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ga Dias苦心經營的室溫超導“幻境”終告破滅。
繼3月發表他造假丑聞的調查報道后,4月6日,Nature再發長文詳細報道了羅切斯特大學官方對其不端指控的調查細節。
這份長達124頁的官方報告顯示,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Dias涉嫌數據造假、篡改以及抄襲。
這項官方調查歷時10個月,由羅切斯特大學招募的獨立科學家小組進行,于2月8日完成調查。調查團隊審查了針對Dias的16項指控,并得出結論:在每一起案件中,他很可能都有學術不端的行為。
Dias擁有羅切斯特大學的終身教職。目前,該校正試圖在Dias合同于2024-2025學年結束之前解雇他。
Ranga Dias。圖源:羅切斯特大學官網
124頁的調查報告封面截圖。圖源調查報告
三次調查,無果而返
該調查報告總結了Dias在學術生涯中的欺詐行為,其中包括他曾發表在Nature上的2篇室溫超導研究,以及另外2篇發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PRL)的論文。這些文章均被撤回。
羅切斯特大學向法院提交的文件顯示,這項調查是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要求下進行的。
NSF是美國學術研究的主要資助機構,該機構曾在2021年授予Dias教師早期職業生涯發展計劃獎(CAREER),金額高達79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由NSF支持的調查并非羅切斯特大學第一次對Dias實驗室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2021年至2022年間,該校就曾對Dias發表在Nature上的碳硫氫化物(CSH)室溫超導論文進行了3次初步調查,只是均以Dias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調查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UCSD)凝聚態理論家Jorge Hirsch投訴后發起的。Hirsch聲稱該論文的磁化率數據存在問題,而這些數據對于Dias的CSH室溫超導體結論至關重要。
羅切斯特大學詢問了3名未透露姓名的內部審查員,Dias聯系了一名外部審查員以審查Hirsch的主張。報告中的信息表明,外部審查員是美國伊利諾伊州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Maddury Somayazulu。然而Somayazulu曾是Dias的論文合作者。此次調查于2022年1月19日得出結論:“沒有可信的證據值得進一步調查此事。”
第二次調查是由超導研究期刊Physica C的主編Dirk van der Marel于2022年1月發起的。另一位審查員受理了該案,并于同年4月6日得出結論:無需進行正式調查。這項工作隨后由第二位審查員進行了核查,調查報告顯示,該審查員似乎是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物理學家Russell Hemley。
羅切斯特大學調查指出,與Somayazulu一樣,審查員Hemley與Dias也合作撰寫了多篇論文,其中包括一項關于CSH特性的研究。
令人不容易理解的是,如此顯著的利益沖突者為何能成為審查員?
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一位發言人否認了Somayazulu的審查員身份,但是當其被問及為什么調查中的腳注提到“Somayazulu_Review of NSF 2020 (CSH) Paper”時,該發言人未予以回應。Hemley并未澄清他是否擔任審查員。
Nature的期刊團隊通過其獨立審稿人對CSH論文進行了調查,其中兩名審稿人發現了磁化率數據可能是捏造的證據。當該期刊表示將撤回CSH論文并回應Hirsch另一項投訴時,羅切斯特大學進行了第三次調查。
此次調查由第二次調查的同一位匿名審查員受理。盡管可以獲取Nature的調查結論,但是該審查員于2022年10月19日得出結論:數據中的任何奇怪之處都可以歸因于其處理方式,且不需要進行調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2022年10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物理學家James Hamlin向NSF提交了對Dias工作的擔憂。
羅切斯特大學組建了一個由3位物理學家組成的委員會以確保這項調查的可信度。他們分別是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Marius Millot和Peter Celliers,以及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Marcus Knudson。
Nature的新聞團隊邀請了幾位超導研究人員審查了這份調查報告。起初,他們對大學委任的成員選擇感到擔憂:一方面,這三位物理學家是沖擊波物理學專家,而不是超導物理學專家;此外,Millot和Celliers曾與Dias合著了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篇由27名作者組成的綜述論文。
然而,這份憂慮在研究人員們讀完該報告后煙消云散。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Brad Ramshaw表示:“他們為此在時間上作出了巨大犧牲,整個學術界應該感激我們有這樣愿意付出這么多的同事。”
這3名調查員并未予以任何置評。調查委員會保留了他們工作的記錄,包括計算機硬盤、電子郵件和實體筆記本上的數據。他們還采訪了10名與此案有關的人士,包括Dias和他以前的一些學生,并且進行了至少50次會議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證實了Dias在CSH論文中偽造磁化率數據。
報告顯示:首先Dias偽造了CSH數據并發表。當數據來源受到審查時,Dias和他的合作者兼合著者、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 (UNLV)的物理學家Ashkan Salamat發布了一組捏造的原始數據。
關于原始數據和已發布數據之間差異的疑問層出不窮,于是Dias聲稱對發布的數據使用了一種復雜的數據處理方法,這種做法將批評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數據處理技術而不是原始數據上,提供了“看似合理的假象”。
事實揭露
調查報告顯示,Dias曾多次承諾提供原始數據,然而從未兌現過。他在對調查結果的回應中寫道:“某些原始數據文件的缺失并不能說明它們不存在,也不能說明我有任何不當行為。”
