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山東大學醫學院,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端粒酶逆轉錄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的一種新功能――這種與維持端粒長度與功能有關的酶在癌癥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靶向這種酶,也許能防止癌癥的發展。相關成果公布在Oncogene雜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山東大學醫學院劉志芳副教授,通訊作者是卡羅林斯卡大學,山東大學“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徐大為副教授,他曾率先建立即時PCR 定量方法檢測端粒酶活性,并發現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通過轉錄因子Sp1激活hTERT基因誘導端粒酶活性,闡明hCMV 促進癌變的分子機制,在研究中發現了誘導胃癌細胞衰老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分子FoxM1和RBP2等,并對其功能進行了研究。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線性染色體末端的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復合物結構,它對于基因組的完整性以及染色體的穩定性發揮著至關重......閱讀全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端粒酶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Vimeo 【1】PNAS:促進癌癥的端粒酶也能保護健康細胞 doi:10.1073/pnas.1907199116 馬里蘭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新研究揭示了端粒酶的新作用。端粒酶在正
隨著染色體繩索的復制,它的兩端會遭到磨損。然而由于染色體的末端有著額外的細繩,磨損不會觸及重要信息所在的繩索主體部分。這一額外的細繩被稱作為“端粒”。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經歷多輪復制,這一端粒細繩會分解直至染色體喪失它的保護末端,這種“磨損”觸及繩索,破壞染色體導致了細胞死亡。 這樣當然好——最終
端粒酶在衰老和大多數癌癥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直到現在都無法清楚地看到端粒酶結構的許多方面。 現在,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以比以往更高的分辨率生成了端粒酶的圖像,提供了有關該酶的一些重要新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15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有可能最終
端粒酶是一種幾乎“通用”的腫瘤靶標,因為它在絕大多數的腫瘤中是被激活的。盡管端粒酶在癌癥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靶定這種酶的治療方法。特別是,由于缺乏可用的結構信息,端粒酶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究和開發,已經遠遠落后于任何其他方法。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可開發高度有效的特
“我們現在不僅看到了時鐘的表面,而且也看到了內部機械運作,”UCLA化學和生物化學教授Juli Feigon說。“我們不斷放大端粒酶以觀察越來越多細節。如今,我們終于有能力開始推斷這種酶如何發揮作用了。”Juli Feigon 文章報道了迄今所見的最高水平端粒酶催化核心結構,下圖首次展示了在生
“通過研究人類的DNA,預知可能發生的疾病,研制出新型的DNA藥物,就有可能讓人類永葆青春!”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上,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阿龍·切哈諾沃語出驚人。 前不久,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決定割除雙乳乳腺的事件引發輿論聚焦:她之所以要做切除手術
夢幻島上的彼得·潘永遠年少不會變老。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科學家也在想方設法配制可以讓人永葆青春的“仙丹”,而直接關系到人體衰老進程的端粒就成了他們的重點目標。 美國《發現》雜志報道,首個以端粒為靶標的片劑已經在美國上市,不過目前是作為營養補充劑在出售。藥物制造商T.A.科學公
在每次DNA復制完成后,染色體末端都會有輕微的縮短,這個末端重復序列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端粒保護編碼DNA區域。在干細胞中,端粒酶能延長端粒結構,因此細胞分裂能不斷進行,而在體細胞中,由于編碼端粒酶基因的催化亞基:端粒酶逆轉錄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DNA末端的特殊結構,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科學家們就發現了端粒酶,當細胞DNA復制終止時,在端粒酶的幫助下DNA就能夠通過端粒依賴模版的復制,補償由去除引物引起的末端縮短,因此在端粒的保持過程中,端粒酶至關重要;但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端粒的長度逐漸縮短,當端粒變得不能
生物通報道: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的長重復DNA序列,像帽子一樣保護DNA上的重要遺傳學信息不受損害。正常細胞每分裂一次,其端粒就會隨之縮短。當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信號讓細胞永久停止分裂,影響組織的再生能力,引起一些老年病。癌細胞能提升端粒酶水平,延長自己的端粒以便無限分裂。 此前人
Illinois大學生物工程教授SuaMyong領導的研究團隊,解析了關鍵蛋白復合體調節端粒的機制,文章發表在Cell旗下的Structure雜志上。該研究有望推動抗癌藥物的篩選。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起保護作用的DNA重復序列,負責保護DNA上重要的基因編碼區域不受損害,就像是鞋帶末端的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一段特殊的重復核苷酸結構, 可防止染色體降解或融合. 端粒功能異常可導致衰老和癌癥等多種疾病. 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亞基, 可有效保持端粒結構完整性. 近期來自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北師范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綜述,指出在黑色素瘤、神經膠質瘤
對于所有多次分裂的細胞來說,維持染色體兩端端粒(telomere)的長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種稱作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可使兩端得以延長,以抵消每次染色體拷貝所發生染色體縮短。端粒酶是細胞生存的必要條件,端粒酶功能喪失可導致干細胞自我更新障礙,從而引起諸如先天性角化不良、再生障礙性貧血和
