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是一種用于化學、生物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8年7月24日啟用。 技術指標 1.在所有掃描方式下,均可以進行360°掃描旋轉,0.1°步進,同時可以變倍以及移動掃描區域的中心。 2.掃描光學變倍≥40X,最好縮小≤0.6倍。 3.最大掃描分辨率≥8000 x 8000。 4.任何掃描模式下,掃描視場≥20mm。 5.掃描速度在512 × 512時不低于13 幅/秒,256x256時不低于27幅/秒,512 × 16時不低于430 幅/秒;線掃描速度在每線512像素的情況下,線掃描速度不低于6875 線/秒。 主要功能 該設備能突破常規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光學衍射極限7,在納米水平上對生物材料、組織/器官切片和活細胞進行亞細胞結構和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并配備專業的圖像處理軟件,實現對超分辨率圖像的深度處理和分析。......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公布了超快速超高分辨率雙光子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組織切片研究系統等設備采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本次采購共分為6個包,預算總金額為1260萬元,采購內容包括熒光定量PCR儀、超快速超高分辨率雙光子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
2019年,全球超高分辨率顯微鏡(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es,SRM)市場規模為26億美元,預計從2020年到2027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8.7%。在預測期內推動該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包括:在生命科學行業中的應用不斷增加、技術進步以及對納米技術的日益關注。共聚焦和熒
從17世紀開始,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就與顯微成像技術緊密相關。然而,由于受光學衍射極限的影響,傳統光學顯微成像分辨率最小約為入射光波長的一半。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努力,試圖尋找突破光學顯微鏡分辨極限的方法。在超分辨顯微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現有成像技術的缺陷也日益顯現,例如成像分辨率和成像時間不可兼得
整個20世紀,科學家始終認為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不可能超過200納米。也就是說,只要兩點之間的距離小于200納米,用光學顯微鏡便無法分辨清楚。但隨著21世紀的到來,有關研究揭示,這個分辨率極限其實是可以跨越并解決的。撰文 | Stefan Hell 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
超分辨率顯微鏡發展歷程 毫無疑問,自16世紀以來,光學顯微鏡已經歷漫長的旅程。首次被知曉的復合顯微鏡是由Zacharias和Hans Janssen構造的。盡管這些顯微鏡沒有保存下來,但人們確信這些顯微鏡已能夠將放大倍率從3倍提高到9倍。17世紀末期,Leeuwenhoek首次將放大倍率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3月19日,北京市2019激光共聚焦超高分辨率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天文館隆重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市電鏡學會主辦,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承辦,會議有200余人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為您帶來全程報道。研討會簽到處研討會現場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電鏡專業委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發布了多項儀器采購公告,采購流式細胞儀、顆粒計數及激光粒度分析系統、離子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倒置顯微鏡、核酸蛋白分析系統、正置熒光顯微鏡、大分子分析鑒定系統、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串聯質譜聯用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等,采購總預算1173萬元。 若算
一、LSCM常用的檢測內容及其熒光探針 LSCM檢測內容和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以下僅簡單介紹LSCM常用的檢測內容及其熒光探針。 1.細胞內游離鈣 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常用的有Fluo-3、Rhod-1、Indo-1、Fura-2等,前兩者為單波長激光探針,利用其單波長激發特點可直接測量細胞內Ca
【導語】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超高分辨率領域的三位學者。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風來”,超高分辨率技術在2014年迎來了歷史性的進展。此次“2015年激光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為
光學顯微成像的衍射極限 生物醫學成像技術是基礎生物學研究和臨床醫學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回顧歷史,已有多位科學家憑借在成像技術方面的突破獲得諾貝爾獎。其中,Roentgen 因發現 X 射線獲得 190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Zernike 因發明相襯顯微鏡獲得 1953 年諾貝爾
對于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光的衍射讓成像分辨率限制在大約250 nm。如今,超分辨率技術可以將此提高10倍以上。這種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法實現:單分子定位顯微鏡,包括光敏定位顯微鏡(PALM)和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STORM);結構照明顯微鏡(SIM);以及受激發射損耗顯微鏡(STED)。
對于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光的衍射讓成像分辨率限制在大約250 nm。如今,超分辨率技術可以將此提高10倍以上。這種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法實現:單分子定位顯微鏡,包括光敏定位顯微鏡(PALM)和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STORM);結構照明顯微鏡(SIM);以及受激發射損耗顯微鏡(STED)。 如何選擇
對于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光的衍射讓成像分辨率限制在大約250 nm。如今,超分辨率技術可以將此提高10倍以上。這種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法實現:單分子定位顯微鏡,包括光敏定位顯微鏡(PALM)和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STORM);結構照明顯微鏡(SIM);以及受激發射損耗顯微鏡(STED)。如何選擇超分辨率
