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領銜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在納米技術引導的T細胞工程改造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論文《糖代謝生物正交化學引導的病毒轉導增強T細胞工程改造》(Glycometabolic bioorthogonal chemistry-guided viral transduction for robust human T cell engineering)在線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DOI: 10.1002/adfm.201807528)。 蔡林濤及其團隊成員潘宏、金言與恒瑞源正(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團隊前期工作基礎上(Small, 2019, 15, 1804383;Biomaterials, 2018, 181, 199;Small, 2017, 13, 1604036;ACS Nano, 2014, 8, 5......閱讀全文
DNA倍體分析及細胞周期分析 在細胞周期內,DNA含量隨細胞內時相發生周期性變化,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細胞處于休止期(Go), G1期細胞雖有DNA合成,但DNA含量仍為2N,為二倍體細胞,;處于活躍的DNA合成期(S期)的細胞DNA含量為2N-4N;正經歷細胞分裂(G2/M期)的細胞
CAR-T(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作為一種免疫細胞治療方案,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了包括學者、醫生、患者、投資人的大量關注。然而CAR-T具體是什么,它的背后有什么樣的故事、目前的研究狀況如何,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CAR-T帶來的新曙光 自古以來,人們不斷地與癌癥進行斗爭。科學家們考古發現的木乃伊
小編: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小鼠甲:咳咳,咱們是個嚴肅的科普節目…… 小編:天地洪荒,宇宙萬物,生命起源,又到了萬物~~~ 小鼠乙:(咆哮體)現在是冬天!冬天!咱們幾(今)天要講的是細胞!細胞! 小編:呃(⊙o⊙)… 好吧,咱們今天要講的是細胞(*^▽^*),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是柏拉圖提出的經典哲學三大問,小編每天早上起床前都要用這個問題叫醒我沉睡的靈魂。在本期帶來的經典文獻回顧中,請跟隨本文作者一起聽一聽ex Foxp3 TH17細胞的深刻哲學獨白吧! 一、故事背景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由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的主力軍,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包括直接殺傷靶細胞,輔助或抑制B細胞產生抗體,記憶特異性抗原等,是抵御病原體感染、腫瘤形成的英勇斗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T細胞亞型被發現,例如今年6月,來自于墨爾本大學的免疫學家Angela Pizzolla和團隊在鼻子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記憶T細
今年對于癌癥免疫治療領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多個CAR-T療法的相繼獲批上市,為許多之前無藥可治的晚期血液腫瘤患者,帶來了治療甚至治愈的希望。 然而,相比于在血液腫瘤治療鄰域研究過程中的順風順水,CAR-T在實體瘤治療鄰域的研究可謂是舉步維艱,收效甚微(1)。而其中,CAR-T治療實體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簡稱CAR T療法)在B細胞惡性腫瘤治療中取得了極為鼓舞人心的效果,也因此加速了CAR T療法的臨床應用,并且成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首個認證的用于治療癌癥的細胞療法。 20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的主力軍,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包括直接殺傷靶細胞,輔助或抑制B細胞產生抗體,記憶特異性抗原等,是抵御病原體感染、腫瘤形成的英勇斗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T細胞亞型被發現,例如今年6月,來自于墨爾本大學的免疫學家Angela Pizzolla和團隊在鼻子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記憶
自天然耐受現象的發現,克隆選擇學說的提出為免疫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使現代免疫學的發展方向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免疫學從抗感染免疫的概念中解脫出來,進而發展為生物機體對“自己”和“非己”的識別,藉以維持機體穩定性的生物學概念。這一發展時期自60年代迄今發現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確認了淋巴
第一節 免疫細胞的分離 一、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分離 將2份6%聚蔗糖蒸餾水溶液與1份34%泛影葡胺生理鹽水溶液混合,其比重為1.077±0.002,可作為常規的淋巴細胞分離液,即Ficoll分離液。 主要用于分離外周血中單個核細胞,是一種單次密度梯度離心分離法,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為:稀釋
T淋巴細胞是宿主適應性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在抵抗病原入侵、維持機體穩態以及抗腫瘤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1,2】。胸腺是T淋巴細胞發育的必需場所【3】。胎肝或骨髓來源的胸腺定植祖細胞(thymus seeding progenitor, TSP)遷移定植到胸腺后,即為早期胸腺祖細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在一些患有腎癌和其他泌尿系統癌癥的患者的腫瘤內部建立了“前線作戰基地”或者說淋巴結樣結構。腫瘤中免疫細胞得到良好支持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控制他們體內的癌癥生長,這一發現可能指導腎癌患者手術后的治療決策。此外,正在進行的研
