20日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系華人生物工程學家李松(Song Li)教授。其長
8月7日,《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在線發表一篇文章,揭示了一種非侵入性重編程皮膚細胞的新技術。來自于俄亥俄州立大學再生醫學和細胞療法中心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可移植、拇指指甲大小的硅芯片,能夠在一秒鐘的接觸內啟動皮膚細胞的重編程,將其轉變成體內所需的任何一種其他類型的細胞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首次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組合轉入分化的體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了類似胚胎干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這一了不起的成果在本月早些時候被授予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對細胞重編程至關重要的蛋白質。他們還詳細描述了這種蛋白質的動態,以及它和參與重編程及干細胞多能性維持的其他一些因子的相互作用。這項研究的結果發布在《Cell Reports》雜志上。 轉錄因子Nanog對于維持干細胞的多能狀態至關重要。
近日,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ARUNA生物醫學公司以及密歇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名為μSHEAR(micro stem cell high-efficiency adhesion-based recovery)的新型干細胞分離技術,這一技術依據的是細胞間容易區分的粘附力物理差異。相關研
5月22日,科技部官網發布了《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納米科技”重點專項 與生物醫學領域相關。 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
11月7日,Cell Stem Cell雜志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課題組題為Transient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via Sox2-Mediated Suppression of mTOR Is an Important Early Step in
眾所周知,大面積的皮膚創傷,包括嚴重燒傷、褥瘡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導致的創傷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當皮膚表面破裂時,構成皮膚外層的上皮細胞會向傷口處遷移,以努力修復創面并密閉傷口,但這種愈合過程在較大的傷口中會變得非常困難,尤其是對老年人而言。 近日,來自美國Salk研究所
通過在實驗室小鼠模型中將一種細胞類型(紅色:間充質細胞)轉換成另一種(綠色:基底角質形成細胞)在大面積潰瘍內產生上皮細胞皮膚組織。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 眾所周知,大面積的皮膚創傷,包括嚴重燒傷、褥瘡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導致的創傷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當皮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近期,來自多倫多大學Lunenfeld-Tanenbaum Research Institute (LTRI)和Donnelly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將細胞內的DNA條形碼拼接在一起,以同時搜尋數百萬個蛋白質配對,用以分析蛋白質相互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22日的《Mol
【1】elife:核糖體也能調控基因的表達? doi:10.7554/eLife.45396 來自Stowers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體細胞中核糖體的一種新功能,即存在破壞正常mRNA的功能。“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核糖體是細胞中生產蛋白質的分子機器,”Stowers助理研究員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 Immunol:鑒定出對抗特殊靶標的T細胞 doi:10.1038/s41590-019-0544-5 當接種疫苗,或者解除過敏原以及微生物病原體之后,免疫系統激活,產生的T細胞亞
不同思維的遺傳學 你的大腦可能與你兄弟的大腦的思維方式不同,這是因為各人的腦子因受到某種程度的同胞間基因上的差異的影響而具有不同的運作方式。這是Jan Willem Koten, Jr.及其同事所開展的對男性雙胞胎和他們的非雙胞胎兄弟的腦部成像的新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他們
近日,麻省總醫院(MGH)免疫學和炎癥性疾病中心(CIID)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重編程調節性T細胞的方法,這種細胞通常抑制炎癥細胞的免疫反應,因此這種方法不僅允許而且還加強了抗腫瘤免疫反應。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6日的Nature雜志上。 雖然利用免疫系統對抗癌癥的治療方法已經在某
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癥精準醫療中的一大熱點,并已逐步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后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模式。2019年,腫瘤免疫治療有突破有進展。值此新年之際,轉化醫學網整理了今年熱門的免疫治療研究文章,共有12篇。 01 Treg細胞重編程改善免疫治療 Mauro Di Pilato,et al.
當拿到Peter Thiel投資的40萬美金時,Matthew Scholz更加堅定了他要做的事情是對的。 “Peter喜歡不走尋常路,會投一些看起來比較有爭議的公司,比如我們。” 這是七年前Immusoft拿到的第一筆天使投資。 七年后的今天,Matthew Scholz在深圳的硅谷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