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稱中國樹立可再生能源標桿
由于燃煤,全世界公認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電力生產國。但相較于化石燃料和核能,《自然》雜志日前專門撰文指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發展得更快。中國在風力渦輪機、太陽光電的動力系統和智能電網技術的生產和使用領域領先于全世界,其生成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相當于法國和德國發電廠產能的總和。2005年以來,中國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已經擴大了100倍。 文章指出,隨著中國制造業規模的增長,可再生能源設備的成本大幅下降。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擴張。德國和韓國也在走相似的路。總而言之:工業化可以和脫碳齊頭并進。 很多國家還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美國和歐盟執行的是適得其反的政策,例如對進口的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板增加貿易關稅。限制可再生設備的全球貿易只會放慢降低成本的速度,且降低全世界放棄化石燃料的速度。 作為結果,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一直停頓不前,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造成了負面影響。15年來,由于化石燃料工......閱讀全文
美軍計劃減少化石燃料使用 力推可再生能源
美軍今年來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測試和部署,以期減少化石燃料的運輸需求,從而降低燃料供應車隊遭遇襲擊的可能性。 據《紐約時報》消息,美軍近期已有一批新能源設備已運抵阿富汗內地偏遠的赫爾曼德省,其中包括可折疊的便攜式太陽能電池板、節能燈、能提供電力的太陽能行軍帳篷
告別化石燃料 葡萄牙可再生能源大發展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葡萄牙近年來一直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新建了一批風能、水利、太陽能和海洋潮汐項目,以降低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度。現在,該國有45%的電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大大高于2005年17%的數據。 在過去五年中,葡萄牙的風能規模擴大了七倍,并有望在
《自然》稱中國樹立可再生能源標桿
由于燃煤,全世界公認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電力生產國。但相較于化石燃料和核能,《自然》雜志日前專門撰文指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發展得更快。中國在風力渦輪機、太陽光電的動力系統和智能電網技術的生產和使用領域領先于全世界,其生成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相當于法國和德國發電廠產能的總和。2005年
秸稈轉化能替代化石燃料?
圖為國內某企業生物質鍋爐驗收現場●工業企業使用熱能,可以與能源服務公司簽訂購買用能服務合同,能源服務公司投資建設供熱系統并進行運營管理,為用能企業提供熱能服務。通過項目的實施,探索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商業運營模式●目前江蘇建有15座生物質電廠,但是每年僅消耗100萬噸秸稈,只占江蘇秸稈
“隱形燃料”將確保未來能源安全 困難重重
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24日報道,當能源經濟學家透過水晶球預言二十年后世界的景象時,有些情況要比其他方面更加清晰。那就是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將促使能源需求進一步擴張,但是在未來,“隱形燃料”將為能源需求提供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 來看看埃
歐洲計劃使用以電能和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
歐盟專家組25日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一份題為《未來交通運輸與燃料》的報告,認為歐洲在2050年可以用替代燃料取代化石燃料,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該報告將納入歐盟首次制定的交通運輸全面發展戰略,該戰略主張歐洲的交通運輸不再采用源自石油、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燃料,以減少對環境的副作用,保證能源供給的安全
特朗普欲“擁抱”化石燃料
1 月20 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5 任總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曾簡短地提到了科學,在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后不久,他又一次重申了改變氣候變化法規的承諾。我們準備開啟神秘的太空,把地球從疾病的痛苦中解救出來,同時利用明天的能源、產業和技術。特朗普在一個俯瞰華盛頓特區國家廣
IPCC:燃燒化石燃料不可持續
科學家在周五發布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中警告稱,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燃燒化石燃料,那么大約30年后,氣溫就將升至危險水平。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現,由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人類行為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過去60年間“真真切切的”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如今,溫室
化石燃料全球復興或將出現
頁巖氣鉆井平臺。 一直以來,莫桑比克等東非國家給人的感覺似乎較為陌生;但在過去10年里,埃克森美孚、意大利埃尼等能源公司卻采用最新技術,在莫桑比克尋找天然氣資源。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莫桑比克的海岸線附近,西方能源公司已經開發了大量的鉆井,回報可能是巨大的,莫桑比
化石燃料何日壽終正寢
清潔能源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速度還不夠快。 圖片來源:Kevin Frayer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
世界自然基金會: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可滿足全球使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日前在京發布能源報告。報告稱,到2050年,清潔和經濟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完全滿足全球能源的需求。 WWF的《能源報告》歷經兩年準備,立足全球視角,考慮了包括運輸在內的總體能源需求,并兼顧了能源利用的公平和安全性,展示了突破性的發現。 WWF全球總干事詹姆士·利普
煤炭2020年將成最重要化石燃料
能源資訊公司伍德麥肯茲近日發布報告稱,雖然各國在減排方面將付出更多努力,但到2020年,煤炭將超越石油成為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報告認為,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強勁需求是煤炭地位超越石油的主要原因。在中印煤炭需求大幅增長的同時,歐美及其他亞洲國家的煤炭需求將保持穩定。 報告稱,2020年全球煤炭消費
《自然》評估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影響
2月11日,根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模型研究,到2030年,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對全球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響相對較小。該研究結果表明,終止補貼將減少化石燃料出口國的排放。但是,在一部分區域,此舉帶來的排放縮減幅度仍然可能低于《巴黎協定》的要求。 2016年,20國集
世行報告敦促各國減少化石燃料補貼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世界銀行18日發布了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危害的報告,敦促各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補貼,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世界銀行報告預測,如果不強化措施應對氣候變暖,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4度、海平面上升0.5~1米,給農業和水資源造成嚴重破壞。世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趕超化石能源
