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制備功能性低聚糖 低聚異麥芽糖制備大致有以下兩種途徑:一是利用糖化酶逆合作用,在高濃度葡萄糖溶液中將之逆合生成異麥芽糖、麥芽糖等低聚糖;但由于產率低,產物復雜,生產周期長等缺點而難以工業化大量推廣。二是以淀粉制得高濃度葡萄糖漿為底物,通過α-葡萄糖轉苷酶催化發生α-葡萄糖基轉移反應而得。工業化生產低聚異麥芽糖一般以淀粉為原料采用全酶法工藝。 蔗糖制備功能性低聚糖 工業生產低聚果糖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以菊芋為原料提取菊粉,再經酶水解而得。第二種方法是以蔗糖為原料,采用固定化酶法進行連續反應,將高濃度蔗糖溶液在50℃~60℃下以一定速率流過固定化酶柱,利用β-果糖轉移酶進行一系列轉移反應而獲得低聚果糖。該法連續性好、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穩定性好,酶能反復使用,利用率高。 乳糖制備功能性低聚糖 乳酮糖制備方法:一般采用堿液處理乳糖異構化。乳糖在堿性溶液中,加熱處理使乳糖分子葡萄糖部分異構化,生成異構化乳糖,然后將溶液用......閱讀全文
淀粉制備功能性低聚糖 低聚異麥芽糖制備大致有以下兩種途徑:一是利用糖化酶逆合作用,在高濃度葡萄糖溶液中將之逆合生成異麥芽糖、麥芽糖等低聚糖;但由于產率低,產物復雜,生產周期長等缺點而難以工業化大量推廣。二是以淀粉制得高濃度葡萄糖漿為底物,通過α-葡萄糖轉苷酶催化發生α-葡萄糖基轉移反應而得。工
在食品中的應用 一些功能性低聚糖的糖漿黏度與葡萄糖漿相似,水活度與蔗糖相似,還原力中等,用于食品可降低冰點,提高沸點,改善保濕性,在許多食品生產和家庭烹調中可用來代替蔗糖。 在飼料中的應用 功能性低聚糖因其低殘留、無抗藥性、純天然以及具有良好的降低腹瀉的特性,成為某些抗生素的替代品,通常用
1.調節菌群結構、增殖有益菌群 人體胃腸內由于缺乏水解功能性低聚糖的酶系統,因此不能直接利用功能性低聚糖,但其可以被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充分利用,功能性低聚糖是雙歧桿菌、乳酸菌、腸球菌等有益菌群最直接、最有效的養料,它能排除消化系干擾,選擇性地進入到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最適宜生長的大腸,促使雙歧桿
苯酚最早是從煤焦油回收,目前絕大部分是采用合成方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采用異丙苯法生產苯酚、丙酮的技術路線,已發展占世界苯酚產量的一半,目前采用該工藝生產的苯酚已占世界苯酚產量的90%以上。其他生產工藝有甲苯氯化法、氯苯法、磺化法。我國的生產方法有異丙苯法和磺化法兩種。由于磺化法消耗大
基因制取 在生物體內找到了某種有用的酶,即使含量再低,應用基因重組技術,通過基因擴增與增強表達,就可能建立高效表達特定酶制劑的基因工程菌或基因工程細胞了。把基因工程菌或基因工程細胞固定起來,就可構建成新一代的生物催化劑——固定化工程菌或固定化工程細胞了。人們也把這種新型的生物催化劑稱為基因工程
使液體形成薄膜而進行的蒸發叫作薄膜蒸發。薄膜蒸發能加速蒸發的原理是在減壓條件下,液體形成薄膜而具有極大的汽化表面積,熱量傳播快而均勻,沒有液體協壓的影響, 能較好地防止物料過熱現象。它具有使提取液受熱溫度低、時間短、蒸發速度快、可連續操作和縮短生產周期等優點。薄膜蒸發的進行方式有兩種: 一是使濃
發酵法是用淀粉原料(如谷類、薯類、玉米、高粱或野生植物果實)和糖質原料(如糖蜜、亞硫酸廢液)等發酵,前者是主要的發酵原料。發酵法是在釀酒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曾是生產乙醇的唯一工業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以淀粉原料為例,整個生產過程包括原料蒸煮、糖化劑制
1、亞磷酸二烷基酯法 以甘氨酸、亞磷酸二烷基酯、多聚甲醛為原料經加成、縮合、水解制得,產品純度為95%,總收率為80%,成本較低。 2、氯甲基膦酸法 1)、氯甲基膦酸的制備 用三氯化磷和多聚甲醛在200-250℃(相應壓力為2.5-3.0MPa)反應3-5小時,得氯甲基膦酰二氯。文獻報道
隨著近代有機工業的發展,可利用煉焦油、石油裂解所得的乙烯來合成乙醇。該法中的原料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氣,成本低,產量大,并且能大量節約糧食。化學合成法有直接水合法和間接水合法兩種,工業上普遍采用前者。? ⑴直接水合法:乙烯與水蒸氣在有機磷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經高溫高壓作用,可直接發生加成反
由吲哚、甲醛與氰化鉀在150℃,0.9~1MPa下反應生成3-吲哚乙腈,再在氫氧化鉀作用下水解生成。 或由吲哚與羥基乙酸反應而得。在3L不銹鋼高壓釜中,加入270g(4.1mol)85%在氫氧化鉀,351g(3mol)吲哚,然后慢慢地加入360g(3.3mol)70%的羥基乙酸水溶液。密閉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