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于2019年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因在細胞感知、適應氧氣變化的機制方面作出的重大研究貢獻而受到表彰。然而自獲獎之后,對其學術不端的質疑也隨之而來。目前Semenza共有52篇論文受到質疑,問題主要集中在涉嫌圖片造假。而其中5篇論文已經遭到撤稿。
Gregg L. Semenza
圖源:央視新聞
近年來,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圖像造假的成本越來越低,論文圖片于是也漸漸成為了學術不端的重災區。在一些情況下,對圖像進行一些視覺處理是必要且適宜的,例如,通過提高對比度、調節色彩平衡使圖片更加清晰。但通過PS大法偽造圖片數據的案例也并不鮮見。
學界著名的職業打假人Elisabeth Bik帶頭在同行評議平臺PubPeer上對Semenza的多項研究發起了質疑。據統計,共有在2000年至2021年間發表的52篇論文被指出存在問題。截至上個月,這些論文中已有5篇遭到撤稿,12篇被更正(Correction)或是收到了編輯部關切(Concern)。部分編輯部關切聲稱,論文中“實驗結果的圖像可能存在篡改、復用或錯誤標記等問題”。
據Nature新聞團隊報道,除開這17篇已處理的論文外,另有15篇論文目前也在各自期刊上進入了調查程序。在這引起出版方審查的32篇論文中,Semenza均被列為作者,并在14篇論文中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對論文負有最終責任。這些論文涉及到不同領域,包括多種類型癌癥中氧傳感的分子機制、血管功能障礙等研究。這些論文所涉及的問題大多是圖片問題。
例如,Semenza于2008年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上,題為《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s an HIF-1-dependent adaptiv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ypoxia 》的論文,就被指出存在如下圖像問題:
1、在文章Fig. S6中,疑似存在筆刷擦除的痕跡
將圖片局部放大后更是能觀察到一些“規則圓點”,疑似修圖痕跡
2、圖片 Fig. 3B 和 Fig. 8A 中也有修圖的痕跡
3、WT 組和 KO 組圖片高度相似,疑似一圖多用
又如,在2013年發表的論文《 Procollagen lysyl hydroxylase 2 is essential for hypoxia-induced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被指存在“復制粘貼”:
再比如,2014年發表的論文《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are required for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被指存在數據重復使用、一圖多用的問題:
1、圖6C與圖8A可能存在重復數據
2、圖S5A出現重復圖像
3、圖3E的Pac + IL8 nAb和圖5F的Vehicle圖像重復
PubPeer上同類型的舉報還有很多,對于Semenza的質疑正在迅速發酵。Elisabeth Bik表示:“對一個正常運營的實驗室而言,二十年間產生這么多次論文更正似乎是合理的。但在圖像處理問題上發生5次論文撤稿,則遠超人們預期”。作為聲望頗高的學術打假人,Bik的判斷是有道理的。但嚴格來說,目前卻也沒有確實證明Semenza有學術不端的行為,因為對于圖片的學術不端審查難度頗大,且程序繁瑣,并非短時間內能下定論。例如,論文圖片是有意造假還是無心之失,圖片數據對論文核心結論的影響有多大,到底誰對圖片數據負有直接責任,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長期的調查才能夠弄清楚。
但無論如何,“諾獎得主涉嫌圖片造假”的消息早已在學界內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在學界外也引發了廣泛的輿論影響。第一篇質疑Semenza的帖子于2015年出現在 PubPeer上,但質疑爆發的時間段集中在2020年和2021年,亦即Semenza獲諾獎之后。
2011年,Semenza遭到期刊第一次撤稿,該刊在2013年還對Semenza合著的兩篇論文進行了論文更正(Correction);2021年,又有5家期刊分別對5篇論文進行了論文更正,原因包括錯誤標記數據和明顯重復使用圖像等;同年3月,期刊Cancer Research對其進行了一篇論文更正,還對其另一篇論文發表編輯部關切(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聲稱“此前的一項調查發現論文作者無意中將相同數據作為不同實驗的結果提供,并重復使用了早期出版物中的數據”;2022年9月,PANS撤回了Semenza合著的四篇細胞生物學論文,并對另外三篇論文進行了更正。該刊還發表編輯部關切稱,“對論文數據表示擔憂,包括一組結果數據用于多個實驗、圖像可能存在剪切拼接等。
