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布以來,各地給畢業于“雙一流”高校的大學生送出不少福利! 《北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工作管理辦法》公布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了《北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工作管理辦法》,明確采取指標數量的方式控制引進畢業生總量。 辦法所稱非北京生源畢業生(以下簡稱畢業生)是指列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培養方式為非定向,在校期間未與任何單位存在勞動(錄用、聘用)關系(在校或休學期間自主創業除外),按時畢業并獲得相應學歷學位的非北京常住戶口應屆畢業生。 辦法規定,引進畢業生原則上應具有研究生學歷。引進當年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35周歲,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27周歲。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系統引進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30周歲。 文化、體育系統和郊區用人單位可適當引進本科畢業生。引進當年本科畢業生一般不超過24周歲,畢業院校應為北京地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京外地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 (一)市屬文......閱讀全文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國家戰略。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42所雙一流大學”名單: “雙一流”以學科為資助主體,每5年調整一次名單,39所985大學+鄭州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其余211高校全部“落選”! 1、原“985工程”高校
今天(8月27日)上午,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這份意見從人才培養、內涵建設、深化改革等全方位對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指導,對引導高校“雙一流”建設意義重大。 這也是繼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后,又一份高校“
1981年,山東考生薛德勝的哥哥替他做主,填報了高考志愿:“聽說蘭州大學很不錯,你就報那兒吧。”薛德勝回憶說,“那時候,在大家眼里,除了北大、清華被看作最頂尖的大學之外,國內其他重點大學都差不多,并沒有三六九等之分,所以填志愿只是挑大學,而不是挑地區。”從東部大省山東來到遙遠的甘肅蘭州,薛德勝
今年7月底,北京某高中學生王瓊坐在一間110人左右的考場,參加強基計劃的筆試,身邊只有不到30個考生。偌大的教室,從未有過的空曠感,讓她感到些許不適。 這是一場全國范圍的“大面積棄考”考試,而王瓊的考場不過是其中一個縮影。 果不其然,不久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蘭
2020年全國”兩會“,已于5月21日下午正式開始。不少與會的代表委員們都對高等教育發展、“雙一流”建設等熱點問題發表的自己的看法。事實上,從首次提出到現在,如何建設“雙一流”的討論一直沒有停。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這個問題同樣也成為高校領導們熱議的話題。小編再度整理了部分涉及“雙一流”建設的熱門
由西交利物浦大學(下文簡稱“西浦”)領導與教育前沿院(下文簡稱“ILEAD”)共同合作的“雙一流”大學及學科建設高校育人質量排名2019年第一版日前正式發布。本排名基于公開數據對入選“雙一流”大學及學科建設的高校育人質量做全面評估, 2019年第一版于今日公布,在4月27日前針對140所高校公開
隨著2018年6月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高校的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培養一流的本科生既是“雙一流”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根本任務。 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獲得者是目前學術界知名度較高的高層次人才,這些學者的培養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所高校的本科教育水
不久前,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王軍政表示,在研究生“入口”應適當擴大推薦免試生比例,尤其是學科實力強的綜合性大學,保研名額應當增加。 幾乎就在同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發布通知,該校2021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只接受推免(保送)研究生。安徽省教育廳也印發
近日,深圳大學招聘教師的薪酬引發熱議,最高可至70萬元的年薪,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此前,武漢大學等高校發布的招聘公告中,也有“薪酬不低于稅前70萬元/年”的字樣。 高校教師薪酬“水漲船高”已成趨勢?怎樣看待這樣一個“新常態”?為此,《中國科學報》特邀請高教界一線教師、專家學者,以及準“青椒”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后找工作不看工資”“95后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后,眾多高
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有874萬應屆畢業生走出校園,走進又一個“史上最難就業季”,面對企業們的縮招、降薪,許多人不得不一再降低對于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預期。 與此同時,清北碩博畢業生前往街道辦就職,哈佛博士后跳槽擔任街道辦主任的新聞也被炒上熱搜,“是否前往體制內就業”再次成為一個被人們所熱議的話
最近,北京出臺政策,對應屆非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落戶采取更為嚴格的年齡限制,原則上要求畢業當年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針對質疑,相關部門的解釋是,超出年齡的畢業生只要是北京急需緊缺的高素質人才,仍可按引進人才渠道和標準申請辦理引進落戶。但是,什么樣的人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馬陸亭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研究員 儲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楊德廣 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 周光禮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操太圣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程 瑩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