干細胞依賴端粒酶才得以在我們體內持續不斷地工作。當端粒酶發生故障時,就會導致癌癥和早衰。大約90%的癌細胞的端粒酶活性異常。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跨學科研究團隊以前所未有的精確性在單分子水平上觀察到了端粒酶的活性,使得有關端粒酶的認識朝向更好的癌癥治療又進一步。 這一突破得益于一種新穎的調查程序
發表于10月24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中,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生物尖端科學研究所(BioFrontiers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定位在我們DNA兩末端的一個抗癌藥物開發的新靶點。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生物尖端科學研究所所長、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T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化學家近日繪制出合成端粒酶(核糖體蛋白酶)的主要蛋白質及RNA(核糖核酸)的結構,從而揭示了這種對于醫治癌癥與衰老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酶的合成機理。研究成果刊登在7月13日出版的《分子細胞》雜志上。 長期以來,由于端粒酶與癌癥及衰老有很大關系,所以一直吸引著科學家
這一成果有助開發新的癌癥診療方法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能夠遏制癌細胞增殖時必需的端粒酶發揮作用的基因。這一成果有助開發新的癌癥診療方法。 端粒位于染色體末端,正常的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次,細胞從而老化并最終死亡。然而在癌細胞中,端粒酶會防止端粒變短,導致癌細胞不斷增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名為6-thiodG的小分子就可以實現靶向作用端粒的目的,這種小分子可以利用細胞的生物鐘來靶向作用并且殺滅癌細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名為6-thiodG的小分子就可以實現靶向作用端粒的目的,這種小分子可以利用細胞的生物鐘來靶向作用并且殺滅癌細
與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展開協作,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第一次繪制出了端粒酶的圖譜。這標志著人類朝著對抗癌癥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繪制出細胞青春之泉——端粒酶的圖譜,是一個重大國際研究項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之一。歐盟投入了5500萬丹麥克郎,全球超過1000名研究人員,付諸四年的努力工作,抽取了超過
三位美國科學家因在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方面的發現獲獎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Jack W. Szostak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0分,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因在
衰老領域頂級科學家團隊助力 日前,在南通市舉行的一場抗衰老論壇現場,我國首個端粒和端粒酶檢測機構宣布啟動運營。據悉,這是繼美國和西班牙之后,全球第三個真正能夠大規模精準檢測及分析端粒長度的機構。通過端粒和端粒酶檢測,能精準發現細胞早衰和早期癌癥發生等健康隱患。 端粒和端粒酶有什么神奇?當天的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研究來深入探索癌細胞對靶向性藥物或療法產生耐藥性的機制,同時研究者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在此對此進行了盤點。 【1】新研究揭示癌細胞耐藥機制 聯合用藥讓癌癥不再回來 doi: 10.1093/nar/gkw1026 最近科學家們在理解癌細胞為何抵抗化療問題上取得了
美國科學家近日利用X射線結晶學方法,揭示了控制細胞衰老定時機制的端粒酶(Telomerase)的關鍵部位。這一成果有望為絕大部分的人類癌癥提供安全的治療手段。相關論文8月31日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上。 端粒酶維持著端粒的長度,它在胚胎干細胞中高度表達,使得胚胎干細胞不斷進行分
自古以來,人類就追求青春常在,生命不老。在蒙昧的遠古時代,人們企圖借助神靈或一種隱形的力量來煉制“仙丹靈藥”,達到“長生不老”。近代,科學家則運用日漸先進的研究手段,從群體、細胞、分子、基因水平上,逐層深入,研究衰老的秘密。自19世紀以來,科學家先后提出的學說不下20余種,但是很多學說并沒有得到
維護染色體的兩端——稱為端粒,可讓細胞不斷分裂,并實現永生。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腫瘤生物學副教授Roger Greenberg說:“端粒就像鞋帶末端的塑料帽,它們能防止DNA受到磨損。”本周在《Nature》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資深作者Greenberg和他的同事們首次開發了一個系統,可觀察新合
西班牙、英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提取血液中的細胞,測試細胞中端粒的長度,可推斷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這種檢測方法將于2011年年底在英國上市,由此引來爭議與關注 端粒長度 決定生物壽命 西班牙馬德里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的瑪莉亞?比拉斯科博士是這項商業端粒檢測方法的發明者,她說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快捷
美國一個科研團隊日前發現一種“雙刃劍”肝臟干細胞,它可在肝臟受損時產生新的肝臟細胞,但這種細胞過量又可能誘發肝癌細胞生成。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在小鼠正常肝臟細胞代謝或受損后,它們體內高水平表達端粒酶的肝臟干細胞可助器官再生。 端粒酶是一種與抗衰老有關的蛋
美國一個科研團隊日前發現一種“雙刃劍”肝臟干細胞,它可在肝臟受損時產生新的肝臟細胞,但這種細胞過量又可能誘發肝癌細胞生成。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在小鼠正常肝臟細胞代謝或受損后,它們體內高水平表達端粒酶的肝臟干細胞可助器官再生。 端粒酶是一種與抗衰老有關的蛋
日本癌癥研究基金會的研究人員發現,促使端粒延長可促進癌細胞的體外分化,這可能降低了癌癥的惡性程度。該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雜志上。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復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