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下午,在這激情飛揚的盛夏,來到美麗的南國,來到了熱帶風情城市—“椰城”海口,與最熱情的同道歡聚一堂,共同分享此次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主辦,人民網·人民健康、海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海口市會展局協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承辦的“精神疾病精準檢驗分論壇”專題論壇,展開新一輪知識盛宴。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顧問原沈陽軍區總醫院院長侯明曉主任特別參加了本次論壇,舉例論證了精神疾病準確診斷的重要性,介紹了精神性疾病的病因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可能與外在的以及自身所給的壓力都有關,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們如何把精神疾病的精準檢測用好,用好現代化的手段來防范或者治療精神疾病,對我們全社會都會非常有幫助。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共有126個分委會,其中有省級的分委會5個,研究型醫院學會為大家提供一個綜合型的大型平臺,讓大家能夠圍繞著我們的專業,圍繞著交叉學科圍,繞著新的領域來做研究做轉化,來提升我們的服務保障能力,所以這個論壇旨在結合各學科,各種新技術為推動精神疾病精準診斷的巨輪提供新的動力。
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檢驗科林萍主任擔任論壇主席并致開幕辭,向蒞臨本次論壇的各位領導、嘉賓和檢驗屆同道表示誠摯的歡迎,向長期以來對精神疾病檢驗醫學的建設與發展給予熱情關心和大力支持的全體嘉賓致以衷心的感謝。本次專題論壇主題為“精神疾病精準檢驗”,著眼于精神疾病領域精準檢驗新技術、新視角,提倡表觀遺傳學、藥物基因組學、神經-免疫-腸道微生物學、藥物濃度檢測等結合起來,為精神性疾病的診斷提供新的思維模式和新的前景。特此誠邀蒞臨的各位專家與同道就這些熱點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輸血科姚春艷主任向大家介紹了研究型醫院的建設的初心,就是團結醫院管理和臨床醫學專家和學者,借鑒國際研究型大學構建經驗,深化中國研究型醫院理論體系研究,為建設研究型醫院提供理論依據。為國內大型醫院間的學術交流搭建平臺,推廣研究型醫院建設理念、標準和做法,加速研究型醫院理論的國際化進程。
本論壇特邀五位出色的論壇主持: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輸血科姚春艷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病理室姜昕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檢驗科李文標主任、六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中心許華斌主任、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檢驗科張少川副主任。
蒞臨此次專題論壇的特邀演講嘉賓有復旦大學代謝與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馬端教授、上海市精神衛生臨床質控中心宋立升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王穎副院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醫技科鄧佳慧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檢驗科林萍主任。
復旦大學代謝與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馬端教授
專題講座《表觀遺傳變異與精神疾病》
馬端教授著重介紹了表達水平受序列與轉錄因子調控、非編碼RNAs影響基因達與神疾病的相關性、DNA甲基化Sanger測序、分子量陣列技術MassARRAY、DNA甲基化芯對精神性疾病的檢測。拓展了檢驗醫學新技術在精神衛生領域中的應用視野。
上海市精神衛生臨床質控中心宋立升主任
專題講座《藥物基因組學在精神疾病的應用》
宋立升主任通過講解各種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細胞學等醫學前沿技術,介紹了精準醫療大背景下,抑郁癥的臨床檢驗與精準醫學的發展情況,以及藥物基因組學的臨床應用轉化,精神科藥物基因組學影響藥物療效的機理。新技術對抑郁癥的精準醫療帶來的了深遠影響,為抑郁癥早期預測、精準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王穎副院長
專題講座《精神疾病的神經-免疫-腸道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其機制研究進展》
王穎副院長從精神性疾病的神經-免疫-腸道相互作用----定向的多組分調節模式入手,詳細講述了腦小膠質細胞的生理特征基礎知識,并羅列了精神性疾病中,吞噬細胞,外周血單核細胞與腦小膠質細胞的相關性,通過多種免疫引起的精神分裂癥為案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介紹了腸道菌群-迷走神經,腸道分泌神經肽-大腦功能,免疫-神經性炎癥等各種不同的精神性疾病發病途徑,從獨特的視角給大家展示了不一樣的世界,也給精神障礙的致病原因帶來新的理念和啟發。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醫技科鄧佳慧副主任