時光流轉70年,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優異的成果:1949年,我國研究生在學人數僅為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突破300萬,研究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發展的今天,研究生培養質量成了高等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文件政策,高校作為政策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改革逐步深化,隨著國家宏觀職稱政策的頒布,省級高校教師職稱政策也相繼出臺,高校教師職稱制度不斷得以深化和完善。 2019年,人社部就明確表示:力爭2020年底前完成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那么,職稱改革,對高校教師有什么影響呢? 沒有職稱,寸步難行 按照有關規定,
考上清華北大是每個學生的夢想。 很多人說我們處在一個“本科多如狗,雙一流遍地走”的時代,但實際上,能進入頂尖名校的學生仍然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4億人口,本科生占比不到4%,清北每年錄取人數還不到高考適齡人口的0.05%。根據軟科2020年新生大數據,北京大學2020屆共
醫學教育改革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承擔時代使命?醫學“雙一流”建設怎樣推進?醫學頂尖人才如何培養? 12月13日,第二屆醫學“雙一流”建設論壇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會議由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主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承辦,來自全國75所醫學院校的50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醫學‘雙一流’建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
要問過去幾十年,哪些是中國高教領域的重大改革,“985”、“211”,再到今天的“雙一流”,絕對當仁不讓。 無數高校趕上了“東風”,更多高校則無奈“落選”。 2017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通知,確定了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其中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40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各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831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241個,涉及工學、藝術學、管理學、理學、文學、教育學等12大學科門類。工學門類新增備案或審批的本科專業總數達到883個,遠多于其他門類。 本次共有94所“雙一流”高校有新增備案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特別是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時候都更為迫切。作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能否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否踏上歷史的巨浪滾滾向前? 在深入總結高校自主招生
最近,遼寧省政府發布《關于推進高中等學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遼寧省內普通高等學校調減15所左右,中等職業學校調減200所左右。到2020年,停招或撤銷本科39種專業的79個專業點。除了遼寧,此前上海和湖北也相繼提出將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探索省屬高校合并重組等方案
曾經,高校教職是很多博士就業優先考慮的對口方向,甚至很多人選擇讀博就是為了畢業后能夠進入高校工作。高校在選擇人才一事上,擁有較大的主動權。 然而,隨著我國高校在整體實力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高校招人的競爭也就隨之加大,有著良好科研前景的青年才俊成為各校爭搶的“香餑餑”。此外,科技創新的大環境下,我
注:以下均為最新的數據,為保證隱私,做了匿名化處理。@everwanna 211高校行政崗,中部省份,正式編制,工作兩年,某權利部門科員。工資:每個月到手工資大約4000左右,年終績效工資2.5萬。房子:住房公積金每月500多。加班工資:由于部門特殊,經常有加班工資,加一天大概發1000左右,
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反映的是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研究型學術機構的規范和價值——特別是美國和西歐的。這種理念基于德國的研究型大學,特別是在美國、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對這種模式認可后,其在19世紀末成為主導的學術思想。(Philip G. Altbach) 近2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
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近日陸續發布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報告顯示,95后畢業生普遍有較高的自我提升意識,繼續深造意愿持續走高,就業選擇更趨自主化、多元化。雙一流高校深造率過半報告發現,雙一流高校本科生深造率普遍很高,其中的優勢學科尤為突出。南京大學2019屆實際共有7
研究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才能畢業這一要求,近年來從博士研究生群體蔓延到碩士研究生群體,從發表普通期刊論文可以畢業進化為發表核心、C刊、SCI、EI等期刊論文才能畢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一個大學校長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7所大學就取消
4月1日,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我省設立西湖大學。根據復函,西湖大學系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為非營利法人,由我省統籌管理和指導。(今日人民日報《西湖大學有啥不一樣》和浙江新聞客戶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加快“雙一流”建設》都做了相關詳細解讀。) 創辦西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