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Nature子刊發布CRISPR/Cas9基因編輯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華大基因研究院和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稱,他們構建出了兩種蝴蝶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并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蝴蝶進行了基因編輯。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9月1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王文(Wen Wang)研究員及芝加哥大學的Marcus R. Kronforst是這篇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王文研究員長期來一直致力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下新遺傳結構及其功能起源進化機制的研究。在 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Review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等重要學術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 蝴蝶以翼模式異常多樣化而著稱,不僅在物種之間而且種群、性別、甚至季節間都存在差異。翼模式之所以非常多變,是因為它們具有多種功能,與從保護色 到警戒色、擬態、溫度調節和擇偶......閱讀全文
蝴蝶基因組大小進化進展 發現表型多樣性進化遺傳基礎
蝴蝶因其豐富的形態多樣性,自達爾文時代就作為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類群之一,近幾年更被認為是研究形態遺傳、進化和發育的理想模型,已成為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學等研究領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2015年完成所有蝴蝶模式種金鳳蝶及其
日本一種蝴蝶已因福島核事故遺傳異常
琉球大學副教授大瀧丈二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受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泄漏的影響,福島縣當地的一種蝴蝶出現了遺傳異常。 這種蝴蝶名為酢漿灰蝶,常出現在人們生活場所附近的草地和樹林邊緣,其成蟲整年都可見到。 去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地震和海嘯破壞而發生嚴重核泄漏。同年5月和9月,研究小組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蝴蝶也是“轉基因”
來自法國巴倫西亞大學和圖倫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來自于寄生蜂的基因存在于許多種蝴蝶的基因組中。這些基因通過一種寄生蜂相關的病毒,從而水平轉移到這些蝴蝶的基因組中。似乎這些來自寄生蜂的基因已經被蝴蝶基因組“馴化”,并可能被用來發揮作用,來保護蝴蝶抵抗他致病病毒。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PLoS Gen
多基因遺傳與數量遺傳
? 多基因遺傳(polygenic inheritance)是指生物和人類的許多表型性狀由不同座位的較多基因協同決定,而非單一基因的作用,因而呈現數量變化的特征,故又稱為數量性狀遺傳。多基因遺傳時,每對基因的性狀效應是微小的,故稱微效基因(minor gene),但不同微效基因又稱為累加基因
蝴蝶都去哪兒了
帝王蝶的遷徙 每個夏天,雌性帝王蝶會來到北美洲北部的繁殖地,搜尋花蜜、伴侶和一種乳草屬植物,它們會將卵產在這種植物上。而且,帝王蝶還有忠實的“觀眾”。數千志愿者會定期前來觀察這種魅力非凡的黑色和桔色昆蟲,以便幫助科學家追蹤這些蝴蝶種群的發展趨勢。當然,也有人在它們南方的家園等著這些蝴蝶。現
Cell:原來是這種基因讓蝴蝶翅膀可以模仿樹葉
這是枯葉蛺蝶的翅膀:顏色鮮艷,以深藍色、黑色和橙色為特色。但是當這只蝴蝶扇動它的翅膀時,下面露出了鮮明的對比——它們是暗棕色的陰影,完美地模仿了一片枯葉,使蝴蝶偽裝起來不受捕食者的攻擊。在8月1日發布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哪個基因負責模仿樹葉,并討論這對我們理解它們的進化意味著什么。“蝴蝶的翅
蝴蝶遷徙可飛越撒哈拉
?? 小小蝴蝶能飛多遠?一項新研究顯示,小紅蛺蝶每年在歐洲與非洲之間來回遷徙,其間兩度飛越撒哈拉沙漠,總里程最長達1.2萬公里。 小紅蛺蝶是一種世界多地常見的蝴蝶,翼展5至7厘米,翅膀背面呈橘紅色或褐色,帶黑色斑點;翅端黑色,帶白色斑點。 此前研究發現,歐洲南部的小紅蛺蝶在秋季會大批遷徙到非
昆明動物所等在蝴蝶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進展
蝴蝶因其在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變異,自達爾文時期以來就是進化研究的好材料。然而,長期以來其高雜合的基因組難以解析,對其也缺乏有效的遺傳操作技術體系,極大地限制了蝴蝶在進化學研究的深入廣泛應用。 為了使蝴蝶成為研究宏觀形態進化遺傳基礎的新模式生物,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基因起源課題組與深圳華大
中國科學家Nature子刊發布CRISPR/Cas9基因編輯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華大基因研究院和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稱,他們構建出了兩種蝴蝶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并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蝴蝶進行了基因編輯。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9月1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王文(W
昆明動物所研究團隊在蝴蝶基因組大小進化方面獲進展
蝴蝶因其豐富的形態多樣性,自達爾文時代就作為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類群之一,近幾年更被認為是研究形態遺傳、進化和發育的理想模型,已成為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學等研究領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2015年完成所有蝴蝶模式種金鳳蝶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