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球科學》 科學家找到古代火星液態水存在原因 據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項研究推測,古代火星可能受到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充分影響達到足夠溫度,從而使得液態水能夠在火星表面流動。科學家們發現火星古代地形中溪谷網狀分布似乎是由40億年前水流蝕刻形成,而當時的太陽光線暗淡,還無法讓火星存在液態水,因而兩者之間很難存在聯系。 Jim Kasting等人利用一種氣候模型展示了含有5%以上溫室氣體分子氫的大氣可與水蒸發和二氧化碳一樣令早期火星的表面溫度升高超過水的凝固點溫度。而之前的氣候模型模擬結果認為由二氧化碳和水蒸發引起的溫室氣體效應不足以讓火星溫度升高。 研究人員同時認為,影響溫室效應的大氣中分子氫的高濃度或來源于劇烈的火山氣體排放。 《自然—地球科學》 北冰洋東西伯利亞大陸架正泄漏大量甲烷 北冰洋東西伯利亞大陸架中散發出的氣泡給海洋水柱中注入了大量的甲烷,科學家在《自然—地......閱讀全文
人物檔案 邱建文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不久前跟隨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赴南海,參與了為期40天的深海科考,并成為首位乘坐蛟龍號下潛的香港科學家。7月18 日,他在香港出席了記者會,與傳媒分享下潛經驗和展示部分在深海取得的樣本,超過30家香港媒體機構派員采訪。圖為邱建文下潛后回到甲板,
301碳五碳九碳十低溫加氫制無萘環戊烷關鍵工藝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張懷敏,張文生,楊晶宇,楊世坤,張啟,韓樂,魯少飛濮陽市聯眾興業化工有限公司濮陽市科學技術局302油氣資源氣驅效益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科學技術進步獎田巍,李中超,熊運斌,許尋,劉云華,賈瑞忠,王坤,戴厚柱,王振華,石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2011年度聯合科研基金共收到有效申請簡表294份。經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香港研究資助局的初步評審,有61件聯合申請(名單附后)同時通過雙方初評,進入下一階段的評審。 附件:初評結果公告(名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基金2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生物基化工與材料等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閔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毫不夸張的說,科學指引并推著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基礎科學作為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石,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基礎科學,并不斷加大對基礎科研投入,與之相對,無數奮斗在最前線的科研工作者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2017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個項目通過驗收,56個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藥性形成、傳播與控制的基礎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曹雪濤“免疫識別
科技部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2013年立項183個項目后三年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 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3年立項的183個項目前兩年預算方案初步確定(見附件)。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
2019年開年不到1個月,上海科技大學迎來“開門紅”——北京時間1月25日凌晨,國際頂尖期刊《Cell》同時發表了上海科技大學的兩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是: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藥靶蛋白MmpL3以及“藥靶─藥物”復合物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創新藥物殺死
我們的常識中,科學儀器都是體積龐大的,至少也是如同家電般大小,才能夠完成一些實驗任務。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一些特定領域的需要,許多微型科學儀器也在人類的科學研究、生產生活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微型科學儀器的性能也是異常強勁呢!微型科學儀器的面世除了幫助人類更便捷
George Church:分子技術專家,DNA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哈佛醫學院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他于1985年參與到人類基因組計劃,也是這個計劃的負責人。他發明的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基于他發明的直接基因組測序的方法,自動測序軟件被成功開發,并在1994年第一次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2014年8月,羅塞塔飛船追上了火星之外的67P彗星;11月,羅塞塔搭載的菲萊著陸器有史以來第一次成功地在彗星上實施軟著陸。該兩探測器因獲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及其后續研究前景躍居《科學》雜志選出的2014年最重要科學突破的榜單之首。 盡管著陸比預期的要更加困難——菲萊被67P表面彈開并最
威爾士向來以詩人、藝術家以及英式橄欖球而聞名,但現在他們也想進軍科學界。雖然與英格蘭、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相比,威爾士擁有英國5%的人口,但他們卻只得到英國研究委員會3%的資金支持。人們認為,威爾士雖然善于吸引對藝術的支持,但是也可以在科學上做得更好。這一分析促使政府在2012年春季發布了長達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1、江蘇省擬立項杰青50人 2、黑龍江省擬立項杰青20人,優青150人 2020年度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單位1蛋白激酶PK1調控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分子機制解析與育種利用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2高強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控形控性和接頭耐蝕抗疲勞基礎
近日,“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名單正式出爐,推選委員會從82名有效候選人物中評選出20名,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包括了中國干細胞領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員、不久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領導我國在境外進行疫苗臨床研究實現“零突破”的陳薇研究員等。20名候選人具體名單如下: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目前研究的熱點。隨著研究者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對人體微生物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它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以及我們如何改變它們? 4月29日,美國《科學》雜志以“Microbiota at work”為主題發了一期專刊,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人體微生物與健康的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
英國著名雜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近期《Nature》下載論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5年4月
熾熱的堿液,就像“失落之城”的生態系統,或許是解開生命起源之謎的鑰匙。 想象力或許是我們擁有的最強大工具,可以創造未來,也可以構建過去的歷史,尤其是用來探索生命的起源。生命離不開能量,進化的引擎最初是如何打開的?德國杜塞爾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
2018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通用項目擬授獎清單序號項目名稱全部完成人全部完成單位獎種獲獎等級1磁性納米材料的化學設計、控制合成及其應用基礎研究侯仰龍,高松,馬丁北京大學自然獎一等獎2大氣復合污染條件下新粒子生成與增長及其致霾機制胡敏,吳志軍,何凌燕,郭松,黃曉鋒,曾立民,張遠航
氯的有機化合物也很多。著名的農藥——六六六、滴滴涕、氯化苦、敵百蟲、樂果、賽力散等,都是含氯的有機化合物。三氯甲烷俗稱氯仿。是醫院中常用的環境消毒劑。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溶劑和滅火劑。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國還試制成功新型、高效化學滅火劑——“1211”,化學成分為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它的分子結構類似于四氯化
這一年,我們發現了“上帝粒子”,探索了火星上的古溪流,研究了細菌的愈合能力,學會了開采更多的清潔能源,諸如此類的新發現注定使2012年成為科學發展的非凡一年。 1.希格斯粒子:世界的重力之源 花了數十年時間,砸下數十億美元,今年7月,位于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終于給了回報。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