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養與藥敏流程詳述及常見問題解答
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的流程及意義微生物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總述微生物培養就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可能導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給以藥敏結果,為臨床醫生針對某一特定的臨床感染提供依據。而藥敏試驗則是承接微生物培養的一項工作,即對于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體外試驗檢測細菌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來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從而為臨床醫生提供選用抗菌藥物的依據來治療感染。對于檢測到的可能的致病菌進行藥敏試驗時選擇的藥物是參照美國的CLSI推薦的標準制定的。尤其,使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藥敏試驗時有固定的藥敏組合,不是人為可以隨意添加或減少的。(一) 微生物的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流程基本為: ① 標本進行處理(不是所有的標本都需要處理); ② 將標本接種于不同的培養皿中在不同條件的培養箱中進行培養(不同的標本所含菌的種類不同,不同菌的生長條件不同,因此需要接種于不同的培養皿中); ③ ......閱讀全文
微生物培養與藥敏流程詳述及常見問題解答
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的流程及意義微生物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總述微生物培養就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可能導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給以藥敏結果,為臨床醫生針對某一特定的臨床感染提供依據。而藥敏試驗則是承接微生物培養的一項工作,即對于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體外試驗檢測細菌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來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
微生物培養與藥敏流程詳述及常見問題解答
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的流程及意義微生物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總述微生物培養就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可能導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給以藥敏結果,為臨床醫生針對某一特定的臨床感染提供依據。而藥敏試驗則是承接微生物培養的一項工作,即對于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體外試驗檢測細菌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來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
腦脊液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檢查流程
1、患者側臥于硬板床上,背部與桌面垂直,頭部盡量向前胸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盡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術者對面用一手挽患者頭部,另一手挽雙下肢腘窩處并用力抱緊,使脊柱盡量后凸以增寬椎間隙,便于進針。? 2、確定穿刺點,通常以雙側髂棘最高點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匯點為穿刺點,此處相當于第3~4腰
藥敏試驗的操作流程
(1)培養基的厚度對抑菌圈的大小有影響,故平皿中加入培養基要固定,以4mm深度為宜。制備的平板使用時應放于35℃溫箱中30min去除過多的水分,以免影響抗菌藥物的擴散。(2)接種細菌后應在室溫放置片刻,待菌液被培養基吸收后,再貼紙片;但不宜放置太久,否則在貼紙片前細菌已開始生長可使抑菌圈縮小。(3)
臨床醫生應如何看待病原微生物的培養與藥敏測
盡快明確致病原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關鍵,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因而,病原培養與藥敏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檢查,是醫生采用合適的抗感染治療策略的依據。但微生物學檢查與大多其他實驗室檢查一樣,都要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分析,最終意義要由臨床醫生來作出綜合判斷。醫生應熟悉微生物檢查的方
細胞培養常見問題解答
1.如何選用特殊細胞系培養基??培養某一類型細胞沒有固定的培養條件。在MEM中培養的細胞,很可能在DMEM或M199中同樣很容易生長。總之,MEM做粘附細胞培養、RPMI-1640做懸浮細胞培養是一個好的開始。??2.何時須更換培養基??視細胞生長密度而定, 或遵照細胞株基本數據上之更換時間,按時更
細胞培養板的選擇與常見問題解答(一)
細胞培養板依底部形狀的不同可分為平底和圓底(U型和V型);培養孔的孔數有6、12、24、48、96、384、1536 孔等;根據材質的不同有Terasaki板和普通細胞培養板。具體選擇時根據培養細胞的類型、所需培養體積及不同的實驗目的而定。(1)平底和圓底(U型和V型)培養板的區別和選擇:貼壁細胞一
細胞培養板的選擇與常見問題解答(二)
(4)細胞分布不均及解決辦法問:我的細胞接種培養板,細胞總是聚集在周邊部分,該如何處理啊?我看園子里有的戰友的細胞卻是聚集在中間,是不是板子的質量問題啊?答:請問你的細胞是如何混勻的?是滴管吹打還是振蕩培養板?如果是后者,而且是轉圈搖勻的話,很有可能由于離心力的作用使細胞甩到周邊部分,導致細胞中間少
細菌藥敏與臨床藥效不符的常見原因
使用抗生素應以細菌藥敏實驗結果為依據, 但臨床對此往往并不重視, 原因是細菌的藥敏結果與臨床藥效出入較大, 有時甚至出現用敏感藥無效, 而用不敏感藥有效的情況。究其原因很復雜, 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 體外藥敏試驗和體內藥物療效確實有差異 , 主要是因為體外和體內的環境不同, 有些細菌可以利用體內的
細胞培養常見問題解答(二)
11 欲將一般動物細胞離心下來,其離心速率應為多少轉速?欲回收動物細胞, 其離心速率一般為300xg (約1,000rpm),5 - 10 分鐘, 過高之轉速, 將造成細胞死亡。12 細胞之接種密度為何?依照細胞株基本數據上之接種密度或稀釋分盤之比例接種即可。細胞數太少或稀釋的太多亦是造成細胞無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