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圖塔蒂斯“小頭大肚子”形成機制揭示
“我們基于嫦娥二號探測數據揭示了近地小行星圖塔蒂斯形成機制,提出在地球潮汐效應作用下可形成該小行星延展型雙瓣結構。”7月26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告訴記者。近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季江徽課題組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的該項最新成果。 “出現在地球周圍的近地天體對地球環境及其生物圈帶來重要影響,其中直徑大于140米且離地球軌道小于750萬千米的潛在威脅天體對地球構成直接威脅。圖塔蒂斯是目前最大的一顆對地球構成威脅的近地天體,在2012年之前每4年會接近一次地球,因此一直以來為國際社會所關注。”季江徽說。 2012年12月13日,我國嫦娥二號探測器在完成既定任務后在深空近距離飛越了圖塔蒂斯,獲得了一系列高精度光學圖像,發現圖塔蒂斯具有雙瓣結構——由較小一端的“頭部”與較大一端的“身體”組成,即為一顆近地接觸雙小行星。 如何形成這種非常有趣的雙瓣結構的小行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科學問題。 ......閱讀全文
紫金山天文臺等對圖塔蒂斯小行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273068, 11473073,41403056)等資助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與中科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的季江徽課題組利用嫦娥二號探測數據對圖塔蒂斯小行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2015年11月2日,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期刊《Scientific
紫金山天文臺等揭示圖塔蒂斯小行星表面碎石分布特征
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于11月2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季江徽課題組以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黃江川、澳門科技大學與臺灣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美國西南研究所博士Simone Marchi等
小行星圖塔蒂斯“小頭大肚子”形成機制揭示
“我們基于嫦娥二號探測數據揭示了近地小行星圖塔蒂斯形成機制,提出在地球潮汐效應作用下可形成該小行星延展型雙瓣結構。”7月26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告訴記者。近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季江徽課題組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的該項最新成果。 “出現在地球周
斯蒂爾病的介紹
斯蒂爾病是一種血清陰性的多關節炎,為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Still病(AOSD)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炎癥性疾病,它具有一組同系統性青年性關節炎(Still病)相似的臨床特點和實驗室特點。它的特點是:每天高峰型發熱,關節炎和典型的發生于發熱期的逐天消失的皮疹。[1]
斯蒂爾病的診斷
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10~45)×l09/L,分類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血沉增快,血培養陰性。 X線表現:本病的X線表現是非特異性的,早期可見軟組織腫脹和關節附近骨質疏松,反復或持續存在的關節炎則可見關節軟骨破壞及骨糜爛,在受累的關節附近骨膜下常見線狀新生骨,晚期亦可出現關節間隙狹窄,關節強
斯蒂爾病的癥狀
男女均可發病,多見于2~10歲的小兒。 1、發熱 呈弛張熱型,一般在39~40℃以上,體溫波動幅度可達每天2~3℃,患者體溫可能很高,但中毒癥狀稍輕,一般情況好,1~2周后可重復發熱,有時呈稽留熱,熱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2、皮疹 發熱與皮疹常同時存在,皮疹具有多形和多變的特點,可呈斑疹,丘
斯蒂爾病的檢查
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10~45)×l09/L,分類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血沉增快,血培養陰性。 X線表現:本病的X線表現是非特異性的,早期可見軟組織腫脹和關節附近骨質疏松,反復或持續存在的關節炎則可見關節軟骨破壞及骨糜爛,在受累的關節附近骨膜下常見線狀新生骨,晚期亦可出現關節間隙狹窄,關節強
【成人斯蒂爾病】治療
