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外周血和血液學檢查 (1)血小板、血紅蛋白及白細胞計數減少。 (2)血沉增快,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進行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陽性。 2.骨髓象 可見淋巴瘤細胞浸潤,其陽性率可達40%。 3.組織活檢 脾臟手術者可進行組織活檢。肉眼可見病變分為3型:彌漫增大型、粟粒結節型、結節型。近年來采用B超和CT掃描引導下經皮行脾臟穿刺取活檢技術,提高了活檢診斷幾率。 依靠免疫組化區分為B細胞型或T細胞型淋巴瘤。通常B細胞型多于T細胞型。 4.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在PSL的診斷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1)B超檢查 呈低或無回聲的單發或多發結節狀密度影,但也可表現為脾均質性增大。脾腫瘤尚可侵及鄰近器官,如左腎包膜、胰腺、肝臟、胃大彎及左膈肌等。 (2)CT掃描或MRI檢查 顯示脾臟明顯增大,CT呈低密度改變,MRI在T1加權相呈中低信號,T2加權......閱讀全文
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外周血和血液學檢查 (1)血小板、血紅蛋白及白細胞計數減少。 (2)血沉增快,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進行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陽性。 2.骨髓象 可見淋巴瘤細胞浸潤,其陽性率可達40%。 3.組織活檢 脾臟手術者可進行組織活檢。肉眼可
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預后介紹
PSL的預后與首發部位、分期、病理類型等因素有關。病理類型:低、中度惡性者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75%和60%,高度惡性者3年生存率30%。臨床分期:1~2期者2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71%和43%,而3期者則分別為21%和14%。脾門淋巴結或脾臟以外部位是否受累是最重要的預后不良因素。
關于原發性脾淋巴瘤的病因分析
PSL病因尚未完全闡明。與之可能有關的因素主要為感染,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脾邊緣區淋巴瘤相關。其他病毒感染與脾淋巴瘤的關系也有報道。脾臟在受到感染后發生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刺激脾臟炎癥區域內B或T淋巴細胞的聚集和增生,淋巴細胞或整合人病毒的突變基因或自身基因發生突變而發展為腫瘤。脾臟的一些慢性疾病
關于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是確定診斷的可靠依據。 其他輔助檢查: 1.X 線鋇餐造影檢查 Camovale 等報道的8 例食管淋巴瘤病人經過上消化道X 線鋇餐造影檢查后發現其主要X 線表現有以下幾點: (1)病變累及食管遠端及鄰近的胃底,其特點為食管遠端有大的結節影與非梗阻性狹窄,與其毗鄰的胃
治療原發性脾淋巴瘤的相關介紹
多數學者認為,脾淋巴瘤作脾切除術后不僅可以改善癥狀,而且也是一種診斷和治療手段。術后一般可使因脾淋巴瘤導致的血象降低恢復至正常。 1.手術治療 腹探查術,術中明確腫瘤外侵的范圍,切除脾臟及其周圍受侵的組織及臟器,無法切除者應行組織活檢術,且常規行肝及腹腔淋巴結活檢,為術后分期、分型及放、化療
原發性脾淋巴瘤的簡介
原發性脾臟淋巴瘤(PSL)是一種罕見的惡性淋巴瘤表現形式。病變只涉及脾臟和脾門淋巴結受累的淋巴瘤,無肝臟或其他部位的侵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到1%。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年齡多大于50歲。PSL的預后與首發部位、分期、病理類型等因素有關。
如何診斷原發性脾淋巴瘤?
