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土壤生態與生態工程研究組副研究員莊萍等科研人員以6種不同鎘污染濃度的大米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4種不同體外模擬消化以及動物(小鼠)模型,研究了大米中鎘的生物可給性和生物有效性及其相關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全環境科學》。 鎘是土壤污染中常見的有毒元素,全國首次土壤污染狀況普查結果顯示,重金屬鎘污染加重,全國土地鎘的點位超標率為7.0%。一項全國性稻米污染狀況調查表明,在礦區附近生產的所有稻米中,近65%稻米中的鎘含量超過了國家食品安全衛生標準(0.2mg/kg)。為了準確評估人類暴露于污染食物中的重金屬,測定重金屬的生物可利用度對于風險評估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發現,大米中鎘的生物有效性分別為15-56%、18-56%和3.71-54%(以腎、肝和股骨為靶器官),與污染稻米中總鎘濃度呈負相關(r2=0.74-0.94)。不同的體外模擬消化方法測定的大米中鎘的生物可給性存在差異,4種體外消化方法所獲得的......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李小方研究組與李俊明研究組合作,系統表征了黃淮麥區近30年來育成的主栽品種及其衍生的優異品系苗期在鎘脅迫下的表型變異,并應用該自然群體的SNP標記數據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獲得了若干鎘積累相關表型的新穎標記,其中4個在全基因組范圍具有顯著性;進一步分析了鎘轉移系數關聯
鎘是一種灰白色金屬,不溶于水,密度8.64g/cm3,熔點331.03℃,沸點767℃。其化合物中,碳酸鎘、氫氧化鎘、硫化鎘等均不溶于水,但硫酸鎘、氯化鎘和硝酸鎘等都溶于水。鎘在加熱后易揮發,在空氣中迅速氧化變為氧化鎘。作業場所鎘污染主要是由于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鎘及其化合物造成,如電鍍、電池生產過程等
一、實驗目的 1. 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的操作技術; 2. 優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水中鎘的分析火焰條件; 3. 熟悉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應用。 二、方法原理 原子吸收光譜法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測定元素的方法。它是一種基于待測元素基態原子在蒸氣狀態對其原子共振輻射吸收進行定量分析
在線pH儀是自來水廠水質指標實時監控的重要工具,本文以柳州市柳西水廠為例,介紹原水鎘污染給在線pH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及應對措施,以期達到更好地服務于水處理工藝、指導生產的目的。 在線pH儀被廣泛用于自來水廠實時監控水質變化情況,指導生產。常規情況下,自來水廠往往僅對原水和出廠水兩處的pH值
方案優勢 采用HM7000P測定大米中鎘元素的含量,回收率高,準確性好,完全滿足各機構對于大米中鎘的快速監測需求。上述解決方案為湖南省食品測試分析中心與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供。
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受到鎘污染,可能引發骨痛病。2月14日有媒體報道了這一內容,引發了市民的廣泛關注。記者2月14日采訪了從事這一調查的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的教授,他回應說,“不是市場上所有的大米都是這樣的,江蘇的樣品就沒啥問題,只能說我們抽查
眾所周知,發鋅已廣泛用于診斷兒童智力和發育狀況;發硒的測定常與研究某些高發性地方病相關聯;發鉛、發鎘、發汞常作為研究環境污染、判斷環境質量的重要參考指標。國內已有人用火焰或無焰原子吸收法測定普通人群或一般污染點人群的發鎘,但尚未見以近鎘作業人員為對象的專題報道。本文以28名
雙孔注入連續進樣和GFAAS法聯用分析 本文采用雙孔注入連續進樣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某公園湖水和自來水中重金屬鉛、鎘、銅的含量。通過硝酸和過氧化氫消解,以雙孔注入法進行測量,峰高模式計算。實驗結果表明:鉛、鎘、銅標準曲線相關系數分別為0.9999、0.9993、0.9994,相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環境生物修復研究中心吳龍華課題組依托中國科學院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以我國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修復、農作物安全生產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綠色、徹底、低成本修復為基本理念,通過近十年的努力,針對我國南方酸性紅壤區大面積鎘中低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 1.原理 樣品經灰化或酸消解后,樣液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石墨爐中電熱原子化后,鎘原子吸收 228.8nm共振線,在一定濃度范圍,其吸光度與銅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 2.試劑 實驗用水為亞沸蒸餾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