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舉行的中國地質科學院2014年工作會議上,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小烈說,地科院的活動構造與汶川地震發震機理研究獲得新突破。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累計完成6160千米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獲得巨量高質量的觀測數據;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地球化學基準網,首次實現基巖和松散沉積物78種元素含量空間分布等。 王小烈說,今年地科院除了強化基礎地質、成礦理論、地熱資源等創新研究外,還將組織開展重要經濟區、城市群、工程建設區、生態脆弱區的水文、環境和災害等地質調查評價及綜合研究,積極推進荒漠化、資源環境承載力等調查評價,為重大工程建設和城鄉發展規劃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學龍也表示,地科院應發揮在水文、巖溶和工程地質中擁有的得天獨厚優勢,組織開展地下水資源調查及評價工作,建立地下水防治標準和技術體系,破解地下水資源污染難題等。 據介紹,2013年地科院全面開展全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調查評價、全國地熱資源調......閱讀全文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公示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工作已結束,共有149項申報項目通過形式審查。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申報項目基本信息公示10天,公示時間:2016年6月13日-6月22日。在公示期內,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可
國土資源部重大項目《全國煤炭資源潛力評價》日前通過評審,重新厘定我國煤炭資源總量5.9萬億噸,圈定預測區2880個,面積近45萬平方千米,預測資源量3.88萬億噸。 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負責,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第一勘探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承擔的“全國煤炭資源潛力
地熱資源被公認為穩定、綠色的資源,中國擁有約占全球7.9%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作為重要的礦產資源已被納入發展新能源的大戰略中,然而地熱開發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開發利用水平不高、資源采收率低。在傳統能源日益減少但能源消耗量還不斷增加的今天,如何推動地熱資源的大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國土資源部近日公布的東北地區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成果表明,東北地區油氣地質資源量大幅增長,其中石油地質資源量增長34%。東北地區石油地質資源量225億噸,可采資源量72億噸,比2007年開展的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分別增加57億噸和13億噸。 評價成果顯示,東北地區天然氣地質資源量增長127%,頁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示了《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其中, 一等獎成果10項:青藏高原東緣重大工程地質問題與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理論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資源一號02C業務衛星工程及國土資源應用、數字中國自然資源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部關于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的通知。 通知原文如下: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部審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共63項,其
2016年8月31日,記者在從國土資源部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大會新聞通氣會獲悉,“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科技工作緊密圍繞國土資源中心工作,在地質勘查、地質環境保護、土地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項目38項,組織實施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27項。“中國陸地海相
根據新一輪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全國地下淡水天然資源多年平均為8 837億m3,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3,其中山區為6 561億m3,平原為2 276億m3;地下淡水可開采資源多年平均為3 527億m3,其中山區為1 966億m3,平原為1561億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經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終審,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已經產生,現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20天,公示時間為:2016年8月26日-9月14日。 在公示期內,有異議的單位或個人,可向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或推薦單位提出。提出
4月21日,四川新聞網記者自省政府網站獲悉,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四川省頁巖氣產業發展2016年度實施計劃》(下簡稱為:《實施計劃》),2016年,四川將圍繞頁巖氣生產、體制機制創新、裝備制造和油田服務3大基地建設的目標任務,力爭在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在
國土資源部11月24日發布《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2010)》顯示,我國天然氣地質資源量52萬億方、可采資源量32萬億方,我國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資源基礎雄厚。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說,評價結果顯示,全國天然氣地質資源量52萬億方、可采資源量32萬億方,比2003-20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國土資源、測繪、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暫行)》有關規定,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測繪科學技術獎、海洋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 “2020年頁巖氣產量有望占國產天然氣比重的15%左右” 受國際低油價的影響,國內外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態勢截然不同。 “美國‘頁巖革命’促使頁巖油氣產量持續增加造成全球石油市場供過于求,導致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