PSL的診斷對于指導治療及預后有重要意義。診斷PSL應首先排除來源于淋巴結和其他器官的惡性淋巴瘤累及脾臟的情況。最終診斷依靠脾切除后病理學檢查。 Gupta曾提出,診斷原發性脾淋巴瘤的4項標準:①臨床主要癥狀為脾大及伴有腹部不適、受壓癥狀;②臨床生化、血液學及放射學檢查能排除其他處病變的存在;
關于無脾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異常,有起搏點的易變性。 2.心血管造影檢查 可見二腔心、肺動脈發育不全、三腔心、大血管錯位,房間隔缺損以及永存動脈干等心血管畸形的類別。此外,還有腔靜脈反流異常。 3.X線胃腸檢查或超聲波檢查 可發現脾臟缺如或極微小,肝臟居中不偏,胃腸有轉位等。 4.血液檢查
關于淋巴瘤的檢查方式的介紹
1.血常規及血涂片 血常規一般正常,可合并慢性病貧血;HL可以出現PLT增多、WBC增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侵襲性NHL侵犯骨髓可出現貧血、WBC及PLT減少,外周血可出現淋巴瘤細胞。 2.骨髓涂片及活檢 HL罕見骨髓受累。NHL侵犯骨髓,骨髓涂片可見淋巴瘤細胞,細胞體積較大,染色質豐富,
關于原發性淋巴水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核素淋巴管造影 可顯示上、下肢,腋窩,腹股溝,腹膜后淋巴結,淋巴管及胸導管,明確淋巴系統發育異常的部位和范圍,并能靈敏顯示顯影劑滯留部位及范圍。 2.磁共振淋巴造影 能準確判斷淋巴水腫的范圍及程度,原發性淋巴水腫可見淋巴管瓣膜缺如或功能不全,淋巴管擴張迂曲。圖像質量好,但價格昂貴。
關于惡性淋巴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及血涂片 血常規一般正常,可合并慢性貧血。HL可出現血小板增多、白細胞計數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數增多;NHL侵犯骨髓者可出現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數減少,外周血可出現淋巴瘤細胞。 2.骨髓涂片及活檢 HL罕見骨髓受累。NHL侵犯骨髓者,骨髓涂片可見淋巴瘤細胞,細胞體積較大,染色質豐富
簡述原發性脾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PSL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非特異性,左上腹部疼痛及包塊是最常見的癥狀。部分病人伴有低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貧血、體重減輕或乏力,少數患者可表現為胸腔積液、呼吸困難、急腹癥等。體格檢查可見脾臟明顯增大,而淺表淋巴結多無異常。腫大的脾臟多失去原來形狀,常呈不規則形,邊緣鈍,脾切跡多摸不清。有時脾表面
關于脾破裂的檢查介紹
1.B型超聲檢查 這是一種常用的無創檢查,能顯示破碎的脾臟,較大的脾包膜下血腫及腹腔內積血。 2.CT檢查 能清楚地顯示脾臟的形態,對診斷脾臟實質裂傷或包膜下血腫的準確性很高。同時可發現腹腔內多臟器傷。 3.核素掃描 可采用99m锝膠態硫掃描或γ照相等技術診斷脾損傷,方法安全,因掃描所
關于脾囊腫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中嗜酸性粒細胞比例顯著增加。包蟲囊液皮內試驗(Casoni皮膚敏感試驗)呈陽性反應。 2.其他輔助檢查 B超常作為脾囊腫的首選檢查,CT和磁共振等可進一步了解脾囊腫形態、大小、數目,囊腔與囊壁的特點,以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等。對極為罕見的脾囊腫如脾皮樣囊腫(畸胎瘤)、內
關于淋巴瘤引起的腎損害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尿常規異常可見蛋白尿、血尿;少尿和血肌酐升高等腎功能不全癥狀。尿蛋白>3.5g/24h,血漿白蛋白<30g/L。 二、其他輔助檢查: 1.骨髓活檢 大多無特異性發現。晚期病例骨髓活檢有可能找到R-S細胞。 2.淋巴結活檢 首先要選擇適當的淋巴結作活檢。最好挑選頸后、鎖骨
關于原發性大隱靜脈曲張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 患者平臥,下肢抬高,使靜脈排空,在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帶,壓迫大隱靜脈,然后讓患者站立,10秒鐘內釋放止血帶,如出現自上而下的靜脈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應用同樣原理,在腘窩部扎上止血帶,可以檢測小隱靜脈瓣膜的功能。如在未放開止血帶前,止血帶下方的靜脈在30秒內已充盈
關于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病理介紹
脾邊緣帶B淋巴瘤(splemicmarginalzonelymphoma,SMZL)是“WHO2000造血和淋巴組織分類”中正式確定的一個新獨立類型。是原發于脾臟的低度惡性B細胞淋巴瘤,好發于老年。由于報告的病例數很少,對該病的認識還不全面,國內僅有1例報告對臨床及腫瘤細胞的特征進行了闡述。
關于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類型介紹
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包括三種病理類型:結外粘膜相關淋巴瘤,結內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和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三種病理類型具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和不同的預后,治療原則也有所不同。早期結外粘膜相 關淋巴瘤以放射治療為主。 在REAL分類中,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明顯臨床病理特征的B細胞來源NHL
