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道出了科研人員的心聲,對科研機構五年一評,將大大減輕我們的負擔,有助于潛心科研,激發創新。”看到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電話那頭,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米磊難掩興奮。 作為一線科研人員,米磊深知,一年一度的科研評價,形式大于內容,占據了太多的精力。 科技評價是科研活動的指揮棒。“此次《意見》的出臺就是要加快解決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問題,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說。 科研機構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次中央文件首次全面部署開展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評估。目的何在? 對此,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張旭解釋,開展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評估,初衷有三:第一,通過評價,不斷地優化科研事業單位的管理,持續地完善管理流程,倒逼激發科研事業單位的創新潛能;第二,通過目標導向的評價,引導科研事業單位聚焦......閱讀全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指出,人才評價制度不合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現象仍然嚴重,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人才“帽子”滿天飛,人才管理制度還不適應科技創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創新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道出了廣大專業技術人才
7月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
各類評審活動多,時間分散,部分科研人員長年疲于參加評審或被評審……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大科研人員普遍反映,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嚴重影響科研教學活動。針對這一情況,自2013年9月以來,中組部、中宣部、科技部、財政部、人社部等11個部門聯合北京市改進科研項目
近日,《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提出了一系列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務實舉措,引起廣泛關注。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意見》重點和社會關切作了解讀。 深化“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介紹,由于“
近日,《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提出了一系列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務實舉措,引起廣泛關注。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意見》重點和社會關切作了解讀。深化“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介紹,由于“三評”
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不將論文、外語、專利、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完善調查核實、公開公示、懲戒處理等制度……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
屠呦呦的獲獎引發對人才評價問題的大討論。 “四唯”陷阱要不得 時下人才評價的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陷阱”,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人才評價中“四唯”(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現象。比如在大學里,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博士學位,在爭取科研經費、申報課題、評職稱時都會遇到麻煩。 在談到用文憑來
12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關于正確認識和規范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提到,不把人才稱號作為評價人才、配置學術資源的唯一依據,不單純以人才稱號獲得者數量評價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扭轉以“帽子”為牽引建設人才隊伍的不良傾向; 要精簡教育領域各類人才計劃,對原有人才計劃進行優化整合,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印發《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績效評估規范(試行)》,該規范適用于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以下簡稱科技計劃)績效評估活動,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含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
2013年9月以來,科技部、中組部、財政部等12家單位,針對廣大科研人員反映的科研和人才項目評審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聯合開展改進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簡稱改進“三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近日,改進“三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就工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取消各類評審項目37項,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圖片來源于網絡 1.問:請談談文件的出臺背景。 答:首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扭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包括推行“材料一次報送”制度,賦予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更大科研自主權,科研人員可以在研究方向不變、不降低申報指標的前提下自主調整技術路線;切實精簡人才“帽子”,開展科技人才計劃申報查重工作,不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圖片來源于網絡 《通知》指出,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充分釋放創新活力,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激勵科研人
就在今天,我們看到吉林省科技廳印發了《落實在科技評價中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這是繼江蘇及福建之后,小編看到的第三個省級科技管理部門出臺的文件。 以下為通知原文 為有效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弘
就在今天,我們看到吉林省科技廳印發了《落實在科技評價中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這是繼江蘇及福建之后,小編看到的第三個省級科技管理部門出臺的文件。 以下為通知原文 為有效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
北京7月3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以進一步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機制、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
2019年12月11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2439號(科學技術類139號)提案答復的函》,其中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評審情況做出了回應。 您提出的《關于改革重大科研項目或成果的評審評價體系,打造公平公正學術氛圍的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科
SCI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ESI排名……曾經困擾眾多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這些指標將被更加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替代——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要破除論文“SCI至上”。 “近年來,SCI論文及相關指標已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為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各“雙一流”建設高校,特別是教育部直屬高校要根據若干意見,檢查修
我們無法想象,若指揮家手中沒有指揮棒或指揮棒不好用,一個樂隊會是什么樣子。 對科技創新而言,科技評價制度和體系就是風向標,就是指揮棒。持之以恒打磨完善這一指揮棒,對我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意義重大深遠。 近日,《關于深化項目評審、
飽受詬病的科技浮躁之風 當今基礎科學研究的上空,籠罩著一片浮躁之風。 以論文數量論成敗,以項目多少論業績;把做研究變成了做論文,把做學問變成了做項目。論文之總數加上項目之總經費,堂而皇之和名正言順地被列為科研院所和高等學府的年終考核業績與未來規劃目標。 滿天飛的“帽子”雖然被多次“吐槽”
“許多科研人員反映,由于眼睛要盯著拿項目,常年疲于參評或者受評,擠占了學術研究本身的時間。”一位211大學校長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提到,由于各類評審活動多,“揭鍋蓋”勤,時間分散,影響了科研教學活動本身的質量。 針對科技界普遍存在的這一現象,2013年9月以來,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指導下,
9月2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415號(科學技術類130號)提案答復的函》。 針對黃力委員提出的《關于確立目標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價體系的提案》,作出了詳細答復。 科技部表示,將持續對項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評價活動中的“四唯”做法開展清理,防止“四唯”清理走過
慕尼黑工大 孟立秋教授 近日,就科研項目評審實踐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慕尼黑工大孟立秋教授。孟教授結合她6年來在慕尼黑工大副校長任上的工作經驗和個人的思考,深入剖析了相關案例,讓人深受啟發。 科研項目該如何來評估?世界各國都在探索最公正有效的辦法。這里面涉及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評估標準怎么定;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科研誠信是
“不打招呼就覺得是不重視、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記下給誰打招呼,以后怎么還人情”“會做工作、溝通能力強現在是一個正面評價”……半月談記者在國內知名高校采訪時,一些專家教授和從事人才工作的學者對當前科研項目和人才評審中的不良風氣表達了憤慨,呼吁加強監督,完善懲戒,凈化科研評審環境。 打招呼、做
“不打招呼就覺得是不重視、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記下給誰打招呼,以后怎么還人情”“會做工作、溝通能力強現在是一個正面評價”……半月談記者在國內知名高校采訪時,一些專家教授和從事人才工作的學者對當前科研項目和人才評審中的不良風氣表達了憤慨,呼吁加強監督,完善懲戒,凈化科研評審環境。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8年的中國高等教育,您會選擇什么? 這并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一年中,高教界發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劇。這其中,有對高考恢復40周年的感慨,也有對學術造假行為的憤怒;有西湖大學成立時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師自殺事件背后的憂心忡忡…… 這是失望與希望交織、欣喜與憤
“不打招呼就覺得是不重視、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記下給誰打招呼,以后怎么還人情”“會做工作、溝通能力強現在是一個正面評價”……半月談記者在國內知名高校采訪時,一些專家教授和從事人才工作的學者對當前科研項目和人才評審中的不良風氣表達了憤慨,呼吁加強監督,完善懲戒,凈化科研評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