光學顯微成像的衍射極限生物醫學成像技術是基礎生物學研究和臨床醫學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回顧歷史,已有多位科學家憑借在成像技術方面的突破獲得諾貝爾獎。其中,Roentgen 因發現 X 射線獲得 190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Zernike 因發明相襯顯微鏡獲得 195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Ruska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安全性評價平臺采購文件發布,開標時間為2019年07月25日09:00。此次采購預算金額為2485萬元,主要儀器設備包括全自動樣品前處理系統、解吸電噴霧離子源、樣品濃縮儀、呼吸道粘膜細胞檢測系統(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倒置熒光顯微
從列文虎克到21世紀,顯微鏡由一個看似牢不可破的原則所控制:分辨兩個對象的能力受限于觀察它們的光波波長。 但在2000年,研究人員顯示出, 這種所謂的衍射極限可以被打破,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揭示了從 GSDIM和 PALM到 SIM、STED 和 STORM 的一系列像“字母湯”一樣的超分辨率技術 。
1873年,德國醫師Ernst Abbe 提出了“衍射極限”的概念。他預測,由于光的基本衍射性質,光學顯微鏡無法實現200nm以下的分辨率。實際上,當兩個相隔很近的物點同時發光時,得到的圖像是模糊的,無法分辨。超分辨率顯微鏡(SRM)的誕生打破了一個世紀多以來一直被認為無法突破的瓶頸。 
一、前言2016年伊始,全球經濟發生深刻的變化,盡管經濟還處于增長狀態,但不平衡已十分明顯。中國經濟在經歷30年高速發展后進入新常態,在“十三五”開篇之際面臨著重大的調整期。隨著各行業產能過剩的普遍狀況,國家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和相應的舉措,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制造強國戰略行動綱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3月22日下午,北京市2016年度激光共焦及超高分辨率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市北科大廈舉行。會議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和北京市電鏡學會共同舉辦,旨在推動北京市及周邊省市激光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的進步和發展,提高廣大相關工作者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在重慶召開。來自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的20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交流學科發展,更有眾多企業,帶來了領域前沿的創新技術。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徠卡生命科學應用經理方策博士,他為我們介紹了徠卡在寬場、共聚焦、納米顯微鏡、光電聯用等多款創新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6月19日,中國科學院連續發布兩則2020年儀器設備部門集中采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涉及高分辨等離子體質譜儀、超高分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四極桿-靜電場軌道阱組合超高分辨質譜儀等,總金額22701.9萬元(人民幣)。 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2020年儀器設備部門集中采購項目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北京市2018年度激光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會議由北京市電鏡學會和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本次會議旨在推動激光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的進步和發展,提高廣大相關工作者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上述學科在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應用、發展和交流。兩百余位專家學者、近
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這一預言如今已經成為現實,美國《科學》周刊評選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來自生命科學領域。 國內生物產業近年成為政策與資金關注的焦點,也給生命科學儀器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2014年,全球生命科學儀器市場銷售額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農業部公布已批復的農業部都市農業(北方)重點實驗室等15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設情況,共涉及儀器購置資金1.598億元。 表:農業部批復的 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儀器購置情況實驗室/科研基地儀器購置經費(萬元)儀器購置需求農業部都市農業(北方)重點實驗室1371氣相色譜
近年來,先進的熒光成像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與成像技術的治療進化相比,具有足夠亮度和光穩定性的染料的發展仍然緩慢,如單分子定位顯微鏡(SMLM),其分辨率超過了衍射極限。但是熒光團亮度不足成為了超分辨顯微鏡發展的一大瓶頸,這也對體內細胞動力學研究構成了重要的限制。比如羅丹明染料被廣泛應用,但
近年來,先進的熒光成像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與成像技術的治療進化相比,具有足夠亮度和光穩定性的染料的發展仍然緩慢,如單分子定位顯微鏡(SMLM),其分辨率超過了衍射極限。但是熒光團亮度不足成為了超分辨顯微鏡發展的一大瓶頸,這也對體內細胞動力學研究構成了重要的限制。比如羅丹明染料被廣泛應用,但
——2014牛津儀器汽車材料分析研討會舉辦 2014年12月5日牛津儀器汽車材料分析研討會在上海寶鋼集團寶山賓館召開,作為材料分析行業內知名的分析儀器供應商,牛津儀器致力于為汽車客戶提供從材料研發到過程控制,再到成品檢驗的材料分析應用全程解決方案。在本次
科研人員正利用雙光子-STED顯微鏡觀察樣品。 “現在做生物的,都盯著《科學》《自然》,儀器只要求用最好的,眼里沒有國產進口之分;做醫生的,更是絕對不希望因為儀器而延誤病人的診治。可大家傳統觀念里都覺得,國產儀器不好用。國產要真正替代進口,面臨著很大壓力,這怎么破?” 浙江大學教授王平拋出的這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4月10日,由北京市電鏡學會主辦、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承辦的北京市2021年度激光共焦及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研討會共有近200人出席、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會議合作媒體,為您帶來全程跟蹤報道。研討會現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王榮榮主任報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Bruker宣布已經收購了Luxendo,該公司是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私人分公司,負責開發和制造專有的光譜熒光顯微鏡儀器。交易的財務細節未披露。 Luxendo總部位于德國海德堡,成立于2015年9月。在EMBL細胞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組組長Lars H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