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嚴重是我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所積累環境問題的顯現,高耗能、高排放、布局不合理,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污染控制力度不夠,都是影響空氣質量的原因。根據環保部門的監測和分析,揚塵污染約占PM2.5來源的15.8%。六類主要污染源中,揚塵的比例最大,達37.28%。由于揚塵污染在全國多地日漸加重,我國多地監管部門已給予了足夠重視,根據當地狀況制定了相應措施。為了有效監控建筑工地揚塵污染,改善工地周邊空氣質量,建設綠色環保建筑工地,提升環境綜合指數,德航(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生產出了一系列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包含激光散射法揚塵在線監測儀,β射線法揚塵在線監測儀,移動式揚塵在線監測車,揚塵在線監測系統云平臺等。本方案提供了一種對工地揚塵、噪聲等(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實時監測的解決方案。通過遠程數據監測系統可以對工地區域揚塵進行實時有效的監測管理。項目的全面實施,可將全市范圍所有的建設施工納入監管范圍,真正實現有效管理和標準......閱讀全文
能源消耗總量受到全球資源和環境容量的限制,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約束條件 雖然對于中國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多有指責,但中國工程院的重大咨詢項目報告具體警告說,能源消耗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主要問題之一。 由中國工程院錢易、唐孝炎、江億三位院士主持的“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保
北京CBD核心區地下300萬方土“搬出”成為北京建筑史上城市中心區最大基礎土方施工。圖為工人們正在清理建筑垃圾。 四川省南充市某企業在用建筑垃圾等原料加工節能環保磚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吐出越來越多的建筑垃圾,人們不得不思考在避免這些垃圾污染環境的同時,讓這些資源盡快循環利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方針,將環境保護作為重點工作。目前,環保已日益成為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施工企業同樣要面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法律風險,尤其是所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如處置不當將導致法律責任。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7月,溫州
經過整治擴容,光明金融大廈成為上海外灘的新地標。以前,這座大廈創造的稅收高,但能耗也高。大廈于1993年建成,如今很多設備都已落伍,特別是中央空調系統依舊采用燃油蒸汽鍋爐,“老馬拉快車”,經濟性越來越差。 在上海市黃浦區政府推動下,大廈“相中”世博會采用的冰蓄冷技術,斥資近千萬元對中央空調
根據《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3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北京計劃到2015年之前分別在大興、朝陽、房山、順義、海淀、石景山、豐臺等區縣新建6座建筑垃圾處理設施。 距離預定目標的時間已過大半,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除大興區項目處于環評階段外,豐臺、朝陽和海淀3個項目仍處于選址階段
2009年12月30日,上海,位于茂名北路的蕃祉里,拆遷廢墟下壓著幾個服裝“模特” 在北京待了20年,徐福生因為拆遷需要已經搬了十幾次家,“從四環被攆到了 五環,又馬上要被攆去六環了。” 不過每次“被搬家”,徐福生都很高興。這位做建筑垃圾回
不久前召開的綠色屋面系統技術主題論壇上,有消息透露,住建部正醞釀發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訂稿)。 據悉,與該標準的2006版相比,該標準的修訂稿或將適用范圍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辦公建筑、商場建筑和旅館建筑擴展至各類民用建筑。評價方面,明確區分了設計階段和運行階段,并采用了評分的方法
隨意傾倒污染環境,處理利用程度不高,產量巨大增速驚人……《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京、津、冀、鄂、吉、遼等地調研了解到,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產生量可達20億噸以上,并且年均增速可能保持10%以上。由于管理長期缺位、資源化利用率不足、處理處罰力度不夠等方面原因,建筑垃圾“圍城”,已給城市管理帶來巨大壓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綠色建筑加速發展時期,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出的“綠色建筑”,又有多少能夠真正達到預期的“綠色目標”―― 在中央連續發布關于建議綠色建筑的政策性文件后,各地對綠色建筑的探索步伐加快。5月9日,廣州宣布成為全國首個將綠色建筑竣工標識納入政府規章立法的城市。無獨有偶,河南省
2009年12月1日,《江蘇省建筑節能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要求新建建筑的采暖制冷系統、熱水供應系統和照明設備等,應優先采用太陽能、淺層地能、工業余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圖為南京一位市民在市內一處太陽能利用示范小區觀看光伏板。 “十一五”期間,建筑節能有望實現節約1.1億
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的革命將對建筑用能方式帶來變革,建筑的能源來源、用能種類以及供能系統方式都將出現巨大變化。從建筑能源來源來看,太陽能將成為其重要來源之一。 目前,太陽能光伏電池成本大幅下降,光伏元件價格由本世紀初的50元/W降至不足2元/W。太陽能光伏電池平均年發電小時數為1200小時,投入
太陽能與建筑結合是讓太陽能成為建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環境與能源危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威脅——以資源與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問題的唯一出路。而在眾多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中,太陽能的綠色環保價值不容置疑。
城市要建設發展,就難免會產生建筑垃圾,小到家庭裝修、二次改造,大到棚戶區拆遷、外立面改造等。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建筑垃圾產生量越來越多,建筑垃圾填埋和堆放場地嚴重缺乏,建筑垃圾的去處,已擺在管理部門面前的一個難題。為解決建筑垃圾消納與處置問題,南平市將引進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項目,徹底解決建
