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帶一路”地球大數據可持續發展
“大數據正在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數據在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中展現出巨大潛力。”近日,第四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本屆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在會上如此表示。 郭華東在大會主旨報告中,介紹了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背景下“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實踐面臨的數據及評估方法挑戰,并對2019年DBAR(“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利用地球大數據開展“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的成果進行了分享。 作為DBAR主席的郭華東表示,DBAR已提出利用地球大數據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的科學范式,實現了“展示+共享+在線分析”三位一體的地球大數據服務能力。該計劃將不斷搭建國際科技合作網絡,繼續加強地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共享和互利互惠,開發和推廣地球大數據應用服務,引領“一帶一路”地球大數據合作,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問題提供更可靠的數據依據和新的研究理論和方法。 “DBAR于3年前啟......閱讀全文
“一帶一路”油氣合作瞄準六大領域
“一帶一路”戰略正加速向具體操作層面推進。記者從多方了解到,作為對外合作“重頭戲”,能源專項規劃目前已擬定初稿,處于征求意見和完善階段。按照目前的思路,油氣合作將瞄準六大重點領域,包括推進“四個合作區”和“六個產業園區”,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辟新的海陸聯運航線,建設亞洲油氣主動脈,培
助力“一帶一路” 地球大數據可持續發展
“大數據正在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數據在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中展現出巨大潛力。”近日,第四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本屆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在會上如此表示。 郭華東在大會主旨報告中,介紹了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背景下“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實踐面臨的數據
創新引領“一帶一路”:科技之光照亮“一帶一路”
創新引領“一帶一路” 位于北非東部的埃及,沙漠與半沙漠約占其全境面積的95%。強光照、高風速和豐富的生物質能蘊藏,使得埃及擁有發展新能源的“地利”。但受技術水平等因素制約,埃及目前沒有一條完整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隨著“中國—埃及可再生能源國家聯合實驗室”在埃及落地生根,這一狀態有望在今年夏
“一帶一路”建設創新發展三大看點
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美好藍圖漸行漸近,一條由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先進科學技術連接成的“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也緩緩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看點一:科技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為沿線國家培養了上萬
我國將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地球大數據平臺
記者12月7日從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獲悉,首屆“數字一帶一路”國際科學計劃會議在北京通過《數字絲路科學規劃(草案)》,根據該規劃草案,在2016年到2019年,我國將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地球大數據平臺,建成數字絲路科學聯盟,形成國際研究網絡。 今年5月,由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
“一帶一路”建設要有綠色支撐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5年3月,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設計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綱領。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不僅有經濟訴求、國際視野,還要有綠色維度,在
科技合作助力一帶一路
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30個國家地區科研資助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領導或代表共計80余人參加。會議期間,與會各科研資助機構代表從共同支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計劃、共同支持基礎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構建科研
風云衛星惠及“一帶一路”沿線
記者24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數據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37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于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科學研究等領域。 自然災害是“一帶一路”沿線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國際災害數據庫的統計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
一帶一路 共同命運
在曾經的世界版圖上,亞歐大陸勤勞勇敢的人民,用雙腳和船只探索出多條連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陸上和海上通路。 打開當今的世界地圖,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再次激發了這古老而又嶄新道路的無限活力。 共同的利益聯結“一帶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我國將推進“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能源戰略建設
“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日前說,“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下一步將扎實推進全面建設六大經濟合作走廊和若干海上重要戰略節點。 中國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積極規劃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