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按:2018 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在深圳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得到了寶安區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雷鋒網CCF-GAIR 2018 延續前兩屆的“頂尖”陣容,提供 1 個主會場和 11 個專場(仿生機器人專場,機器人行業應用專場,計算機視覺專場,智能安全專場,金融科技專場,智能駕駛專場,NLP 專場,AI+ 專場,AI 芯片專場,IoT 專場,投資人專場)的豐富平臺,意欲給三界參會者從產學研多個維度,呈現出更富前瞻性與落地性相結合的會議內容與現場體驗。大會最后一天的AI+專場匯聚了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數據挖掘實驗室主任、計算機學院終身教職系列助理教授胡俠,永輝云計算聯合創始人兼CTO胡魯輝,乂學教育首席科學家崔......閱讀全文
院士學術報告會|譚鐵牛:人工智能是天使還是魔鬼? (本文由科學大院根據譚鐵牛院士在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上的報告整理而成,首發于科學大院)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同仁,會場的各位同學以及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跟大家匯報一下我本人關于人工智能的一些粗淺想法。我報告的題目是《人工智能:天使
能自動抓取快遞包裹的工業機器人、會做蛋撻的“美食”機器人……10日上午,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在浙江余姚舉行,中國最聰明的一批智能機器人集體亮相,展現了最新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融合技術。 本屆峰會以“知行合一,讓AI與機器人更融合”為主題,由工信部、科技部
昨晚,英途君剛看完迪斯尼的動畫片《超能陸戰隊》,就迫不及待推薦給朋友了。 片子里的人類角色全是極客、科學家(除了卡斯阿姨),是許多未來科技的超炫預覽,譬如萌到融化全球的大白——三大科技產業的集合體:移動醫療、機器人制造和人工智能——是英途君目前對移動醫療大健康未來的最好期待和想象了。
江蘇省東臺市城東新區 ■本報記者 王佳雯 在初夏明媚的陽光中走進城東新區,猶如走進一座以綠色為底色的五彩花園,又似融入了一片洋溢著現代氣息的智慧谷。 新一輪科技浪潮洶涌,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機器制造向工業生產滲透,推進“東臺制造”向“東臺智造”躍升。而江蘇省東臺市城東新區
“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步發展,未來30年人類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每周只工作4天。有更多工作被搶走,一些能順應潮流的人將變得愈發富有和成功,而那些被時代甩在身后的人則會越來越痛苦。”6月20日,在美國底特律召開的阿里巴巴中小企業論壇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暢談自己對于人工智能的見解和預想。
谷歌近日宣布,其人工智能研究團隊近期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谷歌團隊構建的AlphaGo系統通過計算機學習掌握了圍棋這項古老的技藝,并以5比0的戰績橫掃了三度問鼎歐洲圍棋桂冠的職業棋手樊麾。對人工智能,人們似乎又雀躍又恐懼。有人驚呼:“人工智能打敗了人類”,也有人感嘆:“其實還是人類打敗了人類。”
人類正處在科技發展再次飛躍的時期,而這一次飛躍,有三大工具,也是目前最為熱門的科技前沿領域: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 AI、人造胚胎、基因占卜等入選MIT2018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基因占卜 入選理由:大規模基因研究將讓科學家能夠預測普通疾病及人格特征 技術突破:科學家們現在可以利用你的
2016年即將離去,展望2017年,大健康產業的機遇與“坑”會在哪里?記者采訪了十多位大健康產業的上市公司投資高管、投資機構投資人等,試圖把他們心中2017年大健康產業的機遇呈現出來。 多位采訪嘉賓都提及的高頻詞匯(不完全統計)有:腫瘤新藥、醫療器械、免疫治療、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康復養老、
9月16日,由封面傳媒、微軟和北京師范大學共同發起的“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實驗室”掛牌成立。這也是全國首個關注“AI+媒體”的實驗室。實驗室將致力于人工智能與傳媒技術相融合的創新研究,探索AI+媒體的未來,建立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及媒體技術研究與合作平臺,促進媒體行業的整體轉型。 為什么?