Dias曾多次在數據來源問題上故意誤導團隊成員和合作者。報告顯示,他曾告訴他在UNLV的合作伙伴,測量是在羅切斯特大學進行的,扭頭卻告訴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測量是在UNLV進行的。
Dias還對期刊撒了謊。被PRL撤稿的論文——一篇關于二硫化錳(MnS2)電學特性的研究,被期刊方審查出存在明顯數據捏造,他向期刊審查方提供捏造后的數據而不是原始數據,并且還被PRL認作“蓄意阻撓審查”。羅切斯特大學委托的調查人員證實了期刊的調查結果,Dias將自己的博士論文中四硒化鍺的電阻數據,用于二硫化錳的研究,而二硫化錳是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材料。當調查人員就此進行詢問時,Dias向他們發送了與發送給PRL相同的捏造數據。
Dias究竟是如何篡改數據的?在镥氫氮化合物(LuH)論文的調查結果中最為清楚。Dias以前的學生幫助調查委員會找到了實驗室硬盤上的原始數據。根據原始數據,Dias經常有選擇性地遺漏數據,“以掩蓋電阻數據中不穩定的下降和跳躍,這些遺漏數據的存在會破壞LuH的超導行為的主張,”調查委員會寫道。
調查委員會發現,2022年8月27日,當時與Dias一起在羅切斯特大學工作的合著者Sachith Dissanayake向Dias警告,研究數據被不當篡改了,但后者置若罔聞。在對調查報告的回應中,他聲稱Dissanayake誤解了數據。
而這些被篡改的數據是LuH論文被接受的關鍵。
結案定論
2023年12月22日,調查委員會向Dias發送了一份調查報告草稿,而Dias抨擊了調查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誠信。他聲稱,調查人員的方法“有時可以在陰謀論領域看到”,而且“缺乏強有力的邏輯基礎”。Dias還聲稱,Salamat說服Dias以前的學生反對他,并致信Nature要求撤回LuH的研究論文。然而事實恰恰相反,Nature的新聞團隊此前曾報道,是學生們主動發送的舉報和撤稿請求信件。
Dias在答復中沒有提供委員會所要求的原始數據。調查人員在他們的最終報告中回應了Dias的指控,稱其數據遺漏的解釋并不能改變調查委員會的推理或調查結果。
最終,委員會認為羅切斯特的學生和Dissanayake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受害者。委員會無法獲得UNLV的資源為包括Salamat在內的這些研究人員洗脫罪名,但委員會認為這些人也受到了欺騙,并且沒有發現他們“實質性的不當行為證據”。
調查委員會給出建議,不應允許Dias繼續任教或從事公共或私人資助的研究。他們補充說:“本次調查中發現的證據表明,Dias不可信”。
相關鏈接: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0976-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716-2
https://www.rochester.edu/newscenter/2021-nsf-career-award-recipients-research-projects-475212/
https://www.hajim.rochester.edu/me/people/faculty/dias-ranga/index.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01-z
陳仙輝,中國科學院院士,深耕超導領域30余年。長期以來他一直堅持新型非常規超導體的探索及超導和強關聯物理的研究,在非常規超導體和功能材料的探索及其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成果,發現......
RangaDias苦心經營的室溫超導“幻境”終告破滅。繼3月發表他造假丑聞的調查報道后,4月6日,Nature再發長文詳細報道了羅切斯特大學官方對其不端指控的調查細節。這份長達124頁的官方報告顯示,......
RangaDias苦心經營的室溫超導“幻境”終告破滅。繼3月發表他造假丑聞的調查報道后,4月6日,Nature再發長文詳細報道了羅切斯特大學官方對其不端指控的調查細節。這份長達124頁的官方報告顯示,......
蘭加·迪亞斯,這個名字一度在物理學界引起軒然大波。他所宣稱的“室溫超導”發現,曾讓全球科學界為之一震,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然而,在科學界不斷的質疑聲中,這扇門逐漸顯露出裂痕。迪亞斯所發表的室溫超導......
如果超導材料能夠在環境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存在,其表現出的零電阻現象將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盡管幾十年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這種狀態尚未實現。2023年3月08日,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RangaP.Dia......
在多項重復性研究不支持其結論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迪亞斯團隊3月的《Nature》論文再遇危機:該論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給《Nature》高級編輯托比亞斯·羅德爾寫信稱,迪亞斯歪......
韓國LK-99室溫超導系列今天(8月15日)可能是最后一篇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固體研究所發布論文,發起致命一擊,明確宣判LK-99室溫超導死刑:LK-99單晶光學透明且高度絕緣,排除超導性的存在......
室溫超導是指在常溫條件下(室溫,即大約20-25°C)發生超導現象的材料。傳統的超導材料需要在極低溫下接近絕對零度才能表現出超導性,但室溫超導材料可以在更接近我們日常環境溫度的條件下實現超導性質。雖然......
近日,“室溫超導”熱度持續走高。8月2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常溫常壓超導體的商業化尚無時間表,但是未來它將對消費電子領域的產品設計產生顛覆性影響,即便iPhone都能擁有匹敵量子計算機的運......
“室溫超導”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新一輪熱潮,而資本市場同樣對此有所反應。A股超導板塊本周連續大幅上漲。而美國股市中一家名為美國超導(AmericanSuperconductor,AMSC.US)的公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