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眼中的日全食
進入8月下旬,無數天文愛好者向往的日子即將來臨。美國當地時間8月21日,寬度為112公里的日全食帶將掃過美國北部的14個州,全食帶地區的天空將暫時變得如同有滿月的夜晚一般。這是時隔近40年后,日全食再度“光顧”美國本土。 這是讓許多人向往的場景。而在天文學家眼里,它不僅僅是一場難得而又壯觀的天象。在日食期間,科學觀測可以得到許多平時看不到的、有趣而重要的現象。歷史上,科學家正是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更新了人類對自己母恒星的認識。 太陽光芒退避,色球現身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按照由里往外的順序,太陽是由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構成。光球層之下稱為太陽內部,光球層之上稱為太陽大氣。 1860年7月18日的西班牙日全食期間,英國天文愛好者家德拉瑞拍攝下第一張銀版日全食照片,并認為突出于月輪外的“紅色火焰”來自太陽,即太陽日珥。 由于色球的光比較弱,平時被光球的光掩蓋......閱讀全文
天文學家眼中的日全食
進入8月下旬,無數天文愛好者向往的日子即將來臨。美國當地時間8月21日,寬度為112公里的日全食帶將掃過美國北部的14個州,全食帶地區的天空將暫時變得如同有滿月的夜晚一般。這是時隔近40年后,日全食再度“光顧”美國本土。 這是讓許多人向往的場景。而在天文學家眼里,它不僅僅是一場難得而又
日全食五大看點不容錯過
?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吳晶晶)22日將發生的日全食給我國長江流域的公眾提供了絕佳的觀賞機會。北京天文館工程師曹軍日前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組織的“科學與媒體對話——探秘日全食”活動中提示,日全食期間有五大看點不容錯過。 一看貝利珠。貝利珠現象將發生兩次,一是發生食既之前,一是生光之
日全食:現代科技和天文奇觀在太陽上的邂逅
370年一輪回;科學價值非同一般;2035年再見 在日全食出現前的兩三分鐘里,天光似乎不是逐漸地變暗,而是像坐滑梯一樣突然黑了下來。月亮的影子也像一朵飛云一樣,從西邊迅速地飄了過來,又黑又快。 作為一位天文學家,7月22日發生在中國境內的日全食對于中科院云南天文臺研究員林雋來
日食形成過程
由于地球軌道與月球軌道有一個5度的夾角,在特定的時間月球會運行至一個特別的位置,令太陽、月球及地球連成一線,這時月球剛好遮掩了太陽的光球,這樣便形成一次日食。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 初虧 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
天文專家:日月食有規律一年最多7次
新華網天津7月20日電 7月22日,本世紀可看到月亮遮掩太陽時間最長的日全食將驚現天宇。天文專家介紹說,日月食有規律,一年最多7次。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林愿介紹說,發生日、月食的道理很簡單。在朔日(農歷初一),當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恰好或幾乎成一直線時,人們看到月球將太陽的一部分遮住時便發
觀看日全食對天氣狀況要有足夠心理準備
我國境內千載難逢的日全食在人們期盼之中就要來臨了。一直讓人們放心不下的天氣狀況依然揪緊著人們的心。 天文專家表示,22日發生的日全食將橫掃我國長江流域,雖然各重點觀測地區,事先都有一些臨時預案的考慮,如緊急轉移到好天氣的地方等,但如果發生較大地域面積的壞天氣,不可避免地會使一些人錯失良機。
今將現百年一遇日全食 各觀測儀器準備就緒
日全食原理示意圖(圖片來源:網易) 日全食(新浪科技配圖) 8月1日,將可以在中國看到一次罕見的日全食,而在北京可以看到很精彩的日偏食。而近五年是中國日食的多發期,錯過這五年,下次日全食就要等到2035年了。就讓我們抓住機會,盡情欣賞這一百年難見的天文奇觀吧! 看得到開頭,看
英國天文專家:一生至少應該看一次日食
新華網倫敦7月18日電 本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將發生在7月22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和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專家就此表示,這是體驗自然、了解科學的好機會,“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應該爭取看一次日食”。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官員、天文學博士羅伯特·梅西說,日食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平時陽光太亮太強,對太
天文學家:大日食觀測究竟有哪些科學意義?
張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在日冕物質拋射的模型方面有深入研究。 包星明: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主要從事日珥磁場測量和日冕物質拋射分析研究。 7月22日的大日食絕對是一次“天文盛宴”:無論是公眾,還是天文學家,都忙得不亦樂乎。 對于公眾而言,日全食是最為壯觀的天象
天文學家解密“大日食” 教您科學觀日食
日食帶里最佳觀測點在自家陽臺 主持人:剛才您也講到了處在陰影帶(日全食帶)里面,如果陰影帶(日全食帶)非常狹窄,日全食的時間當然會比較短這一次大日食的(日全食帶)在中國境內覆蓋的省市有沒有一個簡單的統計? 張燕平:日食帶首先從不丹國西邊進入我國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隨后掃向四川和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