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的體制下,工程勘察包括巖土工程、工程測量、水文地質和工程物探四個專業,其主要業務是為工程建設的規劃選址、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運營監測提供技術成果和技術服務。近20年來,隨著我國巖土工程體制的推行和對工程建設要求的提高,從業單位的
采集海水樣品 圖片來源:中國地調局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中國地調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
中國工程院院士翟光明 2014年1月8日,國土資源部舉新行了新疆地區油氣資源評價暨2012年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成果新聞發布會。“2025年左右天然氣產量與石油形成‘二分天下’格局,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治理城市霧霾將發揮重要作用。”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如是說。 彭齊鳴
日前,國土資源部在一次工作會議上透露,今年國土部將繼續開放一些頁巖氣區塊,并進行第三次公開招標。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國土部地質勘查司負責人在上述會議上表示,今年將加強油氣頁巖氣資源調查和潛力評價,指導勘查開發,繼續開展競爭性出讓1~2批油氣 (包括煤層氣、頁巖氣)探礦權,
近日,由重慶市地質礦產研究院承擔的市級應用開發計劃重大項目“頁巖氣分析測試關鍵技術及評價方法體系研究與應用”通過專家驗收。 該項目基于我國頁巖氣分析測試技術基礎薄弱、部分儲層模擬預測技術不適應、綜合評價方法未成體系等現狀,以重慶地區海相富有機質頁巖為研究對象,在關鍵技術攻關及技術標準建立方
中國石油地質資源量增至881億噸 國土資源部組織石油公司開展最新動態評價結果表明,中國石油地質資源量比稍早完成的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增長15%,達到881億噸,可采資源量增長到233億噸。 2008年以來,國土資源部組織石油公司對資源量變化較大的渤海灣、鄂爾多斯、四川、珠江口、瓊東
近日,2015年度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獎獲獎結果正式揭曉,表彰和激勵了在地質調查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促進了地質調查與科技工作的深度融合,成果效益高度彰顯。 據悉,2015年12月啟動評獎工作以來,共有70家單位申報了146項成果,經過資格審查、形式審查、專業組評審、綜合組評審、公示
13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2015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成果。評價結果表明:我國油氣資源總量豐富,“穩油增氣”有基礎。 數據顯示:石油地質資源量1257億噸、可采資源量301億噸,與2007年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相比,分別增加64%和42%;天然氣地質資源量90.3
7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全國重要礦產總量預測項目組根據區域經濟價值法研究推算,我國鐵、銅、鉛鋅等23個礦種的總價值達244.4萬億元,其中查明的為85.4萬億元,查明率為34.94%,僅為總價值的1/3。這一結果表明:我國礦產資源潛力巨大,找礦前景依然廣闊。 此次納入價值估算范圍的礦種,
新華網廣州1月2日電 我國對海洋可燃冰資源的專項調查研究經過近10年的深入實施后,現已取得四大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將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結題。這是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最近在廣州召開的專項結題部署會上獲悉的。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近20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可以作為傳統
地質學家堅信,解決人類日益緊迫的資源、環境問題與挑戰,只能立足地球,向地球深部汲取資源。眾多科學之謎,也只有開展深部探測才能解決:千山萬壑起之何因?金銀銅鐵源自何處?地震能否預報?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急切地渴望了解地球深部。 “地殼探測工程”是我國科學家歷時6年構思、策劃的重大科學計劃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在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口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對于保障飲水安全舉足輕重。地下水供應了北方地區65%以上的生活用水,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為唯一水源。但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地區的地下水
當前人類資源面臨的根本問題不是資源枯竭問題,而是如何經濟、有效地利用資源,尤其是如何應對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戰。 目前,以美國為中心,宣稱可以從根本上塑造和改變世界能源版圖的非傳統能源變革—“頁巖氣革命”正席卷全球,美國頁巖氣產量在 2012年達到2000多億立方米,這改變了美國天然氣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勘查和評價地下水資源是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及重點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首要環節。 本規范適用于城鎮、工礦企業和其他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質勘查。 供水水文地質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勘查區地下水的賦存規律、地下
記者胡其峰2月7日從中國地質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院士李廷棟等主持的“中國巖石圈三維結構”研究獲得重大突破,科學家系統總結和論述了全國及重點區段巖石圈結構構造及其演化、地球物理場及地球化學場的基本特點,劃分了中國巖石圈構造單元,初步建立了中國巖石圈的時空演化框架;這一研究成果大幅提高了我國巖石圈的
6月14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在京就地熱能勘查開發與交流合作舉行座談,雙方決定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強調,聯手推動地熱能勘查開發上規模、上水平、集約化。 汪民在講話中指出,地熱能開發利用在節能、減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