由于本病的病程長短不一,病變累及部位不同,治療藥物劑量不同,疾病引起并發癥不同以及缺乏對照觀察等,本病治療效果的評價比較困難,本病的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細胞毒藥物、慢作用藥物及生物制劑治療。1.非甾體類抗炎藥非甾體類抗炎藥對部分患者能取得良好療效,如控制發熱,減輕全身癥狀和關節炎
阿蒂斯反應的定義
阿塞斯(M.Arthus,1903)所發現的變態反應。如果給家兔皮下反復注射馬血清,他發現注射局部會出現壞死性變化,因而考慮這可能是局部的過敏癥。現已知此現象是多種反應的復合反應。即在阿塞斯所進行的實驗中出現過敏癥,也出現遷延型反應。過敏癥中以Ⅲ型反應最強。因此,通常所說的局部過敏壞死型反應或阿塞斯
【成人斯蒂爾病】病因分析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感染、遺傳和免疫異常有關。1.感染多數患者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發病時有咽炎牙齦炎,化驗檢查血清抗O升高,部分患者咽試子培養有鏈球菌生長,將其制備成自身疫苗注射后病情緩解提示成人斯蒂爾病與鏈球菌感染有關。另外,在部分患者血清中發現抗腸耶耳森菌抗體、抗風疹病毒抗體及抗腮
斯蒂爾病的發病機制
本病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本病無特異性病理改變,滑膜表現為非特異性滑膜炎,滑膜細胞輕度到中度增生,血管充血,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伴濾泡形成,滑膜內層細胞IgG,IgM和類風濕因子染色陽性,淋巴結為非特異性炎癥,部分淋巴結顯示為T淋巴細胞瘤樣免疫原性增生,有時有淋巴結壞死,皮膚表現為皮膚膠原纖維水腫,
斯蒂爾病的鑒別診斷
1、敗血癥 中毒癥狀重,一般情況差,皮疹多為出血性,血培養陽性,無間歇性發展的特點,抗生素治療有效。 2、風濕熱 皮疹主要為環形紅斑和皮下結節,常伴心內膜炎。 3、類風濕病 以侵犯小關節,疼痛及關節畸形為特點,類風濕因子多陽性。
斯蒂爾病的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感染,遺傳和免疫異常有關。 感染(35%) 多數患者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發病時有咽炎,牙齦炎,化驗檢查血清抗O升高,部分患者咽試子培養有鏈球菌生長,將其制備成自身疫苗注射后病情緩解,提示成人斯蒂爾病與鏈球菌感染有關,另外,在部分患者血清中發現抗腸耶耳森菌抗
斯蒂爾病的并發癥
肺不張肺出血間質性肺炎及淀粉樣變或出現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還有個別患者合并消化性潰瘍闌尾炎或胰腺炎等
斯蒂爾病的癥狀及檢查
癥狀 男女均可發病,多見于2~10歲的小兒。 1、發熱 呈弛張熱型,一般在39~40℃以上,體溫波動幅度可達每天2~3℃,患者體溫可能很高,但中毒癥狀稍輕,一般情況好,1~2周后可重復發熱,有時呈稽留熱,熱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2、皮疹 發熱與皮疹常同時存在,皮疹具有多形和多變的特點,可呈
斯蒂爾病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10~45)×l09/L,分類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血沉增快,血培養陰性。 X線表現:本病的X線表現是非特異性的,早期可見軟組織腫脹和關節附近骨質疏松,反復或持續存在的關節炎則可見關節軟骨破壞及骨糜爛,在受累的關節附近骨膜下常見線狀新生骨,晚期亦可出現關節間隙狹窄
【成人斯蒂爾病】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常有多系統受累,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痛,其次為咽痛、淋巴結腫大、肝、脾大及漿膜炎等。1.發熱發熱為本病的重要表現之一幾乎見于所有的患者。通常是突然高熱,一天1個高峰,偶爾一天2個高峰。以高熱為主,體溫多超過39℃,一般在午后或傍晚時達到高峰,體溫持續3~4h后無需處理自行出汗
巴基斯坦巴斯馬蒂大米出口下降
巴斯馬蒂大米(Basmati)是一種著名香稻品種,產地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印度河、恒河平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要出口農作物之一。據巴基斯坦《新聞報》報道,2015-16財年前5個月(2015年7月-11月),巴基斯坦巴斯馬蒂大米出口額同比大幅下降30.35%至1.85億美元,出口額下降的
治療成人斯蒂爾病的基本介紹
1.非甾類抗炎藥 急性發熱炎癥期可首先使用非甾類抗炎藥,一般需用較大劑量,病情緩解后應繼續使用1~3個月,再逐漸減量。有胃腸疾病的病人應優先選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 2.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對單用非甾類抗炎藥不起效,癥狀控制不好,或減量復發者,或有系統性損害、病情較重者應使用糖皮質激素。
斯蒂爾病的發病機制及癥狀