在PANS的四篇撤稿通知中,作者表示:其中三篇論文涉及到的更新數據及驗證性實驗,在他們上傳到bioRxiv預印本平臺的新文章中有詳細說明。他們相信這四篇工作的總體結論仍然是有效的,但由于對數據的擔憂,他們將撤回這項工作。
Semenza被PNAS撤下的稿件
如前文所言,對于學術不端的調查本身較為困難,而對圖片數據的審查又更加困難。因此,Semenza是否涉及學術不端、多大程度上涉及學術不端,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結果,這應當還需要不短的時間。但或許值得欣慰的是,Semenza與2019年諾獎相關的工作完成于1990年,該工作經受住了重復性實驗的檢驗,應當是貨真價實的成就。
注:關于學術出版修正中的Correction, Retraction, Concern
論文更正(Correction):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Corrigendum or Author Correction,指作者本身所致的錯誤,一個是Erratum or Publisher Correction,指出版商處理稿件時所致的錯誤。這些錯誤可能會影響到論文的科研內容或作者的學術名譽,因而需要更正。
論文撤稿(Retraction):論文數據、結論被認為無效,因而被標記撤稿。撤稿往往與學術造假、實驗結果無法復現等問題相關,是學術誠信重點關注的方面。
補充通知(Addendum):針對論文額外補充的數據或信息。編輯部關切(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簡稱Concern)在屬于該類。這是編輯部發表的聲明,用于提醒讀者該論文存在的一些“狀況”(通常是不利信息)。
一把帶劃痕的可疑鋼尺,或成為識別4篇不同署名、不同期刊的論文中研究數據疑似同一來源——由一家“隱身”外部實驗室或第三方機構“出品”——的關鍵證據。該鋼尺引發的質疑和調查,已導致4篇論文中的3篇被撤回,......
“我為俄亥俄州立大學感到非常高興。首先,它是唯一接納我的機構,而在法國,退休后要找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非常感激俄亥俄州立大學,希望它能夠因為這個諾獎獲益。”在得知獲得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后,美國......
ThomasC.Südhof于2013年與JamesRothman和RandySchekma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調節細胞內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機制的突出貢獻。在202......
10月4日,MoungiG.Bawendi、LouisE.Brus和AlexeiI.Ekimov因發現和合成量子點而榮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一時間,量子點材料再次得到了眾多科學愛好者的關注與討論。......
10月12日,美國微型發光二極管(MicroLED)顯示器開發商MojoVision宣布,公司正式完成4350萬美元、折合約3.18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MojoVision開發了高性能量子點(HPQ......
匈牙利裔美國科學家卡塔琳·考里科(KatalinKarikó)和美國科學家德魯·韋斯曼(DrewWeissman)因其為mRNA疫苗發明奠定基礎而斬獲諾獎,同行高度評價他們的研究,就像諾貝爾獎委員會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645.shtm文|《中國科學報》記者胡珉琦劉如楠馮麗妃李晨圖片來源:賓夕法尼亞大學官方網站勵志!......
2023年9月21日,Lasker基金會宣布了2023年度拉斯克獎的6名獲獎者。今年拉斯克獎共設立3個獎項:臨床醫學研究獎、基礎醫學研究獎以及醫學科學特別成就獎。自1945年以來,拉斯克獎(Laske......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08.shtm編譯 | 杜珊妮發表在多種期刊上的15篇研究論文,作者名單中都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13.shtm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3年諾貝爾獎將于10月2日至9日陸續頒布。其中: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