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鎂血癥的臨床表現介紹
高鎂血癥的臨床表現與血清鎂升高的幅度及速度有關,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者臨床癥狀較重,一般早期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皮膚潮紅,頭痛,頭暈等,因缺乏特異性,容易忽視,當血清鎂濃度達2~4mmoL/L,可出現神經-肌肉及循環系統的明顯改變。 1.對神經-肌肉的影響 血清鎂離子升高可抑制神經-肌肉接頭及中樞神經乙酰膽堿的釋放,故表現為呼吸肌無力和中樞抑制狀態,一般情況下血清鎂濃度與臨床表現有一定關系,即血清鎂濃度>3mmol/L時,腱反射減弱或消失;>4.8mmol/L時,發生肌無力,四肢肌肉軟癱,影響呼吸肌時,可發生呼吸衰竭,呼吸停止;>6mmol/L時,可發生嚴重的中樞抑制,如昏睡,木僵,昏迷等。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1)對心臟的影響 主要表現為自律性細胞的抑制作用,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各種情況的傳導阻滯組織,由于高位正常細胞的自律性降低,低位自律性細胞興奮,可發生各種心律失常。 (2)對血管......閱讀全文
關于高鎂血癥的臨床表現介紹
高鎂血癥的臨床表現與血清鎂升高的幅度及速度有關,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者臨床癥狀較重,一般早期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皮膚潮紅,頭痛,頭暈等,因缺乏特異性,容易忽視,當血清鎂濃度達2~4mmoL/L,可出現神經-肌肉及循環系統的明顯改變。 1.對神經-肌肉的影響 血清鎂離子升高可抑制神經-肌肉
關于高鎂血癥的檢查介紹
1.血清 鎂濃度升高(血清鎂>1.25mmol/L)可直接診斷高鎂血癥。 2.24小時尿鎂排泄量 對診斷病因有較大幫助,若丟失量減少,說明是腎性因素,內分泌因素,代謝因素所致,否則是攝取增加或分布異常所致。 3.心電圖檢查 高鎂血癥可出現傳導阻滯和心動過緩,其心電圖表現為P-R間期延長
治療高鎂血癥的相關介紹
1.對癥處理 (1)使用鈣離子 由于鈣對鎂有拮抗作用,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10%氯化鈣常能緩解癥狀。 (2)一般對癥處理 根據需要可采用呼吸支持治療、升壓藥治療、抗心律失常治療等。 (3)膽堿酯酶抑制劑 高鎂血癥可使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減少,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可使乙酰膽堿破壞減少,從
高鎂血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血清鎂濃度超過正常值時即為高鎂血癥,指血中Mg2+>1.25 mmoL/L。除少數醫源性因素導致進入體內鎂過多外,大多是因腎臟功能障礙引起排泄減少所致。如同低鎂血癥一樣,血清鎂濃度也并非是鎂增多的可靠指標,因為血清中鎂25%與蛋白質結合,這部分鎂并不發揮生理效應。鎂離子主要在細胞內,因此當機體鎂
如何診斷高鎂血癥?
1.血清Mg>1.25mmol/L為高鎂血癥 絕大多數是由于腎功能障礙導致鎂排出減少而致,但下列特殊情況需加以重視: 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腎小管對鎂重吸收增加; ②一次過多或長期服用含鎂的抗酸劑; ③溶血反應,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等組織細胞大量破壞,細胞內高含量
高鎂血癥的病因分析
以急性或慢性腎衰竭多見,但一般腎衰竭患者血鎂大多仍能維持正常或正常偏高水平,且無高鎂血癥導致的癥狀。如果一時攝入過多(如使用抗酸劑)或經其他途徑進入體內過多(例如肌注硫酸鎂等),則有可能出現明顯高鎂血癥并出現癥狀。此外,甲狀腺素可抑制腎小管鎂重吸收,促進尿鎂排出,故某些甲狀腺功能減退黏液性水腫的
關于高膽紅素血癥的檢查相關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堿性磷酸酶(ALP) 在肝外、肝內阻塞性黃疸及肝內膽汁淤積,ALP明顯增高。 (2)血清總膽固醇、膽固醇酯、脂蛋白-X(LP-X)測定 在膽汁淤積性黃疸,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肝細胞性黃疸特別是有廣泛壞死時,膽固醇酯降低。 (3)凝血酶原時間 肝細胞性和膽汁淤積性黃疸時,
高催乳素血癥的臨床表現
高催乳素血癥最突出的表現為性腺功能減退,乃PRL水平升高所致,稱為高催乳素性性腺功能減退。女性病人可有性欲降低、性感缺失,治療后隨著PRL水平的降低而緩解。在育齡婦女,高催乳素性性腺功能減退主要表現為月經減少甚至閉經,但也可表現為月經過多或月經正常伴不育。溢乳是另一常見癥狀,見于30%~80%的
高乳酸血癥的臨床表現
1.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缺陷 A、 El缺陷臨床表現可輕或重,表現為3種類型,重癥在出生時即有非常嚴重的乳酸酸中毒,酶復合體活性為正常的15%左右,新生兒期死亡,多有腦實質或基底節病變或腦萎縮。 B、第二種有中度乳酸血癥,但有顯著精神運動性發育遲緩,且隨年齡增長加重部分病例,酶復合體活性約為正
高乳酸血癥的臨床表現
1.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缺陷 A、 El缺陷臨床表現可輕或重,表現為3種類型,重癥在出生時即有非常嚴重的乳酸酸中毒,酶復合體活性為正常的15%左右,新生兒期死亡,多有腦實質或基底節病變或腦萎縮。 B、第二種有中度乳酸血癥,但有顯著精神運動性發育遲緩,且隨年齡增長加重部分病例,酶復合體活性約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