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落下帷幕。與會專家指出,尋找靶向癌癥干細胞的納米藥物,將成為未來癌癥治療的新手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癥干細胞是導致癌癥復發、轉移及放化療耐藥的根源,從而為癌癥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陳凱先指出,如果能將對癌癥干細胞的認識和研究成果與納米技術結合起來,有望為未來腫瘤研究找到新方向。 “癌癥納米技術是新興技術,其使用納米材料、平臺及生物分子知識來診斷和治療癌癥。”會議執行主席、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趙宇亮說。 近年來,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先后組織和實施了較大規模的腫瘤納米技術研究計劃,搶占癌癥納米技術的制高點。而我國基本上是在進口或仿制藥物。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當前,亟須尋找有效靶向與殺傷癌癥干細胞的新途徑與新藥物,并實現以納米材料為載體的藥物準確輸送,這將成為未來癌癥研究的熱點。......閱讀全文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大學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表面涂有寡聚糖并且填充臨床化療藥物的納米顆粒或可有效靶向殺滅癌癥干細胞,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雜志ACS Nano上。 癌癥干細胞樣細胞具有干細胞特性,同時在腫瘤中微量存在,這些癌癥干細胞對化療和放療高度耐受,而且其被認為在腫瘤復發過程中扮
以“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靶向治療”為主題的第511次香山科學會議2014年11月18~19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旨整合我國在納米技術與癌癥干細胞治療方面的優勢力量,引導建立多學科的密切聯系和協作,推動我國在這一重要前沿領域的發展,實現自主知識產權藥物開發的新突破,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加快
北京時間1月28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將化學療法藥物表阿霉素(Epirubicin)依附在納米鉆石上能夠有效地減少有化學抵性的癌癥干細胞。這項研究被發表在2014年12月美國化學學會的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卷》上。5納米的納米鉆石-表阿霉素藥物載體復合物 由
韓國浦項工科大學 Dong-Pyo Kim教授 韓國浦項工科大學的Dong-Pyo Kim教授的報告題目是《Better Chemical Process via Separation Through Lab-on-a-Chip Systems》(通過實驗室芯片系統實現更好的化學分離進程)。 D
迷你飛船”在血管中潛行,通過血管壁上的小孔潛入腫瘤組織,通過抗體識別并進入腫瘤細胞;一旦進入細胞,這些“飛船”便釋放它們攜帶的貨物——抗癌藥物,摧毀腫瘤細胞:任務至此圓滿完成。 早在21世紀初,這種關于納米藥物的設想就經常以動畫片的形式向人們表明,納米藥物或將是對抗腫瘤的靈丹妙藥,可以找到并進
由于癌癥耐藥性的出現、對腫瘤組織靶向性變差及癌癥隨后的轉移,具有選擇性抗癌活性的化療藥物的開發如今對科學家們越來越沒有吸引力,而在具有腫瘤特征的細胞類型中,研究者發現,癌癥干細胞與患者癌癥進展和轉移密切相關,這就反映了癌癥干細胞能夠自我更新并且進入機體的循環系統中。圖片來源:JAIST 近日,
《自然—納米技術》 新疫苗可提高抗體濃度和效果 科學家在《自然—納米技術》上報告稱,他們研發出一種維持毒素結構的疫苗會改善疫苗效果。 在未激活毒素基礎上研制出的疫苗通常用來在不會導致病人病情加重的情況下,刺激產生針對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的免疫反應。一般我們利用化學手段或者加熱
北京時間,2019年4月2日晚7點30,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加拿大蓋爾德納獎公布,最受關注的蓋爾德納國際獎頒給了5位在生物醫學科學領域做出重大發現或貢獻的科學家。 5位蓋爾德納國際獎獲獎人分別為: 闡明紫杉醇的作用機制的Susan Band Horwitz博士,發現新的馬達蛋白驅動蛋白的
來自Methodist醫院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工具,讓細胞經過一種Plinko微觀游戲,由于只有最濕軟的細胞才能通過它,從而將導致腫瘤的癌細胞與更為良性的細胞區分開來。 正如發表在本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這篇論文所報道的,更柔軟可變的致瘤細胞通過了全部的微小障礙,而更堅硬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3年1月19日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19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
目前,凱斯西儲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PNAS》上發表了名為“ Interferon-Beta Represses Cancer Stem Cell Propertie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論文。 在本篇文章中,提出TNBC患者或許可以使用細胞因子
腫瘤作為一個復雜的組織, 其中的腫瘤干細胞在腫瘤的生長、轉移和復發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治療為腫瘤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興的納米技術為克服傳統藥物的局限、有效靶向與殺傷腫瘤干細胞創造了可能. 近期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兩位學者概述了腫瘤干細胞的特點, 總結了
2013年10月23日,第十五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3)盛大開幕,來自國內外17個國家和地區的364家分析儀器公司紛紛展出其新型分析儀器、生命科學儀器、環保分析儀器、實驗室設備、食品分析儀器、化學試劑等。展會同期, BCEIA 2013學術報告會
許多癌癥患者在疾病治療后僅在幾年之內就會腫瘤復發。腫瘤復發和擴散很可能是由于傳統抗癌藥物很難殺死腫瘤干細胞造成的。現在,研究人員設計的一種納米粒子可專門針對這些腫瘤干細胞釋放藥物。有關納米粒子療法的相關文章發表在《ACS Nano》雜志上。 抗癌藥物通常可以使腫瘤組織萎縮,但不會殺死腫瘤干細胞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如何利用探針技術進行多種疾病的研究,分享給大家! 【1】J Biomed Optics:新型探針有助于黑色素瘤的早期檢測 doi:10.1117/1.JBO.23.12.125004 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每年全球有超過130,000人被
