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走親訪友別做謠言“搬運工”
秋意濃,天微涼。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你我忙著走親訪友,而通過各種渠道散播的謠言也沒閑著。點開“微信紅包”手機會中毒,“木耳打藥”不能吃,面條加“膠”沒法吃……這些陳年老梗披上“科學求證”的外衣卷土重來,想要對它們科學判斷還真不容易。為此,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逐一為您解答,以免您一不小心成為謠言的“搬運工”。 謠言:點開“微信紅包”手機會中毒 真相:惡意軟件不能通過微信傳播 每逢佳節,許多微信群都會盛傳一個“緊急通告”,該通告稱點擊“微信紅包”字樣圖片,手機就會中毒。 根據警方介紹,這類謠言在2016年就在微信中廣泛流傳,此類誘導分享多數是通過層出不窮的新話題,借助微信外部網頁,誘導或強制用戶分享,以形成爆炸性傳播的效果。各地公安部門也針對此類信息多次辟謠,但仍然屢禁不止。 “根據常識來判斷就是謠言,而且是幾年前的老梗。惡意軟件不能通過微信的渠道進行傳播,這與微信的安全機制有關。”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科技日報記......閱讀全文
北京發布“十大環保謠言” 空氣污染類謠言最多
昨天,北京綠色傳播大會舉行。會上首次發布了“十大環保謠言”和“污染環境十大陋習”。“內蒙古風電偷走了北京大風導致霧霾?”、“霧霾不散是因為‘核污染’?”、“手機基站越多輻射越大?”等入選“十大環保謠言”。 據介紹,入選的十大謠言均在去年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謠言涉及大氣、水、固體廢棄物、電磁輻射
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謠言占45% 黨媒稱該治治了
“小龍蝦實為小蟲蝦”“無核葡萄抹了避孕藥”“吃大盤雞能感染禽流感”……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容易使謠言不脛而走。有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舌尖上的謠言”占45%,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4月1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舉行通氣會,邀請農業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質檢總局、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向謠言“亮劍” 倡導網絡謠言“社會共治”
食品網絡謠言肆意傳播,嚴重危害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今天,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亮劍網絡食品謠言”倡議書,倡議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食品謠言治理工作中,進一步完善食品謠言“社會共治”模式。 為了進一步加快形成“網絡食品謠言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在今天舉行的中國食品辟謠聯盟“亮劍網絡食品謠言”暨金龍魚
讓食藥謠言無處遁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以微博、微信、論壇為傳播載體的謠言此起彼伏、屢禁不止,成為網絡空間主要的“噪音”之一。特別是和民生相關的食品藥品相關話題,更是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知微傳播分析平臺和中山大學對1000多條社交媒體的謠言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九成以上的謠言圍繞著食品安
“神水”實為“污水”,謠言引發“禍水”
10月10日,人們在浙江溫嶺市城東街道石倉下村的溪坑里瘋搶“神水” 剛剛過去的長假,浙江臺州溫嶺市一處原本平凡無奇的山泉,成了一些人趨之若鶩的“圣地”。傳言說,這泉水“洗澡能治無名瘙癢,生喝能包治百病”。雖然有人喝過后咽喉腫痛、虛弱乏力,但“善男信女”們依然24小時持桶排隊,瘋搶“
如何織密“舌尖謠言”免疫網
“紫菜是塑料做的”“紫菜嚼不爛別吃了”……今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塑料紫菜”視頻,引發一輪“塑料紫菜”風波。從“速成雞”“激素鴨”到“渾身是蟲的皮皮蝦”,“舌尖上的謠言”千變萬化、聳人聽聞,造謠者樂此不疲,消費者卻如入迷陣。 舌尖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聽信這些謠言,年后養胃變傷胃
春節期間,親人好友相聚,飯局難免會多起來。大塊朵頤之時,人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腸胃健康,以致于出現腸胃不適。所以春節過后,養胃也就成了首要任務。網上流傳著各種養胃知識,但是如果你聽信了那些錯誤的方法,不僅不能達到養胃的目的,反而會加重胃的負擔,造成不良后果。那么,關于養胃的謠言究竟有哪些呢?讓我們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嗎?
“轉基因食品致癌”的謠言,源于法國里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2012年完成的轉基因抗除草劑玉米飼喂大白鼠的實驗。這個實驗已被國際生物學界、歐洲食品安全局、法國生物技術高等理事會、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等權威機構以及全世界絕大多數同行科學家所否定。塞拉利尼發表的論文,也被學術雜志撤稿。塞拉利尼實驗用的大白鼠
紅棗配蝦皮吃中毒? 是謠言
近日,網絡上一篇名為《老人吃紅棗中毒過世!吃紅棗千萬不能搭配它!》的文章,引起大量網友轉發。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此,沈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專題辟謠稱,一次至少要吃40公斤的海蟹,或者一次吃下150公斤蝦,才有機會產生有毒害作用的砒霜。 文章寫道:“千萬不要把紅棗和蝦皮一起吃,一位老奶奶愛
甄別網絡謠言,她是“智能女偵探”
“曹娟,你看這條信息是真的還是假的?”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研究員曹娟總是特別忙,很多人會向她求證信息的真假。 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浙江烏鎮舉行,共15項成果入選,曹娟團隊的項目“睿鑒數字內容虛假偽造檢測系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