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污染場地的修復必須土水一體化統籌考慮,否則可能會事倍功半。未來污染場地修復將很難找到離場處理的場所,應該會更多采用原位修復或者原地異位修復技術 讓土壤修復行業期待了兩年多的“土十條”,終于還是把懸念帶進了“十三五”,但也讓接下來5年的前景更值得期待。 根據2015年11月公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中央預計投入將達30億元,占到中央環保科技預計總投入的10%。相比“十二五”,這是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 而進入法律和政策驅動階段,“十三五”釋放的土壤修復市場需求不僅有量的增長,也存在個性化,呼喚實用、有效、經濟、綠色可持續和多樣化的修復技術。期盼多年的產業蛋糕一旦落下來,能不能接得住、接得穩是個考驗。 我國當前土壤地下水修復科技研發和技術運用最主要的問題有哪些?未來的研發資金該怎么用,才能使修復技術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支撐修復產業發展? 修復技術為何落不了地? ......閱讀全文
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1.2019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此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北京市政路橋集團歷時3年成功實施北京市南四環槐房地塊有機污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原位綜合治理項目。項目“土水”共同治理,處理污染土方量36.17萬m3,地下水量26.00萬m3,采用多元化的修復技術,是目前國內采用原位修復技術進行土壤、地下水聯合修復的規模最大、污染深度最深的有機類污染場地。 土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5月4日,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易修復生態平臺|生態修復網、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上海污染場地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IE expo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第六屆國際場地修復論壇在上海市博雅酒店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下發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年度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據統計,在公示清單中,共有33個項目,總經費達6.08億。這這份專項清單中,中科院和環境保護部下屬研究機構各分獲7項任務。其中,經濟快速發展區場地土壤污染源識別與源-匯關系,場地土壤重金屬積
“首屆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中國·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旨在宣傳貫徹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提供智力支持。 在論壇上,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環學外字〔2020〕106號為保護改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發揮科學技術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討土壤與地下水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提高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技術創新能力,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環
污染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污染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概括為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以及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作出具體部署提出:“調查、評估重點工業行業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處置情況。完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轉移等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提升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實施全過程監管……評估有毒
在土壤修復技術上,發達國家已經應用相關技術多年,我國仍缺乏技術實際應用經驗 。 近年來,污染場地及其修復已成環境焦點問題之一,也得到了決策層和環境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業界在呼吁配套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的同時,也熱切關注修復技術是否安全可靠,修復工程管理是否科學合理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土壤及
“中國環境修復事業剛剛起步,污染場地修復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還不健全,科技對修復產業及管理的支撐仍顯薄弱,與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環境修復發展戰略論壇上,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2004年,北京地鐵宋家莊站3名從事挖掘
城市發展轉型升級騰出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但一些工業區遺留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已遭到污染,這些污染土地該怎么辦?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沈發提出,科學診斷和有效管控大型工業區轉型再開發土壤污染風險,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和生態環境修復的關鍵。 隨著
打開國家環保部網站,你能看到全國空氣質量實時數據,了解地表水水質監測動態,卻難覓地下水水質的實時監測數據。 翻閱今年6月國家環保部發布的《2015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地下水水質占據的篇幅短小,但透露的數據卻令人驚心:我國5118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水質為較差級和極差級的監測點比例分別為4
引言近年來,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污染土壤治理技術的研究。目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復的主要技術手段可大致分為物理化學法、微生物法和植物法。常用的物理化學法包括萃取分離法、沖洗法、熱化學技術、化學破乳回收法等。微生物法大致可分為異位處理法和原位處理法兩類。原位微生物修復法主要包括投菌法、生物培養法、生物通氣
一座位于武漢市江岸區的住宅小區近日成了各大媒體和百姓關注的焦點。它的出名并不源于它如畫的風景,而是經環評發現,該小區建在了一個舊化工廠的土地上。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種來自土壤的危險,其實離每個人都很近。截止到2008年,北京市東南郊化工區和四環路內276家污染企業全部完成調整搬遷后,騰退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請組織申報環保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就環保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內容和建設重點作了說明,申報截止時間為2016年4月1日。 “通知”顯示,項目建設包括了提升大氣環境污染防治能力等、提升水環境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土壤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石油是zui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為“工業的血液”。近些年來各國都加快了對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從沙漠到海洋、從無人區到人口稠密區,越來越多的油氣井出現在世界各地。隨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石油對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潛伏期廠,涉及面廣,有研究者將
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對土壤的保護和治理。隨著“土十條”落地并執行,以及“十三五”關于土壤修復政策的提振,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顯示預計2017年土壤修復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40億元。而且還測算,“十三五”100個重點項目包括1000萬畝耕地修復,以修復成本5萬/畝計算,未來五年年均土壤修復市場空間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石油是zui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為“工業的血液”。近些年來各國都加快了對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從沙漠到海洋、從無人區到人口稠密區,越來越多的油氣井出現在世界各地。隨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石油對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潛伏期廠,涉及面廣,有研究者將其比喻為“化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布通知,對《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3日。《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是科技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組織編制的。 據悉,土壤As(形態)、Sb、Hg液相-原子熒光(
最權威、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2018 IE expo第六屆國際場地修復論壇,將于2018年5月3-5日在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隆重舉行。 本屆展會力邀國內外專家學者傳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方法,關于國家與地方標準的參與制定及專題研究的專家對其相關成果進行介紹,重點行業企業土壤環境調查經驗分享,新軟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十條”明確提出,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并明確2017年底前出臺有關責任追究辦法。 目前,我國土壤修
作為一種物理修復方法,熱脫附技術具有污染物處理范圍寬、處理速率高、設備可移動、修復后土壤可再利用等優點,特別是對于PCBs這類含氯有機物,非氧化燃燒的處理方式可以顯著減少二噁英的生成。 自1985年美國EPA首次將該技術采納為一項可行的土壤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數量急劇上升,加油站和地下儲油罐的數量與日俱增。由于輸油管道、儲油罐滲漏,含油污水排放,落地油等原因,大量油類污染物進入土壤。石油和化工工業對土壤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其中的大量揮發性有機物,破壞了土壤本身的生態系統,對地下水也構成威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揮發性有機物作為
“土壤修復市場‘蛋糕’很大,但是能‘切下來’的并不多。雖然目前我國從事環境修復的企業已經達到1000多家,但是真正做過項目、有業績的企業并不多。這一市場的培育還需要過程。”中科鼎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鼎實“)總工程師劉爽日前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重金屬污染防治與土壤修復專委會區域沙龍(第
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中國環境報: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問: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染
在國外,原位熱脫附技術較多地被用于修復小規模的污染場地,修復方量幾千方到幾萬方,修復幾十萬方的情況非常少。國內原位熱脫附技術起步較晚,近幾年才開始運用到污染地塊的治理中(表2),最早從浙江開始,更多的是應用在大型污染場地修復,如蘇州溶劑廠的修復土方量約為280000立方米,號稱是全球最大的原位熱脫附
1 簡述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sufita等人提出治理土壤石油污染的一種新的處理辦法,至今發展時間并不長。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主是要有效地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所具有的吸收轉化清除或是降解等作用,如將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降解為CO2和H2O,又或是其他一些無害物質,從而使受
近日,一篇發表在媒體上的文章將原位熱脫附技術稱為綠色可持續修復技術,引發了業內專家的熱議。 近年來,由于二次污染的問題,國內逐步轉向原位修復,其中原位熱脫附技術得到了關注。國內土壤修復公司分別從Terratherm、McMillan-McGee、TRS等北美公司引進技術,并從浙江開始將其運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