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等成功制備出單原子銥催化劑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研究員領導的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團隊通過與該所“千人計劃”入選者劉景月研究員(負責高分辨電鏡)、清華大學李雋教授(負責理論計算)合作, 在單原子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以FeOx為載體制備出極低金屬含量的單原子銥(Ir)催化劑Ir1/FeOx。將該催化劑用于水汽變換反應(CO + H2O = CO2 + H2),發現其催化活性(specific activity)比相應的團簇及納米催化劑高一個數量級。進一步研究發現,對于較高金屬含量的非均勻催化劑(含有單原子、團簇及納米粒子),其單原子催化的貢獻占總體活性約70%,證明了金屬單原子是水汽變換反應最主要的活性位。相關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3, 135 (41), 15314–15317)上。 單原子催化是多相催化領域的新概念,其單一均勻的活性位有可能架起多相催化與勻......閱讀全文
大連化物所等成功制備出單原子銥催化劑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研究員領導的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團隊通過與該所“千人計劃”入選者劉景月研究員(負責高分辨電鏡)、清華大學李雋教授(負責理論計算)合作, 在單原子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以FeOx為載體制備出極低金屬含量的單原子銥(Ir)催化劑Ir1/FeOx。將該催化劑用于
我國全球率先實現以氧化鐵為載體制備出單原子銥催化劑
我國科學家在單原子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在全球率先實現以氧化鐵為載體制備出單原子銥催化劑,這為未來開發一系列低成本、高活性的負載型催化劑提供了可能。 這項成果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研究員領導的團隊與該所“千人計劃”入選者劉景月研究員、清華大學李雋教授合作所取得的。他們發現,與亞納米、納米
實現單原子催化劑中不同單原子物種的定量統計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副研究員楊冰團隊,與太原理工教授王俊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于麗娟合作,在單原子催化劑動態轉化以及不同單原子物種定量統計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可通過惰性和氧化氣氛調控單原子催化劑的可逆轉化,并實現同一催化劑中不同單原子物種的定性識別與定量統計,統計結
大連化物所單原子催化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團隊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劉景月教授(該所“千人計劃”)一起合作,在單原子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將Pt/FeOx 單原子及準單原子催化劑用于含有不飽和取代基團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選擇加氫反應,在溫和反應條件下(40 oC, 氫氣壓力0.3 MPa)獲
大連化物所:單原子催化劑中不同單原子物種的定量統計
近日,我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張濤院士、楊冰副研究員團隊,與太原理工王俊文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于麗娟研究員合作,在單原子催化劑動態轉化以及不同單原子物種定量統計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可通過惰性和氧化氣氛調控單原子催化劑的可逆轉化,并實現同一催化劑中不同單原子物種的定性識別與定量統計
寧波材料所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進展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因其具有原子級分散的金屬活性中心,表現出極其優異的催化活性和最大的原子使用效率。自2011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張濤提出單原子催化的概念以來,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已經迅速成為催化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目前制備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的策略主要有液相浸漬、原子層沉積、
單原子催化新策略實現甲烷高效轉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937.shtm
單原子催化劑的EMSIs對催化效率有何幫助?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廣泛應用于多種工業催化反應中。單原子催化劑因其高金屬原子利用率和新奇的催化特性,近些年引發科研工作者們的熱烈關注。然而伴隨著尺寸減小帶來的表面自由能的升高,很容易導致單原子催化劑的穩定性降低,容易發生團聚,進而使得催化劑失活。為解決這一難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路軍嶺課題組與教授
銥催化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獲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惰性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在近年來受到化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并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這類反應中,劇烈的反應條件,當量氧化劑的使用以及選擇性難以控制等依舊是其應用中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從烯烴出發實現烯烴碳氫鍵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見。 200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
大化所單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張濤院士研究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證明了單原子催化劑可以具有與均相催化劑相當的催化活性。該研究工作獲得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以Hot Paper(TOP 10%)形式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推薦為后封面文章(DOI:
大連化物所單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中科院院士張濤研究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單原子催化劑在醇選擇性氧化反應中具有遠超納米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首次提出并證明單原子催化劑界面最大化的特性是催化劑具有這種優異表現的重要原因。該研究工作發表于《德國應
《nature-nanotechnology》封面故事:單中心近鄰原子協同催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杰教授研究團隊,通過構筑高鉑負載量的鉑-硫化鉬原子級分散催化劑,揭示出單中心近鄰原子協同催化作用機制,且該協同作用是通過近鄰金屬原子之間的配位硫原子體現出來的。該成果作為封面文章以“Synergetic interacti
