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或脫氧核糖核酸)是我們的生命藍圖,儲存著身體發育和機能運作的遺傳學指令。DNA出現問題會使細胞發生突變,甚至引發嚴重的疾病。 細胞的DNA分子在持續受到外界環境的傷害,比如陽光、吸煙和輻射。但研究者們最近發現,細胞自己的內部環境對DNA來說也沒那么安全。Genetics雜志發表的一篇亮點文章指出,RNA(或核糖核酸)在DNA損傷和細胞突變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與DNA相比,人們對RNA提得比較少。但實際上細胞內的RNA比DNA多,”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J. Lucas Argueso說。 細胞擁有的核糖核酸明顯多于脫氧核糖核酸,而且這兩種物質非常相似。正因如此,細胞經常會將核糖核酸錯誤的摻入DNA。Argueso及其同事想知道的,如果酵母細胞無法準確剔除這些核糖核酸會發生什么事。 “這個問題存在于人類、胡蘿卜、蝴蝶、酵母等多種生物中,”Argueso指出。“而酵母是非常有用的生......閱讀全文
實驗室中最大的耗能設備是冰柜,需要為此付出的成本相當高,采取合理化建議后,能夠降低該部分費用;2018年,將會有一場實驗室節能項目大競賽。 實驗室消耗資源巨大,尤其是電力能源系統,其中,冰箱或冰柜占據較大比重;冰柜,尤其是老型號冰柜每天耗能比單戶住宅高出30千瓦時。同時,實驗室
核糖核酸還原酶是腫瘤細胞生長的瓶頸。埃默里大學Winship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靶向核糖核酸還原酶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避免以前方法的毒性,為藥物研發提供了有針對性的信息,相關研究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核糖核酸還原酶控制著DNA原料
細菌也有敵人,其最大的敵人之一是噬菌體,因為后者可以進攻和吞食細菌。面對攻擊,細菌最有效的還擊是,“祭”出一種武器CRISPR,以保護自身。CRISPR有些拗口,稱為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復,實際上就是一種基因編
一.前言 本指導原則主要針對第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術檢測試劑(以下簡稱“NGS檢測試劑”)產品質量提出指導性要求,涉及基本原則、主要原材料、檢測流程及性能評價等方面。 本指導原則是對企業和檢驗人員的指導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冊審批所涉及的行政
為加強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試劑的規范和指導,進一步保證和提高相關產品的質量,8月8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檢院)組織制定了《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試劑質量評價通用技術指導原則》(下稱《指導原則》)。 該文件是中檢院發布的首個質量評價技術指導原則,旨在對產品設計、研發及驗證的各關鍵環節進行規范,
植物為什么會在不同季節開花?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志上報告說,其秘密在于一種核糖核酸(RNA)起到了調控作用。 英國約翰·英尼斯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的這種核糖核酸名為COOLAIR,是一種反義長鏈非編碼核糖核酸。長鏈非編碼核糖核酸曾被認為沒有功用,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它能發揮很多重要的功能,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在2003年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直接導致了每兆基因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檢測的基因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基因組的復雜性深感震驚,這也引導著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近的一些突破性技術使得測序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可以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在2003年順利完成,基因組測序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直接導致了每兆基因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檢測的基因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基因組的復雜性深感震驚,這也引導著測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最近的一些突破性技術使得測序技術在更短的時間內可以
有絲分裂,又稱為間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發現于動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發現于植物。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于高等動植物(動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細胞分裂產生體細胞的過程。 細胞周期分
分子雜交技術 互補的核苷酸序列通過Walson-Crick 堿基配對形成穩定的雜合雙鏈分子DNA 分子的過程稱為雜交。雜交過程是高度特異性的,可以根據所使用的探針已知序列進行特異性的靶序列檢測。雜交的雙方是所使用探針和要檢測的核酸。該檢測對象可以是克隆化的基因組DNA,也可以是細胞總DN
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DNA 的序列分析是進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礎。目前用于測序的技術主要有Sanger等(1977)發明的雙脫氧鏈末端終止法和Maxam和 Gilbert(1977)發明的化學降解法。這二種方法在原理上差異很大,但都是根據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點開始,隨機在某一個特定的堿基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CRISPR-Cas系統依賴于PAM獲取間隔序列(spacer)的結構基礎及機制。這項重要的研究工作在線發布于10月15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艷麗(Yanli Wang)研究員,其主要研究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CRISPR-Cas系統依賴于PAM獲取間隔序列(spacer)的結構基礎及機制。這項重要的研究工作在線發布于10月15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艷麗(Yanli Wang)研究員,其主要研究
