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囊腫指胎盤表面或接近胎兒面出現的囊性腫塊[1]。在已報道的文獻中胎盤囊腫發生率極低,且其病因尚不明確[2]。目前認為胎盤囊腫發生于滋養層,并分泌清澈的液體進入囊腫內部[3]。目前研究中,有關胎盤囊腫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有很大爭議,大多數學者認為胎盤囊腫不會造成并發癥,但有一些研究認為其可導致胎兒生長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早產、胎盤早剝,甚至胎死宮內[3-4]。部分胎盤囊腫內部可存在血流,在本研究中,我們報道1例胎盤囊腫伴陳舊性囊內出血、早產但不合并FGR的病例。1 病歷摘要患者29歲。孕2產0,既往2018年因“孕8周,胚胎停止發育”行人工流產1次。此次為自然受孕,妊娠期順利,否認孕早期病毒感染史及用藥史。患者于孕24+5周行常規產檢超聲首次發現胎盤囊腫,提示絨毛膜板見大小約為6.1 cm×3.9 cm×5.6 cm的中低回聲包塊,立即復查四維超聲提示胎盤中部突入羊膜腔內可見囊性無......閱讀全文
胎盤囊腫指胎盤表面或接近胎兒面出現的囊性腫塊[1]。在已報道的文獻中胎盤囊腫發生率極低,且其病因尚不明確[2]。目前認為胎盤囊腫發生于滋養層,并分泌清澈的液體進入囊腫內部[3]。目前研究中,有關胎盤囊腫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有很大爭議,大多數學者認為胎盤囊腫不會造成并發癥,但有一些研究認為其可導致胎兒生長
2 討論目前對于胎盤囊腫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既往有文獻報道其可能與囊腫內壁上的絨毛外滋養細胞缺氧,低血液循環和液體分泌有關。在低氧條件下,滋養層細胞增加了遷移能力,并在缺氧誘導因子激活的微環境中誘導血管過多[3]。超聲檢查是發現及診斷胎盤囊腫的主要影像依據:囊腫多位于胎盤的胎兒面,包膜清晰,突向羊膜
患者男,55歲。1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無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及其他不適。既往體健。體檢:神志清楚,未及異常體征或病理反射。實驗室常規檢查未發現異常。MR表現:垂體區可見類圓形病灶,長徑約1.95 cm,邊界清晰;其內信號不均,病灶呈T1WI稍高、T2WI高信號,其內見2枚結節灶,呈T1W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19歲。主因隱匿性上腹部疼痛持續數日就診。患者自述疼痛在進食后增加,服用抗酸藥物和止痛藥物后疼痛無緩解,無腹瀉、便秘或發熱。既往無腹部外傷史,曾于幾年前行闌尾切除術。患者入院時生命體征平穩,所有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腹部檢查左上腹部可觸及一柔軟、光滑的無痛性腫塊。腹部超聲檢查提示
患者男性,52歲。主因反復頭痛10年、加重3天,于2019年5月2日入院。患者10年前因車禍致左側額顳部損傷,于當地醫院行左側額顳部頭皮清創縫合術,術后出現右側額顳部持續性脹痛,不隨體位改變,病程中無晨輕暮重以及其他致病情加重或緩解因素,無頭暈、耳鳴、視力障礙等,曾于外院就醫,考慮為顱內占位性病變,
病例情況27歲孕婦(孕2產1)在34+4周時入院治療,主訴發熱3天,腹痛,胎動減弱。入院前1天開始干咳。患者偏胖(BMI=27),全身狀況良好。產前檢查正常,32+2周時產科超聲示胎兒體重正常范圍。入院時,病人迅速隔離。鼻咽拭子采樣,通過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檢測新冠病毒。此時患者體
?兇險型前置胎盤屬于前置胎盤的一種特殊類型,是指患者既往有剖宮產手術史,妊娠時胎盤覆蓋于原子宮切口瘢痕部位,易合并胎盤植入。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以及國內二胎政策開放,兇險型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的發生率逐漸增加。現報道1例兇險型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剖宮產手術的麻醉管理。?1.患者資料?患者,女,3
顱內蛛網膜囊腫(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s,IAC)是一種顱內良性占位性病變。隨著CT、MRI檢查的普及,其檢出率較前有所上升,常見于兒童,多位于顱中窩。多數IAC無癥狀,IAC伴發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臨床少見。
【一般資料】患者男性,15歲,學生【主訴】發現右側陰囊內腫物3個月【現病史】緣于入院前3個月患者無意中發現右側陰囊內有一腫物,約“棗核”大小,無痛,當時未作任何處理,近日來患者感覺腫物較前增大,故來我院就診,門診查陰囊彩超示:右側附睪頭囊腫。為進一步治療,患者及家屬要求住院治療,門診以“右側附睪頭囊
【一般資料】女,33歲,職員【主訴】劇烈下腹痛1天【現病史】患者為已婚女性,G4P4,2012年剖宮產1次,順產3次。自訴平素月經不規律,平均每月提前10日,初潮14歲,周期20-30天,經期5-7天,量大,色暗紅,有血塊,無痛經.白帶量中,無異味。LMP:2018-02-14。患者早上運動后突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