單原子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單原子催化劑具有與均相催化劑相當的活性,從實驗上證明單原子可能成為溝通均相催化與多相催化的橋梁。論文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通過氫甲酰化由烯烴和合成氣制備醛類精細化學品,是化工生產中重要的均相催化過程之一。近期,該團隊成功合成出氧
原子催化研究新進展:甲烷干整抗積碳鎳單原子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在甲烷干整反應中羥基磷灰石負載鎳(Ni)原子催化劑不僅具有高活性,而且具有本征抗積炭性能。研究揭示Ni單原子活性位上CH4發生不完全解離,避免C物種生成,從源頭上避免了積碳生成
大連化物所:實現單原子催化劑光熱協同催化乙炔半加氫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組)張濤院士、喬波濤研究員等與太陽能科學利用研究中心(1600組)李仁貴研究員等合作,在單原子光熱催化乙炔半加氫反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合作團隊通過控制單原子與納米粒子間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的發生條件,實現包覆納米粒子的同時暴露單原
科學家提出高效單原子催化劑設計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曾杰團隊,通過精準的單原子錨定位點設計,制備出一種可以高效催化電化學陽極反應的單原子催化劑。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自然—通訊》《美國化學會志》,并被選為《美國化學會志》封面論文。 研究人員采用電化學沉積技術,選擇性地將銥單原子錨定在羥基氧化
大連化物所金和銥均相催化研究獲重要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興偉研究員帶領的金屬合成與分子活化實驗研究組(21T1組)關于金催化的綜述性論文以Minireview的形式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論文鏈接)。與此相關的銥催化合成方法學的論文也以通訊的形式近期發表在Angew. Ch
新研究:通過EMSI對單原子催化劑的調控催化析氫
單原子催化劑已經正式發展近十年,其工作重點也慢慢從最初的制備/表征拓展至機理性研究。目前,金屬單原子在催化反應中的作用和反應機理尚且還在初步探索階段。構建合理的催化反應構-效關系對設計高性能單原子催化劑至關重要。金屬-載體電子相互作用(EMSI)提供了一種通過金屬和載體之間的電子轉移調節負載金屬
大連化物所等在單原子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喬波濤、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劉景月合作,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在CO氧化反應中水對單原子催化劑和納米催化劑呈現出顯著不同的促進作用。詳細研究結果揭示,由于單原子催化劑獨特的微環境和電子
清華大學等單原子催化最新成果速覽
限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s)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在于陰極Pt基氧還原(ORR)電催化劑的稀缺性,負載在碳載體上的氮(N)配位過渡金屬單原子或雙原子催化劑是一類潛在的替代催化劑。然而,大多數的單原子和雙原子催化劑都存在穩定性差的嚴峻挑戰。陰離子配位可以調控雙原子催化劑的電子結構,從而實現電催
中國科大在單原子催化劑仿酶催化方面研究中取得進展
大自然通過選擇特定的金屬離子(Fe,Ni,Mn等)作為活性位點,嵌入蛋白質框架,從而構成各種各樣的金屬酶。在溫和條件下,這些金屬酶可以實現多種高難度的生化反應,如C-H活化,N2還原等。目前,這些生化反應大多數通過多種復雜的生物酶實現。這些復雜的生物酶能夠在細胞器里同時實現氧化和還原反應,并且不
我國科研團隊創新催化劑合成方法,實現高效制甲醇
記者2月24日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劉小浩教授團隊采用光誘導—鄰近沉積方法,通過精確控制雙原子位點的距離,產生優異的協同催化效應,實現二氧化碳加氫近100%選擇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時空產率突破紀錄。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化學領域期刊《德國應化》。 “近百分之九十的化學化
意大利科學家“看見”單原子催化石墨烯生長
石墨烯是一種非常薄的二維材料,僅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石墨烯因具有多種優秀的特性,如像塑料一樣柔韌,穩定的晶格結構使其具有良好導電性,機械強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鋼鐵還要高100倍,所以在工業和技術領域具有多種用途,被認為是近乎完美的材料。然而,石墨烯很難生產,因此其價格昂貴。 來自意大利的里雅斯特
大連化物所單原子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張濤院士和王愛琴研究員團隊在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制備出單原子分散的Fe-N-C催化劑,并將其應用于C-H鍵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獲得了優異的活性和選擇性。特別是利用包括X射線吸收光譜和穆斯堡爾譜在內的多種表征技術,首次證明了中自旋Fe-N5結構具有最高的催
單原子催化傳感“結構穩定性”研究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980.shtm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張博威特聘研究員與華中科技大學楊旋教授合作,報道了該課題組關于Cu單原子在反應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方面的研究進展,為單原子催化傳感的結構-穩定性調
新綜述闡明單原子合金用于溫室氣體催化轉化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373.shtm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張金龍課題組在《先進材料》發表綜述,論文標題為“單原子合金用于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轉化”。長期以來,研究者們致力于構建用于甲烷和二氧化碳轉化的高性
大連化物所實現單原子催化劑配位環境調控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王愛琴、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發展了一種乙二胺絡合-惰性氣氛快速熱處理的單原子催化劑制備新方法,在不改變單原子分散的前提下,可以精細調控單原子中心的配位環境,從而建立了單原子配位環境、電子結構和催化性能之間的關系。
大化所高分散銥催化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高分散銥催化劑催化活性研究 高分散貴金屬催化劑在化工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通過制備方法的調控實現貴金屬的高分散一直是該領域挑戰性課題之一。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研究員和王曉東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致力于高分散金屬催化劑的研究與開發,近期在高分散銥(Ir)催
科研人員成功制備出34種單原子催化劑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物理系曾杰教授、周仕明副教授研究團隊,發展出了一套利用電化學沉積制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成功制備出了34種單原子催化劑,覆蓋了多種過渡金屬和多種襯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單原子催化劑因
單原子催化體系的集體行為和深層物理機制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16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