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已結束,然而,“不出正月都是年”是近來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即使人在崗位,卻是心伴佳節,這是明顯的 “節后綜合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中各項工作目標任務能否順利實現,新年起步尤為重要。當我們努力克服“節后綜合征”并為新的一年定下工作計劃的時候,很多大佬早已開啟新一輪的擴張布局,開始買買買的節奏。 數據顯示,2016年醫藥健康行業并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2017年醫藥行業并購大勢不減,各細分領域并購仍然很活躍,企業進行并購重組,可以擴大市場規模、完成產業鏈布局,同時也可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新年伊始,大健康行業并購投資最熱的三種策略紛紛上演,通過各種戰略謀篇布局。 增加產品線——強生300億美元收購歐洲最大制藥公司Actelion 投資并購,是最直接的增加產品線的方式。企業運用細分市場的方法規劃產品線,能夠保證每個產品都有清晰的定位,對于細分市場都具備較強的針對性。近日,強生收購了歐洲最大制藥公司Ac......閱讀全文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醫保局、衛健委等21部委聯合制定了《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10項重大工程。 其中,和50萬零售藥店密切相關的是,“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工程要求積極發展“互聯網+藥品流通”,加快醫藥電商發展,向患者提供“網訂
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部署,加快推動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
醫療行業的并購今年演繹著一種瘋狂,截止到8月底,僅醫藥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就已有300多起,超越2014年全年的238起,交易額達1000億元。 并購主因,無非是資金運用者想甩開競爭對手,直奔行業寡頭和產業王者的位置而去。畢竟,在任何一個產業領域,成功的王者深深吸引著“眾生”。 金融資本家JP
近日,易凱資本發布了關于2016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的研報,報告對目前國內保險、醫療器械、醫藥、互聯網醫療等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進行了詳盡分析,動脈網選取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進行了摘錄,對于即將布局這幾個行業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伴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
202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雖說該領域含先天專業性要求高、投資周期過長等不利因素,但也無法阻擋資金的熱情。多家創投機構負責人表示,今年要加大相關投入,這預示著該市場未來只會更熱。 8萬億的市場前景,正在吸引創投機構加速涌入大健康領域。 進入
OFweek2020中國醫療科技在線論壇暨佳兆業生命健康產業推介會重磅來襲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人們也看到了醫療健康產業帶來的重要作用。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問題,對醫療健康產業的關注與市場需求迅速增長,直接推動了生物醫藥、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地
中關村發展集團科技金融超市落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產業上游企業創新發展決定了行業風向標,創新型企業發展又受制于資金,同時政策性資金支持力度小,金融機構服務受其專業門檻和技術瓶頸限制,不敢貿然前行,這是當今生物醫療大健康產業的金融現狀。 ■本報記者 李惠鈺 一家10年
中關村發展集團科技金融超市落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產業上游企業創新發展決定了行業風向標,創新型企業發展又受制于資金,同時政策性資金支持力度小,金融機構服務受其專業門檻和技術瓶頸限制,不敢貿然前行,這是當今生物醫療大健康產業的金融現狀。 ■本報記者 李惠鈺 一家10年后才可能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誰
從2萬億到4萬億,國內醫療健康產業在過去兩年保持著罕見的高增長。而根據“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的規模將超過8萬億,2030年則將達到16萬億。“這么一個快速壯大的行業,一定是一片浩瀚的藍海。”在近日于上海召開的“2017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上,一名業內資深投資
資本運作并不能拯救專利懸崖邊的醫藥企業。從大概率來講,據統計,全球每年用于并購的支出已超過2萬億美元,但有70%?90%的并購以失敗告終。 5月13日,輝瑞(Pfizer)承諾,如果成功收購其英國競爭對手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就會削減研發預算并在全球裁員。在收入來源面臨威脅時,僅
不論是即將步入養老時代,還是在霧霾天下謀求生存,人們對醫療健康領域的迫切需求,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經歷去年PE/VC主動在醫療健康領域砸重金找項目后,今年資本市場對醫療健康項目的選擇上趨于理性謹慎,融資規模和數量比去年大幅減少。投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醫療健康融資規
醫藥產業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門領域。據上證報記者統計,截至9月15日,今年發生在A股市場的生物醫藥投資并購案例高達89起,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28%,其中醫療器械相關領域并購案35起,占比接近醫藥并購總數的40%。而從近日召開的醫療健康產業投資高峰論壇上獲悉,創新藥研發、醫療器械和移動醫療三大細
今天我們參加了第三屆醫療器械產業投資CEO峰會,重要結論:創新驅動成長,資本投資和產業并購推動行業進步。 一:醫療器械行業并購熱度高,但趨于理性。 1.醫療健康領域并購熱潮不減。2012年10月至今,我國國內醫
醫療健康和清潔技術成并購市場“香餑餑” 有關并購市場的利好政策正在不斷出臺。先是9月份商務部公布了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此后證監會 7月份開始征求意見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日前也已經落地,并聯式審批也已隨之啟動。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并購市場將會迎來一波新