美國環境保護局頒布一項最終規則,讓該局首次運用職權,根據美國《有毒物質控制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第8(a)節,規定目前已在市場的化學品,以納米材料的形態進口、制造或加工時,須提交健康和安全訊息。這項最終規則將于5月12日生效。 這項最終規則適用于:
1590 年荷蘭人米德爾堡和詹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顯微鏡,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小的物體并將其放大,后來被列文霍克改進成為原始的顯微鏡。1658 年意大利人馬爾皮基應用最原始的顯微鏡首先觀察到了紅細胞,他是第一個見到紅細胞的人,開始進行紅細胞計數則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設計并生產出第一
血細胞五分類測定常用技術及五分類技術原理:血細胞分析儀是醫院臨床檢驗應用非常廣泛的儀器之一,是指對一定體積內血細胞數量及異質性進行分析的儀器。20世紀9o年代以來,隨著電子技術、流式細胞技術、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新熒光化學物質等各種高新技術在血細胞分析儀中的應用.使血細胞分析儀的檢測原理不斷完
核酸是生物體內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兩大類。DNA和RNA都是由一個一個核苷酸(nucleotide)頭尾相連而形成的。RNA平均長度大約為2000個核苷酸,而人的DNA卻是很長的,約
核酸是生物體內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兩大類。DNA和RNA都是由一個一個核苷酸(nucleotide)頭尾相連而形成的。RNA平均長度大約為2000個核苷酸,
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酒精用于包括2019-nCoV,流感,SARS等病毒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主要用法是用來洗手/搓手,因為酒精可以通過破壞其生物包膜而快速殺滅它們。那么我們來看看Keyp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智能微納器件研究室研究員張忠平和王振洋領導的團隊在生物體核酸結構的同步原位影像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合成了一種具有高效生物膜穿透能力的陽離子碳量子點,實現了對活細胞及線蟲體內DNA和RNA的同步熒光成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最近,渝東司法鑒定中心DNA檢驗實驗室投入使用,這是三峽庫區首個具備DNA鑒定資質的DNA實驗室。 DNA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攜帶生命遺傳物質的分子,通過對身體組織、血液、體液進行測定,就可鑒定出雙方的血緣關系。DNA鑒定早已在刑事案件中運用,現在也廣泛運用在司法鑒定中。 按照政策,現在目前
在藥物的分析和研究,以及控制藥物質量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的藥物分析檢測技術,可以采用物理、化學等方式對藥物進行系統的分析,并結合現代化學、光譜、色譜等技術對藥品進行研究。DNA擴增檢測技是現代生物學重大發現之一,也是現代藥物分析中快速檢測技術之一。作為人體生命的重要物質,核酸和蛋白的異常表達往往與癌癥
核酸是生物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核酸分為兩大類,即脫氧河塘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們在細胞內的分布及化學性質均有所不同。DNA主要分布在核的染色質或有絲分裂過程中出現的染色體內。RNA分布在細胞質和核仁內。但在染色質及染色體中也含有少量的RNA,核仁中也有少量的DNA。在線粒體,葉綠體等細
實驗方法原理Promega公司的SILVER SEQUENCETM DNA測序系統是一種無放射性的序列分析系統,它通過靈敏的銀染方法檢測凝膠中的條帶。 銀染提供了一種對于放射性或熒光法來說更加快速,廉價的替代方法。測序結果可以在同一天內得到;電泳完成后經90分鐘就可讀序,這是常規的放射性測序法做不到
一、DNA和RNA異同點 1.核酸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 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核酸有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兩種核酸。 2.真核細胞DNA主要分布在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少部分分布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少部分分布在
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利用遺傳工程,藉由 DNA 載體把外來基因導入植物體內,已經成功且高效率地育成傳統育種法無法獲得的作物新品種,改良作物承受逆境的能力,以減少損失或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并減緩土地無限開發及農藥肥料的濫用,省工又省成本。在各種植物基因轉殖法中,比較常用的是基因槍轉植、農桿菌轉殖及電穿
核磁共振掃描顯示,使用ALN-VSP療法后,肝臟腫瘤中的血流量明顯減少。 據美國媒體8月24日報道,美國阿爾尼拉姆生物技術公司日前宣布他們找到了一種能夠治愈所有癌癥的新型藥物,首批接受臨床試驗的19名晚期肝癌患者病情都有較大好轉。不僅如此,該公司稱,假以時日,這種藥物甚至有可能治愈一切疾病。
實驗概要 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DNA的序列分析是進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礎。目前用于測序的技術主要有Sanger等(1977)發明的雙脫氧鏈末端終止法和Maxam和 Gilbert(1977)發明的化學降解法。這二種方法在原理上差異很大,但都是根據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點開始
最近,美國血液系統研究所科學家在取自亞北極冰原的冰核中發現了封凍的馴鹿糞便,其中含有兩種700年前的病毒序列。他們分離出一種病毒的部分RNA(核糖核酸)基因組和另一種DNA(脫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完整基因組,并用DNA病毒感染了活植物。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科學家對病毒的進化
據外電報道,天文學家近日聲稱,他們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附近發現了構成生命的糖分子。 據報道,天文學家在一顆擁有1萬年生成歷史、質量與太陽相近的恒星附近發現了一個簡單的糖分子,它叫做羥乙醛 (glycolaldehyde)。 羥乙醛是形成核糖核酸(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