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由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學者撰寫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其他國家應該遵循中國的榜樣,通過激勵水能、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的市場,來降低成本。文章作者表示,中國通過把重點放在生產規模和市場增長上,“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對于解決氣候變化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中國從2005年以來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規模已經擴大了約100倍,隨著這些制造規模的增加,可再生能源設備的成本迅速下降了。德國、韓國這些國家像中國一樣,也在鼓勵他們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和市場。 但是,在另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似乎還沒有注意到這個變化,這些國家還在力圖從缺乏效率的能源政策尋找出路,例如,考慮替代性的化石能源、對于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板收取高額關稅以及追求進口能源相關技術。 澳大利亞悉尼麥考瑞大學的約翰·馬修斯和澳大利亞卡拉漢紐卡斯爾大學的譚浩此次在文章中呼吁,應在氣候和能源的討論中出現新的視角。他們說:“正如在中國發生的......閱讀全文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10月2日—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了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訪問,緊接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系列會議并訪問文萊、泰國、越南。中國國家領導人同時訪問東盟諸國,凸顯出中國在經濟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決心。 “國際合作正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戰略選擇,其中能源領域的合作不容忽視,建
中國是世界能源資源版圖變化的利益攸關者,世界能源資源格局變化對中國能源資源安全將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中國必須以前瞻性戰略思維謀劃應對舉措 未來十年,中國將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工業化將進入后期階段,城鎮化率也將達到60%,能源資源約束強化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總體而言,未來十年全
整個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能源開發利用史,但依法規范能源的系統認識卻是近代社會的產物。能源法雖久以有之,甚至可追溯到15世紀英國普通法中的財產法則。但蔚然成形便是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禁運與油價猛漲的時候。石油危機發生以來,世界各發達國家加快了能源立法的進程。日本于19
近年來,中國在全球對資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搜尋,引起了世界各國前所未有的關注。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展開的高級別、積極的能源外交,國有石油企業在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地區開展的收購,以及這些企業在管理和運營方面帶來的頗具爭議的話題。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國內外誤解中國對能源安全的追尋,而不斷將中國能源
在能源領域擴大開放,中國可不僅是說說而已。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中國原油進口大幅增長,進口3946萬噸,同比增長14.7%,增速比上月加快14.1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682萬噸,同比增長34.2%,這也意味著天然氣進口連續7個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 “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能源
在能源領域擴大開放,中國可不僅是說說而已。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中國原油進口大幅增長,進口3946萬噸,同比增長14.7%,增速比上月加快14.1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682萬噸,同比增長34.2%,這也意味著天然氣進口連續7個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 “中國現
中國能源安全目前和未來將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石油進口源集中于中東、非洲且多為局勢動蕩地區需投入更多精力;中國石油海路運輸途徑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因而受到一些國家掣肘的可能性在增加;美國于2017年起對日本出口天然氣將對亞太地區的天然氣市場產生很大影響。從國內看,我國單位GDP的能耗過高,“高
今天(7月30日),第67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年)》(以下簡稱“《年鑒》”)在北京發布。《年鑒》編制團隊負責人、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將去年的能源數據概括為“前進兩步,后退一步”。 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2%,高于其過去十年均值1.7%。 2017年是天然氣強勢增長
“我國能源需求總體已達峰,電力進一步過剩已成定局”,你信嗎?面對這一問題,不少能源人士,其中不乏權威人士,普遍給出了毋庸置疑的“否定”答復,并認為“無需多加討論”,有觀點甚至認為是“胡扯”。 而這一結論正出自于中國社科院近期發布的“中國能源前景2018—2050”報告。針對這一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4日在京發布《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走出去”的一些假想效應被放大了,包括認為中國原油進口超過海外權益油生產的不平衡性,海外資源運回國內的非經濟性,供應危機發生導致海外資源運不回國的高可能性等。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論壇4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論壇上
隨著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和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看上去很美”的“碳零排放”生物質能源,為何一直長不大?從7月4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大會上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農業部正多方推進生物質能利用。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繼續以秸稈綜合利用為核心,實施秸稈氣化、秸稈清潔能源運營、秸稈固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國內高校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辦學歷史悠久而且實力雄厚的雙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斷涌現的新建大學也在蓬勃發展。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