劉永好在接受采訪時說,“由于我不從事醫療,(和大家)沒有競爭關系,所以我搭平臺,大家愿意配合。”劉永好還拿自己和馬云做淘寶比較,說自己做的事情和馬云一樣,都是搭平臺,而不是自己在淘寶上做買賣。按照這種發展勢頭,醫療
2013年,醫療健康領域依然是資本關注的重點板塊,VC/PE加碼押注醫療健康,億美元級投資規模開始出現。與此同時,在IPO停擺、企業兼并重組利好政策頻出、經濟回暖因素的刺激下,醫療健康領域的并購活躍度大增,高價格、高溢價并購交易頻現,優質標的成為巨頭爭相搶奪的對象。 史賽克收購創生醫療
近期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分級診療相關政策,這其中直接利好的就是做第三方臨床實驗室的上市公司股票,比如潤達醫療(主營IVD流通渠道整合,同時布局第三方實驗室服務)、迪安診斷、達安基因等上市企業。同時涉及資本市場的第三方臨床實驗室上市公司還有新三板上的蘭衛檢驗、洛奇檢驗等,加上國內最大的第三方臨床實
2014年醫療健康大數據產業已經成為互聯網應用發展最成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對用戶信息的采集發展較快,對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是應用的焦點,資本力量也開始了新一輪布局。 11月26日召開的第三屆醫藥戰略峰會上,健康大數據產業成為最大焦點。行業專家人士透露,2013年至2014年以來,互聯網醫療健康主
第六屆中國醫療健康投資峰會4月2日在上海閉幕。會上花旗研究部預計,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增長率有望在2015年達到11%~12%,超出美國醫療健康行業增長速度約9個百分點。富達亞洲風險投資創投項目合伙人陳立實對記者表示,醫療健康行業對風險投資機構和跨國企業的吸引力正逐漸增強。 事實上,去年全國涉及醫
未來總規模將逾8萬億的健康服務業,引來各路資本搶灘布局移動醫療。 一周前,美國一家名為CastlightHealth的移動醫療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當日該公司股價最高漲幅達1.5倍。事實上,這家公司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擴大,2013年虧損更是達到6220萬美元,約為2011年虧損額的三
繼影視文化、移動互聯網、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之后,健康產業也成為A股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跨界投資、并購標的。 1月22日,主營為農副食品加工業的新中基(000972.SZ)公告稱,根據公司產業戰略轉型發展的要求,擬將公司名稱由“新中基”變更為“中基健康”,同時變更公司經營范圍。 按照新中基1月
今年4月,貝恩公司與醫療產業私募資本協會(HCPEA)共同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內容關于2014年醫療產業私募市場的調查研究。(注:貝恩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它基于“咨詢顧問為客戶提供結果,而非報告”的理念,為客戶提供戰略、運營、技術、組織以及兼并購方面的專業咨詢服務;HCPEA是非盈
目前,諸多上市藥企甚至在實驗室門外排隊搶奪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藥品”。包括中國醫藥、上海醫藥、眾生藥業等三十幾家藥企已與他的實驗室達成合作,還有十幾家企業在門外排隊,包括“基因治療”在內的生物藥物與生物治療形成了產業鏈。由此看出,下一代診療技術的“基因治療”正引得各路資本競相入局。 資本推動
第四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并購大會論壇現場 “醫療器械,特別是中高端的醫療器械,是一個技術和資本都需要集約的一個高門檻的行業。”盤古創富創始人許萍在6月25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并購大會上這樣概況當前國內醫療器械市場。 當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產值和醫藥是1:1。全國醫療器械制造商
會議介紹: 第三屆BFC醫療健康產業商務發展與投資合作交流會2017將于5月17-19日在上海大酒店(九江路505號,近南京東路)舉行。 BFC Healthcare交流會由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跨境商務合作、跨境投資及并購的精品投資銀行-BFC Group主辦。會議旨在為醫療健康產業領域搭建一
“盡管中國市場挑戰很大,但機遇并存,五年后中國將躍居諾華全球前三大市場之一。此外,在全球醫療控費趨勢之下,諾華已開啟藥品療效與保險、醫院之間的新嘗試。”諾華集團首席執行官江慕忠這樣向財新記者強調諾華集團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從2012年到2016年,全球有多達631個專利藥到期,其中包括了1
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近年來已是如火如荼。根據BCG最新報告,僅2014年中國企業就完成154起海外并購,交易金額共計261億美元。今年以來,諸如海爾54億美元現金收購GE旗下電器業務,萬達35億美元收購Legendary Entertainment,重磅交易頻頻涌現,令人目不暇接。 不過在這其中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6年,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商業估值處于爬坡狀態,尚未達到波峰;但與前兩年的大斜率增長相比,資本市場趨于平淡。 一位投資了平臺類和工具類移動醫療公司的基金經理,也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4年至2015年,移動醫療商業估值爬至波峰;
目前,全球與醫療相關的App產品已經達到近萬種,與健康相關的App更是難以計數。然而,當前的移動醫療(mHealth)只是改善體驗,并沒有觸及到醫療核心。移動醫療已經到了“七年之癢”的非常時期。 移動醫療創業者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公司紛紛轉變思路,從“崇尚技術”轉向“醫生
未來三五年內 移動醫療將爆發式增長 “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基于市場需求。”某風險投資公司醫療投資經理表示,在醫生資源緊缺、人均醫療成本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操作簡便、費用低廉、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服務自然能夠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并購大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