導讀 在綠色建筑的推廣過程中,成本一度是一個阻礙。許豐告訴記者,根據不同的綠色建筑等級,每平方米增加的成本不同,一星大概在50-80元,二星大概80-120元,三星大約在200-300元。 在中國的低碳化發展中,作為能源消耗大戶的建筑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仇保興曾引用數
2015年,本市八成建筑垃圾將實現再生利用,但首家回收處理廠卻常年“喊餓”—— 在昌平區陽坊鎮史家橋村,坐落著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元泰達環保建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家企業自2003年注冊以來,連年處于虧損狀態,年均虧損額200萬元以上。回收處理廠創建人吳建民坦言,如果工廠繼續維
新型城鎮化為我國建筑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近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建筑節能減排產業聯盟共同召開的“2012科技創新綠色人居會議”上,專家指出,新型城鎮化應是綠色、低碳的城鎮化,這就為我國綠色建筑產業提供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國節能建筑強制性標準仍然偏低,需要采取措施進一步提升、完備綠色
“這一周我的時間都排滿了。” 3月21日~27日,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正在舉辦第七屆清華大學建筑節能學術周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技術科學系教授江億作為此次活動的組織者,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滿滿的。 記者在清華大學建筑館王澤生報告廳見到了江億,正在講臺上作報告的江億神采
缺德!有人偷著亂倒建筑垃圾,新埠島成垃圾場 新埠島每天“變”出建筑垃圾 掃不完的垃圾掃哭環衛工 隨著海口各類樓盤陸續開工與建成以及房屋的裝修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這些建筑垃圾最終流向何處? 記者走訪了海口市區,發現建筑垃圾四處橫行,尤其在新埠島、濱江西路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建筑用能約占用能總量的30%左右,且比例有日益增大的趨勢。“十二五”期間,廣東節能目標為單位GDP能耗下降18%,高于全國 “十二五”節能目標2個百分點,成為全國節能指標最高、節能任務最重的省份。因此,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低碳綠色建筑工作,定出具體目標:2015年
財政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制定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通過多種手段,力爭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 到2014年,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十二五”期間,將加強相關政
在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進程中,高校公共建筑能耗管理存在問題已經成為辦學成本加大、社會資源浪費的桎梏。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高校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建設在探索中發展,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逐步實現能耗管理信息化的實踐,為高校乃至全社會公共建筑用能穩步向微能耗、零能耗發展提供可能和基礎,促使綠色建筑快速發展
轟鳴作響,輪帶轉動,位于昌平區陽坊鎮的元泰達環保建材公司廠房中,三臺機器設備相互配合,“吞食”著殘磚斷壁,沙石、混凝土……篩分、破碎、磁選,多道程序之后,一塊塊方整的古建磚,一袋袋再生混凝土骨料被機器一口一口地吐出,看似無用的建筑垃圾重新變成了建筑原材料。 雖然這
近年來,綠色建筑蓬勃發展,“綠房子”開始成為商品房市場的新寵。但綠色建筑質量是否過關,怎么甄別“真偽綠建” 也成為廣大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話題。 “有設計標識還不夠,拿到綠色建筑運營標識相對比較靠譜。”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專家、博地瀾屋副總經理劉飛,在鳳凰房產特別節目《鳳凰下午茶——綠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了發改委、住建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同時還對“十二五”期間綠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確。受此影響,7日盤中綠色建筑板塊較為活躍。 業內人士認為,綠色
日前,2013年第九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由全球地產行業可持續發展領導者L endLease公司承辦的“中國如何邁向碳中和城市”論壇,引起廣泛關注,知名行業專家和商業領袖針對綠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設,進行了有深度的探討。 可持續元素 綠色低碳已成為全球
進入夏季,高溫讓人們紛紛打開空調。但由于我國建筑維護結構(外墻體、屋頂、門窗)保溫隔熱性能差,空調能耗的2/3都白白“跑掉了”,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發達國家采暖能耗的2-3倍。 住建部綜合勘探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節能研究院院長崔俊奎日前在2013中國國際節能服務洽談會
當前,建筑節能潛力主要體現在北方地區城鎮供熱計量改革、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住宅全裝修和裝配式施工的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以及綠色建筑的示范推廣六大領域。那么,作為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建筑節能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我國是世界建筑文化遺產大國,五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史留下了數量眾多、異彩紛呈的建筑文化遺產。但由于古建筑大都年代久遠,部分建筑隨著時代的變遷毀壞十分嚴重。怎樣才能記住古建筑的昔日的“容顏”?又怎樣才能書寫好古建筑的“病歷”?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
【摘要】:針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高且能源管理不合理的問題,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通訊技術、計量控制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實現能源資源分類分項計量和能源資源運行監管功能,清晰描述建筑內總的用能現狀;實時監測各供電回路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等電力參數,識別有效負荷與無效能耗,從而可通過技術或行為節能方式,實現建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