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成立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左)向孫劍博士(右)頒發院長聘書 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學舉行“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暨曠視獎學金捐贈儀式,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與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教授為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中國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教授,中科院院士
世界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索菲亞。雖然這被專家們認為是一個商業噱頭,但仍然引起人們關于人工智能倫理的大討論。 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助手,還是威脅?今天,人工智能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反之,學者、大眾與媒體的觀點與態度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世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據悉,本次活動以推動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與政府、學術機構、醫院、企業
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展示全世界機器人產業的最新成果。為期3天的論壇上,由機器人發展引發的人工智能倫理和法律話題就是議題之一。 應當建立規范機器人及其使用行為的法律框架 在國際人工智能界,不少人認為人工智能會對人類產生巨大威脅,呼吁不要開
機器人的手指觸及人類的手指在自主機器人領域應用人工智能時如何進行倫理層面的考量?在自主機器人領域應用人工智能時應該如何進行倫理層面的考量?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呢?4月3日,在項目“人工智能在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應用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倫理層面”的啟動儀式上,50名與會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本項
柯蒂斯·柏林蓋特是一名材料學家,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工作時,他曾要求研究生改進太陽能電池中的關鍵材料,以提高其導電性。 他在這一過程中發現,潛在的調整變量數量繁多,不同變量可產生千萬種可能。比如加入微量金屬和其他添加劑可以改變加熱和干燥時間。艾達是一臺由人工算法驅動的機器人,可以幫助英屬哥
2017年11月5日,2017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智能化精準醫療專業賽在上海迎來了巔峰決戰。80家企業、16家團隊從全國28個省市和海外地區的202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匯聚健康智谷。大賽聚焦人工智能+精準醫療方向,涵蓋基因編輯、基因檢測、液態活檢、手術機器人、人工智能診斷等前沿領域。專業賽呈現技術前沿
9月29日-9月30日,RoboCom(睿抗)城市聯賽暨國際高端人才創業賽在杭州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小鎮舉行。活動包含首屆RoboCom(睿抗)城市聯賽、國際高端人才創業賽和RoboCom科技教師培訓三部分。 本次城市聯賽是繼蕭山機器人小鎮2018年RoboCom(睿抗)全國總決賽后又一
9月17日,參觀者在大會現場體驗“AI實時檢測癌癥”設備。 當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大會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開展對話交流,20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參加論壇和展示活動。 9
“智能機器人在不同場景的落地已經開始大規模應用,未來,機器人將走進千家萬戶,逐步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27日,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在第六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表示,智能機器人將給用戶創造更多新的場景體驗。 譚旻介紹了優必選今年8月上市的悟空機器人,“它可以通過語音互控、人工智能
看到這個消息的你們一定會嗤之以鼻,覺得這純粹是個無稽之談。 別急,我們先看看這位科學家的履歷,他是硅谷的未來學研究者,同時也任職谷歌的首席工程師。 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等領域,Kurzweil被視為一個奇才。微軟創始人蓋茨曾經稱他是“我知道在預測人工智能上最厲害的人”。
2006年,Hinton提出的“貪婪算法”訓練多層自編碼器引領了一批專家去研究深度神經網絡,包括LeCun和Bengio等。深度神經網絡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筆者認為其最核心算法改進在于采用了一類簡化的激活函數,即規則化線性單元(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由圖3可
9月5日,2018北京媒體藝術雙年展(BMAB 2018,以下簡稱“雙年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雙年展聚焦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觀眾除了在以“后生命”(包括“數據生命”、“機械生命”和“合成生命”)為主題的展覽上能夠觀賞到精彩的藝術科技領域跨學科藝術實驗,還能通過“藝術與科技”實
1970年,美國人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為745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4480億美元。到2017年,由于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的存在,患者、醫療服務提供商以及制藥公司各方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已飆升至3.5萬億美元。 根據非營利性機構平價醫療委員會的數據,想要維持美國醫療體系正常運轉,總共需要60億筆保
5月17日是“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今年的主題是“推動人工智能的正當使用,造福全人類”。當前,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越來越多的“智慧”應用出現在你我身邊,為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當人工智能的最新技術融入醫療、教育、司法等領域,會在醫院、課堂、法院掀起怎樣的“智慧
真正化身離我們有多遠上傳你的生命 北京時間6月9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佐伊·格雷斯頓(Zoe Graystone)是一個擁有兩個大腦的女孩,一個是人腦,另一個是精確的數字備份,但擁有自己的意識。格雷斯頓死后,科學家將“數字大腦”移植到人形機器人身上,雖然“肉身”不再是
一年一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又臨近了。2015年,被譽為機器人發展的元年。三年多來,世界各國的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尤其是與人工智能聯系密切的機器智能的發展,讓機器人產業離“人”越來越近。這讓人不禁遐想:當機器人遇上人工智能,將會迸發出什么樣的創新火花?機器智能,是指機器所具有的一種能力,它使機器能夠執行
說起人工智能,不少人眼前都會立即浮現出科幻大片中的機器人形象。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在開始影響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時,也在逐步刷新著人們對這個概念的認知。 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周志華教授,在20多年從事人工智能科研的道路上,不僅成長為國際學術舞臺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也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科
機器人早就進入了人類的生活,并給人類提供了很多幫助;隨著科技進步,機器人也在不斷向智能化邁進。但是,或許你從來沒有想過人類會和機器人結婚吧?英國一位人工智能研究者日前大膽預測說,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將和機器人結婚!而且可能就在2050年。 綜合澳大利亞媒體等報道,拋出上述驚人而又有趣結論的是
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是國家戰略意圖的反映。新華社記者從5日提交全國人大審查的綱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來五年中國計劃實施的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 它們涉及科技、裝備制造、農業、環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將對中國經濟、社會和民生等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也會給國際社會帶來重大機遇。
“通過對人工智能2.0的深入研究,我們認識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方向。”10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在德清召開的IKCEST2018國際高端研討會上如是說。 1956年,美國達特蒙斯學院首次確立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即讓機器能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也即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