白細胞亦稱白血球,它的功能是使機體免受病原體(細菌和病毒)、癌細胞、異物侵入,是人體的守衛者。白細胞來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發育后進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環,也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外的組織中。??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是個頭最大的白細胞。??巨噬細胞由單核細胞分化發育而來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成功使癌癥治療進入了新的時代。無論是科研界,還是商業界,都絲毫沒有掩飾對這一領域的熱情。2016年,Cell雜志公布的年度十大最佳論文中,免疫療法占兩席。事實上,這兩項成果只是去年癌癥免疫療法重要突破進展中的“冰山一角”。 剛剛過去的2016年,科學家們在Cell、Natur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范圍逐漸擴大,CAR-T療法研究不斷出現新的進展,CAR-T療法作為有別于傳統藥物的“活藥”,不僅對復發、難治性腫瘤患者表現出了突破性療效,其生產體系和使用場景也有別于普通藥物。鑒于當下生物技術的更新速度,預計
(二)T細胞 1.胸腺細胞的發凋亡 淋巴干細胞通過血流進入胸腺,在胸腺中的發育成熟過程中要發生基因的重排和分化,同時,胸腺細胞要經歷嚴格的選擇過程,只有那些對自身MHC分子親和力較高的細胞克隆才被允許發育為CD4+和CD8+雙陽性細胞(陽性選擇)。其中那些對自身抗原和力較
來自印度開羅大學的 Don G. Morris 教授等在 Frontieirs in oncology 上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系統地概括了目前在肺癌免疫治療領域的進展,以及近期一系列臨床試驗進行的現狀。 摘要 關于炎癥 / 感染 / 免疫激活與腫瘤患者預后的相關性,許多研究都從原因和結果的不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旁觀者B細胞和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驅動了輔助性T細胞運動,使其遷移到了濾泡區。研究人員以“Follicular T-helper cell recruitment governed by bystander B cells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旁觀者B細胞和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驅動了輔助性T細胞運動,使其遷移到了濾泡區。研究人員以“Follicular T-helper cell recruitment governed by bystander B cells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旁觀者B細胞和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驅動了輔助性T細胞運動,使其遷移到了濾泡區。研究人員以“Follicular T-helper cell recruitment governed by bystander B cells
一、T細胞主要表面分子 T細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異質性淋巴細胞組成,由于它在胸腺內分化成熟故稱為T細胞。成熟T細胞由胸腺遷出,移居于周圍淋巴組織中淋巴節的副皮質區和脾白髓小動脈的周圍。不同功能成熟的T細胞均屬小淋巴細胞,在形態學上不能區分,但可借其細胞膜表面分子不同加以鑒別(表8-1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美國生物學家喬治戴利曾經說過,如果20世紀是藥物治療的時代,那么21世紀就是細胞治療的時代。 細胞治療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獲取和/或通過體外擴增、特殊培養等處理后,使這些細胞具有增強免疫、殺死病原體和腫瘤細胞、促進組織器官再生和機體康復等治療功效,從而達到
日前,Cell Research專業學術刊物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及合作團隊圍繞T細胞再生長期技術攻關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鑒定出誘導多能干細胞高效產生T細胞種子細胞(T cell Precursors)的關鍵轉錄因子組合Runx1和Hoxa9,為再生T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是柏拉圖提出的經典哲學三大問,小編每天早上起床前都要用這個問題叫醒我沉睡的靈魂。在本期帶來的經典文獻回顧中,請跟隨本文作者一起聽一聽ex Foxp3 TH17細胞的深刻哲學獨白吧!一、故事背景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由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和產生干擾素17的輔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免疫細胞的定向遷移是機體免疫應答發生和完成的必須條件。趨化因子是一類控制細胞定向遷移的細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趨化因子受體介導。趨化因子與其受體的相互作用控制著各種免疫細胞在循環系統和組織器官間定向遷移, 使之到達感染、創傷和異常增殖部位, 執行清
前言 病毒是專性的細胞內寄生,需要在宿主內復制,并促進它們傳播到其他地方。在人類中,大多數臨床相關感染來自其他動物,這一過程仍在繼續。最近的例子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 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們對單個細胞具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