據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以下5大創新性能源技術突破將有助于改變目前人類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現狀,改變我們獲取能源的方式,確保我們的能源安全。 藻類制造的生物燃料:能效高 用玉米或甘蔗等可食用的農作物來制造生物燃料存在兩大弊端:一是與糧爭地,與人爭食,對現在人類業已不
“中國未來25年內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將引領世界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未來35年后有望脫離碳基能源。” 2014年開年,在《能源評論》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大討論”的虛擬圓桌上,杰里米·里夫金的上述預測,大膽而獨特,讓中國能源領域的各界人士為之一振。在他看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
11月14日,位于美國華盛頓市的世界觀察研究所向媒體發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動力:可再生能源的功能》。該報告指出,到2020年,中國的能源可能有15%來自可再生能源,甚至超過這一目標。如果中國繼續致力于能源供應多樣化,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可能提供中國30%以上的能源需求。 該報
2月24日上午10:00,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做題為《對我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的科普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為公眾講解中國能源、環境等相關問題 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 精彩語錄: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
世界正站在能源變革的“十字路口”,中國用實踐證明經濟增長和控制碳排放可以并行不悖 “在波恩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是一個‘關鍵因素’”“中國為今年的氣候談判提出了‘搭橋方案’,樹立起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的引領地位”“自2014年起由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碳排放總量不再增長,這歸功于中國等重要國家的可再
世界正站在能源變革的“十字路口”,中國用實踐證明經濟增長和控制碳排放可以并行不悖。 “在波恩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是一個‘關鍵因素’”“中國為今年的氣候談判提出了‘搭橋方案’,樹立起在全球氣候治理領域的引領地位”“自2014年起由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碳排放總量不再增長,這歸功于中國等
在G20杭州峰會領導人強調能效合作以及《G20能效引領計劃》發布的背景下,9月6日,以“能效提升”為主題的G20能效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落基山研究所以及能源基金會(中國)聯合發布“重塑能源:中國”項目成果報告。 “重塑能源:中國”項目通過
所以對應的能源規劃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日益關注和重視的問題。所謂的能源規劃自身是指根據對應的時期的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整體計劃,通過內在的規律進行針對性的結合并進行下一步的能源需求預測,從整體結構以及生產轉換等各個環節進行安排。一個國家或者對應的地區能源規劃的核心是要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開展貼合實際
9月3日晚,《經濟參考報》記者電話采訪了身在華盛頓的里夫金。這位第三次工業革命倡導者的第一句話就是,“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背景。我們必須了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什么、以及作用是什么。這也是我此行去中國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電話采訪中記者注意到,里夫金最近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五大支柱構建、
11月24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與中國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NREC)聯合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報告指出,到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可由目前的13%到提高到26%;中國電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0%上升到40%,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費
1.2超常規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發電量世界第二。 2012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28萬千瓦,風機6083萬千瓦,水能2.48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680億度,生物質燃油產量約115萬噸標煤,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4900萬㎡,占世界
當前人類資源面臨的根本問題不是資源枯竭問題,而是如何經濟、有效地利用資源,尤其是如何應對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戰。 目前,以美國為中心,宣稱可以從根本上塑造和改變世界能源版圖的非傳統能源變革—“頁巖氣革命”正席卷全球,美國頁巖氣產量在 2012年達到2000多億立方米,這改變了美國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昨日發布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稱中國在2009年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家,并表示到2035年,中國占世界能源的需求將超過需求總量的五分之一,繼續成為全球能源消費的領跑者。 報告稱,2000年中國的能源使用量僅為美國的一半左右,但2008年時,中國能源消費量比
16日,2018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在山西太原開幕。 9月16日,2018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在山西太原開幕。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際智庫和協會等專家學者及企業客商齊聚太原,共商國際能源產業發展,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能源革命會展品牌。&nbs
5月29日,中國能源報發展戰略研討會暨中國能源報成立5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出席會議并講話。 張建星稱,作為宣傳黨和國家能源政策、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陣地,中國能源報堅定不移地秉承“忠誠國家利益,崇尚專業和諧”的價值理念,不斷推進專業化水平,在傳播我國能源領域的基礎建設、
在日前媒體運用百度搜索指標的統計中,霧霾(環保)議題在兩會前十大熱點議題中排名第一,并且搜索份額占比高達43%,遠遠高于其他議題的關注度。而在兩會期間,北京依然“霾”伏不斷,用一位政協委員的話說,“只要不刮風,北京就是霾城”。兩會會場上,霧霾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大面積的持續霧霾天氣
10月27日電 (能源頻道 史建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八大方針。同日核電兩規劃也獲通過,標志著我國核電建設在冰封一年后正式啟動,不過“十二五”時期仍不安排內陸項目。 中國國土資源部本周也對頁巖氣20個區塊探礦權進行招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