專題講座《抑郁癥的臨床檢驗與精準診斷》
鄧佳慧副主任以抑郁癥的臨床檢驗與精準診斷作為切入點,圍繞抑郁癥的診斷展開,介紹了抑郁癥的臨床檢驗與精準診斷的現狀,抑郁癥的臨床檢驗與診斷研究進展,抑郁癥的臨床檢驗與精準診斷的未來發展方向三個方面探討抑郁癥與精準診斷之間的緊密聯系,并對抑郁癥的檢驗與精準診斷的未來進行了展望,給精神疾病的病因探究、預防、診斷及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檢驗科林萍主任
專題講座《藥物濃度指導精神疾病的合理化用藥》
林萍主任以TDM指導精神疾病的合理化用藥為主題,在精準醫療的背景下,詳細介紹了TDM的管理理念與應用,在此基礎上介紹AGNP共識指南指導下檢驗科TDM,提出了精神類藥物合理化用藥管理新模式,為精神疾病的精準診斷和臨床用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未來與藥物基因組學相互相成,更好地為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服務。
最后,姚春艷主任為此次專題論壇做了精彩總結,對未來精神衛生領域拓展、精神疾病預防診斷、多學科交叉整合作了前瞻性分析論壇主席林萍主任再次對蒞臨現場的各位專家與同道表示了誠摯感謝。希望與大家一道繼續為精神醫學檢驗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添磚加瓦。
特別鳴謝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檢驗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府偉靈主任的大力支持與指導!
也特別鳴謝五位金牌主持人:姚春艷,姜昕,李文標,許華斌,張少川。
會議花絮:
從2014年翻譯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自傳開始,到《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這本書擺在讀者面前,整整10年過去了。我業已翻譯了3本與坎德爾有關的書,它們映照著坎德爾的......
從2014年翻譯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自傳開始,到《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這本書擺在讀者面前,整整10年過去了。我業已翻譯了3本與坎德爾有關的書,它們映照著坎德爾的......
破譯自閉癥等神經發育疾病和雙相情感障礙等常見精神疾病的遺傳原因,一直是重大挑戰,這是因為人腦太過復雜。在《科學》《科學轉化醫學》和《科學進展》雜志上,來自PsychENCODE聯盟的科學家們發表了十幾......
最近的一些臨床研究表明,麥角酰二乙胺(LSD)和裸蓋菇素(psilocybin)等致幻劑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焦慮和抗抑郁作用,它們被認為是通過與血清素受體的相互作用發揮作用。大部分相關研究都聚焦于一個叫......
1月20日,首屆城市新能源高峰論壇在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舉行。政府領導、行業協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約300余人齊聚論壇,從“雙碳”領域政策解讀、頂層規劃、能源轉型、智慧運營、前沿能源技術應用等方面......
近日,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有41種藥品采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182億元。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醫藥企業積極參與本次集采,26......
近日,深圳大學吳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杜洋教授等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發表了題為:Gprotein-coupledreceptorsinneuro......
自閉癥(ASD)和精神分裂癥(SCZ)是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為、遺傳學和神經病理學等方面存在相當多的重疊特征,提示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發病機制。衰老與表觀遺傳效應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1我國空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果記者:相比過去,近年來我國在控制空氣污染方面有哪些進展?闞海東:毫無疑問,我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2012年我國頒布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13—20......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神經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逆境會永久性地改變大腦的功能。此外,大腦對逆境的異常反應與焦慮癥狀有關。這項研究有望在早期發現精神疾病。相關論文刊發于21日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