發病機制 本病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本病無特異性病理改變,滑膜表現為非特異性滑膜炎,滑膜細胞輕度到中度增生,血管充血,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伴濾泡形成,滑膜內層細胞IgG,IgM和類風濕因子染色陽性,淋巴結為非特異性炎癥,部分淋巴結顯示為T淋巴細胞瘤樣免疫原性增生,有時有淋巴結壞死,皮膚表現為皮膚膠
關于成人斯蒂爾病的病因分析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感染、遺傳和免疫異常有關。 1.感染 患者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在部分患者血清中發現抗腸耶耳森菌抗體、抗風疹病毒抗體及抗腮腺炎病毒抗體,還有部分患者血清存在葡萄球菌A免疫復合物,故有人認為成人斯蒂爾病的發病與感染有一定關系。 2.遺傳 成人斯蒂爾病與人
關于成人斯蒂爾病的預后介紹
患者病情、病程呈多樣性。少部分患者一次發作緩解后不再發作,多數患者緩解后易反復發作。40%~50%患者有自限傾向,也有慢性持續活動的類型,無皮疹、HLA-B35陽性者病情較輕。20%發生慢性關節炎,出現軟骨和骨質破壞。死亡原因多種多樣,主要由于繼發感染、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肝功能衰竭等多臟器損害
關于成人斯蒂爾病的基本介紹
斯蒂爾病本是指系統型起病的幼年型關節炎,但相似的疾病也可發生于成年人,稱為成人斯蒂爾病(AOSD)。曾用名“變應性亞敗血癥”。臨床特征為發熱、關節痛和/或關節炎、皮疹、肌痛、咽痛、淋巴結腫大、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以及血小板增多,嚴重者伴系統損害。由于無特異診斷標準,常常需排除感染、腫瘤和其
紫金山天文臺等對4179號小行星圖塔蒂斯研究獲重要進展
12月12日,Nature出版集團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與多家單位共同合作研究的成果(紫臺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利用嫦娥二號探測器對4179號小行星圖塔蒂斯飛越探測獲取的光學圖像,揭示了該小行星的物理特性、表面特征、內部結構以及
維斯塔斯去年虧損擴大至9.63億歐元
丹麥綠色能源企業、世界主要風電設備制造商維斯塔斯公司6日公布的2012年財報顯示,公司稅后虧損從前一年的1.66億歐元(約合2.25億美元)擴大至9.63億歐元(約合13.03億美元)。 財報顯示,該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為72.16億歐元(約合97.64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24
概述成人斯蒂爾病的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常有多系統受累。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痛,其次為咽痛、淋巴結腫大、肝、脾大及漿膜炎等。 1.發熱 發熱為本病的重要表現之一。幾乎見于所有的患者。通常是突然高熱,一天1個高峰,偶爾一天2個高峰。以高熱為主,體溫多超過39℃,一般在午后或傍晚時達到高峰。也有患者開始為中低熱
關于成人斯蒂爾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乙肝病毒、風疹、微小病毒、可薩奇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性心內膜炎、腦膜炎球菌菌血癥、淋球菌菌血癥及其他細菌引起的菌血癥或敗血癥、結核病、萊姆病、梅毒和風濕熱等。 2.惡性腫瘤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結病。 3.其他結締組織
關于成人斯蒂爾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本病突出表現是患者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增高,一般在14×10/L~20×10/L之間,也有報告高達50×10/L,呈類白血病反應。白細胞升高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分類一般在0.9以上,中性粒細胞核左移而嗜酸性細胞不消失。半數以上的患者血小板計數高達300×10/L以上。 血沉明顯
關于阿蒂斯反應的基本信息介紹
阿塞斯(M.Arthus,1903)所發現的變態反應。如果給家兔皮下反復注射馬血清,他發現注射局部會出現壞死性變化,因而考慮這可能是局部的過敏癥。現已知此現象是多種反應的復合反應。即在阿塞斯所進行的實驗中出現過敏癥,也出現遷延型反應。過敏癥中以Ⅲ型反應最強。因此,通常所說的局部過敏壞死型反應或阿
成人斯蒂爾病診斷及治療指南解讀
現在關于成人斯蒂爾病的診斷及指南是2010年由中華粉絲病學會發布的,現就上述指南進行如下解讀。斯蒂爾病是指系統性起病的幼年型慢性關節炎,但相似的疾病也可以發生在成年人,稱為成人斯蒂爾病(AOSD)。此病曾經被稱作為“變應性亞敗血癥”,1987年以后統一成AOSD,本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好發于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