納米顆粒能夠在加工食品(比如食品添加劑)、消費品(比如防曬劑)甚至在藥物中發現到。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這些微小的顆粒可能具有巨大的未開發潛力和新的應用,但是它們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副作用。具體而言,他們發現旨在殺死癌細胞的癌癥納米藥物可能會加快癌細胞
2013年5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ISMM 2013)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隆重召開。五百余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相關儀器廠商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采取大會報告、特邀報告、口頭報告、墻報及自由討論等形式,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簡化將基因編輯指令遞送給細胞的方式,朝著讓基因療法變得更加實用的方向邁出了一步。通過使用金納米顆粒替換滅活病毒,他們安全地在HIV和遺傳性血液疾病的實驗室模型中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腫瘤研究領取得的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Shrey Sindhwani 【1】Nat Mater:打破常規!揭示納米顆粒進入腫瘤的新機制! doi:10.1038/s41563-019-0566-2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哪些納米顆粒
2014年10月31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的2014國際微流控芯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第九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大樓隆重召開。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近40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第九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有部分患者會在手術很長時間后出現癌癥復發和轉移。對此,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乳腺癌長期休眠后復發與骨髓中特定物質的作用相關。 接受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有的人會在10年甚至20年后出現復發。此前,有科學家認為,這是由于癌癥干細胞移動到骨髓中并進入休眠狀態,
目前,美國羅格斯大學副教授Ki-Bum Lee開發的一項專利技術,可以克服利用干細胞完整治療潛力的一個關鍵障礙。 致力于再生細胞并培養新組織來治療衰竭性損傷和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臟病和脊髓損傷)的研究人員,所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創建一種簡單、有效和無毒性的方法,來控制到特定細胞譜系的分化。L
干細胞涉及到個體發育、器官移植、延緩衰老、癌癥治療等方方面面。單個的干細胞是如何分裂、分化成新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呢?在成體中,干細胞又是如何完成細胞修復更新的使命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如何借助共聚焦、雙光子等顯微成像分析技術一一解決在干細胞研究中的這些問題。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可以精確可控的
2011年10月8日,第二屆大連國際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如期開幕。國內外專家學者、色譜儀器生產廠商、研發機構等近900人參加了本次盛會,國內外近百名知名學者將在會議期間做特邀報告。 第二屆大連國際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期間,同期舉辦
由于抗藥性的出現,癌組織靶向性差和隨后的轉移,具有選擇性抗癌活性的化學治療劑的開發越來越缺乏吸引力。在腫瘤特征性細胞類型中,癌癥干細胞越來越多地與癌癥進展和轉移相關,反映出自我更新及其進入循環的傾向。 日本高級科學技術研究院(JAIST)的科學家們通過將納米技術和稱為“光熱遺傳學”的基因工程相結合,
細胞骨架是指真核細胞中的蛋白纖維網絡結構,由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組成。細胞骨架在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物質運輸等多種重要活動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大腸桿菌中,肌動蛋白MreB是一種重要的細胞骨架蛋白。而EF-Tu(細菌延伸因子)主要在蛋白合成的延伸過程中發揮功能。研究這兩種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
細胞骨架是指真核細胞中的蛋白纖維網絡結構,由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組成。細胞骨架在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物質運輸等多種重要活動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大腸桿菌中,肌動蛋白MreB是一種重要的細胞骨架蛋白。而EF-Tu(細菌延伸因子)主要在蛋白合成的延伸過程中發揮功能。研究這兩種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
Time: Oct. 23, 2013 AM (Wednesday) Location: Century Hall, Hotel Nikko New Century Beijing Chairman: Prof. Yukui ZHANG 8:30-8:40 Openin
美國密歇根大學發育生物學家Yukiko Yamashita曾認為自己很了解果蠅睪丸。但5年前,當她在這個器官上做了一系列實驗時,結果卻讓她很困惑。 Yamashita團隊一直在研究果蠅如何維持精子的供應,并設計了特定細胞在該過程中以產生特定的蛋白質組。但是,一些蛋白質似乎已經完全轉移到了另一組
很多人認為,生物治療就是細胞治療。其實,生物治療的概念非常廣泛,包括基因治療、免疫治療、調節血管生成治療、調節細胞凋亡及分化誘導、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等。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以“積極而規范的生物治療”為主題的生物治療大會上,吳祖澤、付小兵、魏于全、陳志南、郝希山等多名院士出席了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