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支出正在趕超煤炭,天然氣和核電廠的電力投資。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近年來全球增加的發電能力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2016年是可用數據的最新年份,約有297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
研究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對氣候造成更大破壞
據德國《明鏡周刊》11月6日報道,歐洲環保政治研究所(IEEP)日前發布的新研究論文稱,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對氣候造成的破壞更大,它應該被取代而不是擴大生產。 IEEP的研究顯示,在歐洲使用生物燃料會比化石燃料多釋放56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在歐洲的道路上增加1200到2600萬輛汽
“太陽能”裝進瓶子里?“液態陽光”未來還可替代化石能源
把“太陽能”裝進瓶子里?位于蘭州新區的全球首套規模化(千噸級)合成綠色甲醇示范裝置,不僅可以回收二氧化碳,還能生產“液態陽光”,未來可替代化石能源。 “液態陽光”是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電解水生產“綠色”氫能、并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為“綠色”甲醇等液體燃料,被形象地稱為“液態陽光”。
評論稱:應效仿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達成能源安全
在9月1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由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學者撰寫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其他國家應該遵循中國的榜樣,通過激勵水能、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的市場,來降低成本。文章作者表示,中國通過把重點放在生產規模和市場增長上,“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對于解決氣候變化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美能源革命改變氣候變化爭論焦點
過去幾年,美國所謂的能源革命已經初露端倪,頁巖油氣資源不僅改變了美國的能源現狀,同時也改變了氣候變化所爭論的焦點。因為美國所謂的能源獨立,很多事情都在發生變化。能源獨立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的目標,現在看來希望很大,至少對北美大陸而言如此。 這一能源現狀的改變對全球能源和氣候政
美國因撤銷化石燃料相關投資惹爭議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論壇上的講演者提出了一系列財政與教育方針,以打破人為因素帶來的氣候變化挑戰。 他們總結認為:應該撤銷對化石能源的投資;能源企業的股東應注意環境效應;經常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決議進行代理投票;向政治人士和公眾進行教育普及,傳達污染日益惡化的嚴重程度信息;進行稅收
北美大學掀起放棄投資化石燃料企業運動
???????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教職員工最近發起了一次投票,以決定他們的養老金計劃是否應拒絕對與化石燃料相關的鉆探、開采企業的投資。票決的結果是,占66%的多數表示同意。近200名教師還與學生聯合推動將化石燃料類資本從該校3億美元的捐贈基金中撤走。該校教師協會在最近的公開信中解釋,氣候變化帶來了
歐盟將制訂未來五年 新能源氣候戰略
在27日結束的歐盟夏季峰會上,歐盟領導人提出未來五年將制訂新的能源和氣候戰略,以避免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和天然氣進口。 歐盟領導人在會后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地緣政治事件、全球范圍內的能源競爭和氣候變化影響促使歐盟重新思考能源和氣候戰略。為確保能源安全,歐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負擔得起的、安全
亞太電力需求強勁 未來20年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近日發布的《亞太地區能源展望報告》指出,跨境電力交易將在滿足亞太地區激增的電力需求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未來20年,亞太地區的電力需求增長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 報告認為,基于以往的用電模式,要滿足亞太地區能源需求成本極其高昂,預計到2035年,需要新增投資近11.7萬億美元
英國發布“碳計劃” 有望超額完成減排量
英國政府日前發布了一份“碳計劃”,其中表示,英國目前的減排工作已上軌道,即將超額完成2020年的減排目標,如果堅持優化能源結構和技術應用,還有望實現到2050年時人均能源消耗量減半的目標。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的2020年目標是將排放量降低34%,這一目標是根據2008年到2022年的3個5年碳
2011年:化石燃料勢頭強勁 綠色能源持續疲軟
由于全球對氣候變化的政治關注下降以及相關投資的減少,替代能源領域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路透社日前發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化石燃料投資將繼續超越替代能源投資。 文章稱,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了資本密集型可再生能源項目,飆升的化石燃料價格讓石油和煤炭生產商欣喜不已,不斷下降的天
“擺脫化石燃料”,世界能跟上歐洲的步伐嗎?
最近一段時間,與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議”相反,歐洲多國陸續宣布未來停止銷售燃油汽車的時間表,以此表達對履行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承諾的信心和決心。 歐洲多國的這一舉動在全球汽車制造、石油石化以及新能源行業引起較大反響,人們更加關注未來電動汽車的發展以及交通領域去燃油化趨勢,甚至世界擺脫化石燃料的可能
節能環保新能源,秸稈轉化能否替代化石燃料?
國內某企業生物質鍋爐驗收現場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生物質顆粒燃料示范項目》近日在江蘇正式啟動,項目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全國試點城市建設一批生物質顆粒燃料在工業爐窯上替代化石燃料的示范項目。江蘇繼廣東、福建之后成為第三個啟動示范項目的地區,第一批項目計劃有20多個。
2022年化石燃料碳排放將創新高
據《自然》報道,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上,科學家宣布,預計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再創新高,增加1%,達到375億噸。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在未來9年內就會使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
化石燃料需求或于2020至2030年見頂
碳追蹤計劃近日發布的新報告指出,隨著清潔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將于2020~2030年間見頂。那些對能源轉型速度視而不見、不夠成熟的投資者將面臨風險。 由于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儲存成本不斷下降、新興經濟體正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以及減排、抗擊氣候變化和減少空氣污染等需求以推動政府出臺相關政策
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五個新趨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42.shtm 2021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天然氣、煤炭、石油三大傳統能源價格飛漲,能源危機從歐洲發端最終彌漫全球,高企的能源價格給各國經濟社會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尤其是2022年2月以來,俄烏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