關于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幽門螺桿菌檢查 絕大多數胃MALT淋巴瘤患者可檢測出Hp感染,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作用。 2.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是發現病變的主要方法。胃鏡超聲可準確判斷病變浸潤深度,指導活檢部位、深度和病變范圍,以及周圍淋巴結情況,并可引導活檢。 3.組織學檢查 組織學檢查是本病診斷的金標準。
關于脾惡性腫瘤的檢查介紹
B超檢查能直觀了解脾腫瘤的位置、大小、范圍和性質,為影像學診斷的首選檢查項目。超聲顯示脾臟內顯示單發或多發散在分布的低回聲腫物,無包膜,內部回聲尚均,腫瘤可融合成“分葉狀”,腫瘤內部也可以液化形成無回聲區。如腫物呈小結節狀彌漫性分布時,超聲顯示呈“蜂窩狀”低回聲,中間有高回聲的條狀分隔。
關于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檢查方式介紹
1.眼壓檢查 眼壓是維持正常視功能的必備條件,正常眼壓對于眼的光學特性,眼內液體循環,晶體代謝等方面俱有特殊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房水生成、排出及眼內容物三者處于動態平衡狀態,如果這個平衡失明,將出現病理性眼壓升高。 2.激發試驗 對疑似青光眼的病人,眼壓不高時可激發試驗使其增高,以求確診。
關于原發性小腸淋巴管擴張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1.腸黏膜活檢 病理上見到腸絨毛結構嚴重扭曲,絨毛的中央乳糜小管明顯擴張,其中含有充滿脂質的巨噬細胞,電鏡下可見腸細胞之間和固有層細胞外間隙中有乳糜微粒。 2.小腸X線檢查 常異常,能顯示黏膜水腫和吸收不良的改善,淋巴造影可見末梢與內臟淋巴管發育不全,以及腹膜后淋巴結缺如。空腸黏膜的活檢特
關于原發性縱隔感染的診斷方式介紹
原發性縱隔感染早期診斷較困難,有胸前疼痛、低熱、全身無力、體重下降、咳嗽,呈慢性病癥狀,甚至出現惡病質。化驗可發現有血紅蛋白降低,白細胞計數持續升高,X線攝片早期不能發現異常。當出現局限的肉芽腫型縱隔感染,X線片上產生局部縱隔影增寬。最常見的X線表現為右氣管旁腫塊突出,并有胸骨后間隙密度增高。隆
關于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的診斷介紹
診斷:食管惡性淋巴瘤的診斷除了病史、查體外,主要依靠食管和胃的X 線鋇餐造影檢查、食管(縱隔)的CT 掃描及內鏡檢查。檢查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食管-胃結合部的胃壁有無受累的征象。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是診斷的可靠依據。 1.胃腸道原發性淋巴瘤的診斷標準 1961 年Dawson 等提出了診斷胃腸道原發
關于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的病理生理介紹
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一般病理形態(外形)并不一致。有的病變外觀呈息肉狀腫塊,從食管黏膜下向食管腔內凸出,表面黏膜組織往往比較正常而且比較完整。有的病變呈結節狀或半球形向食管腔內隆起,表面的食管黏膜組織亦屬正常,這種病變需要與食管平滑肌瘤進行鑒別診斷,以免造成誤診,因為二者的病理性質、治療方案及
關于原發性食管惡性淋巴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多發性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的X 線表現并非特異性表現,應與食管多發性平滑肌瘤或血源性轉移瘤(如食管的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相鑒別。 2.賁門失弛緩癥 食管原發性惡性淋巴瘤侵犯食管下段肌層內的Auerbach神經叢,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食管X 線鋇餐造影表現類似賁門失弛緩癥,要注意鑒
關于原發性縱隔感染的檢查介紹
X線早期不能發現異常,病情進展可顯示: ①頸后間隙增寬,可有液氣平面; ②氣管向前移位; ③縱隔氣腫,上縱隔增寬; ④正常頸椎前凸消失; ⑤胸膜腔或心包腔受壓可有胸腔或心包積液。 CT檢查可更清晰地顯示以上這些異常。如腫塊中心壞死或干酷樣變,鈣化,鈣化灶之輪廓多不規則。
關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檢查介紹
1.心臟聽診 心臟聽診心律規則,心尖區可聽到舒張期或收縮期(或雙期)雜音,部分患者心臟雜音性質和強度可隨體位改變而改變,這一特征常被大多數學者所強調作為診斷黏液瘤的依據。心尖區舒張期雜音較短促,雜音部位較局限,雜音傳導范圍不廣,第一心音亢進。在個別病例中偶可聽到腫瘤撲落音。當存在肺動脈高壓時,
關于沙眼的檢查方式介紹
1.病原學檢測 (1)涂片檢測衣原體包涵體 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篩選。 (2)細胞培養法 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但費時,且要求一定的設備技術條件。 2.分子生物學方法 原位雜交法檢測宮頸或直腸活檢標本中沙眼衣原體DNA,亦可用PCR法檢測,可明顯提高檢測敏感性,且
關于黃疸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出現黃疸時,應檢查血清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以區別膽紅素升高的類型,另外檢查尿膽紅素、尿膽原以及肝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1)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 主要見于各類溶血性疾病、新生兒黃疸等疾病。直接膽紅素與總膽紅素比值小于35%。 除上述檢查外,還應進行一些有關溶血性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