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軍在出診。資料圖 本文轉載自“人民日報”。 治療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是有效治愈方式之一,但按傳統理論,“人類白細胞抗原全合同胞始終作為首選供者”,骨髓移植需要供者和接受者的人類白細胞抗原一致,否則極易發生嚴重排異反應,但尋找移植配型猶如大海撈針,骨髓供體來源不足成為世界性難題。 黃曉軍則提出,“骨髓移植不用再全相合配型”,解決供者來源問題,單倍型是最好方案。單倍型移植即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堂表親之間的移植,只要求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部分相合,該技術將為需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但又找不到全相合配型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救治機會。這一技術方案被國際同行稱為“北京方案”。 黃曉軍帶領團隊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在半相合配型移植領域進行研究。骨髓干細胞中的T細胞,是難以跨越的障礙。T細胞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既會攻擊患者體內的正常細胞,導致抗宿主病,也能殺死腫瘤細胞,成為患者重建免疫的支點。能“鎮得住”T細胞的,是一種叫做粒細胞......閱讀全文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體系建立與應用”課題,讓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榮獲了2014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黃曉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他帶領團隊開創的單倍型(半相合)骨髓移植技術體系,被贊為在世界范圍內將改變未來造血干細胞移植事業的格局。 2013年,第四屆
臨床醫生要不要做科研?這是個問題。但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看來,這不是個問題。 黃曉軍是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其發展的單倍型移植體系被公認為“北京方案”,帶動世界白血病移植進入“人人都有供者”的時代,也使
圖片來源:16sucai “制度真的不好嗎?如果不好,為什么近十年我國的醫學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看來,制度的缺陷在于有要求、沒培訓,基金和文章的背后需要的是嚴格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訓練。 黃曉軍發展的單倍型移植體系被公認為“北京方案”,帶動世界白血病移植進入“人人
前不久,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軍,正是憑借他領銜的課題組針對白血病治療所提出的“北京方案”,第二次登上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領獎臺。 黃曉軍在出診。資料圖片 治療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是有效治愈方式之一,但按傳統理論,“人類白細胞抗
3月16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又一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血液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Blood》(血液)封面焦點文章。該研究論文“Atorvastatin enhances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corticost
正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的第44屆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學會年會進入第二天,中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應邀作了有關“北京方案”跨病種創新治療的主題報告,受到與會專家廣泛關注。 在題為《單倍型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非惡性血液病》的報告中,黃曉軍介紹了他領銜的課題組從2014年
近日,一年一度的陸道培血液病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高峰論壇由陸道培醫療集團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主辦,本屆論壇重點圍繞造血干細胞移植最新進展、CAR-T細胞免疫治療、淋巴瘤/骨髓瘤的診治、實驗室成果臨床應用和探索、遺傳病診斷、血液病特殊護理和血液科臨床營養干預等板塊,特別開設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場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正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在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取得的突破獲國際專家和媒體關注,為白血病治療帶來新思路。 白血病治療的難題是不易為患者找到合適的移植用骨髓,兄弟姐妹之間白細胞抗原相合幾率僅為25%,非血緣供者捐獻成功率更低。由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領導的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11月13日,中國醫學團隊的原創方案成功突破了白血病骨髓移植供體不足的世界性難題,成為全球一半以上單倍體骨髓移植5患者的首選方案。 13日在京閉幕的第七屆亞洲細胞治療組織年會上,與會各國專家肯定了該方案對全球作出的貢獻。 作為一種惡性血液疾病,白血病的死亡率占兒童惡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成人
最近本土科學家完成的一項其實技術上和概念上都沒有太多亮點的研究,也就是中山大學黃軍就和同事們利用一種名為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試圖修復存在遺傳缺陷的人類胚胎,把“基因編輯”,“CRISPR”,“基因技術改造人類”等等聽起來要么高深莫測要么聳人聽聞的名詞一股腦推送到公眾視野中。過去幾周中,筆者
最近,我國科學家完成的一項其實技術上和概念上都沒有太多亮點的研究,也就是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及其同事利用一種名為“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試圖修復存在遺傳缺陷的人類胚胎,把“基因編輯”“CRISPR”“基因技術改造人類”等等聽起來高深莫測或聳人聽聞的名詞一股腦推送到公眾視野中。 過去幾周
共評出100篇優秀論文和334篇提名論文 從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獲悉,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已全部完成,共評出100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334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 本次評選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啟動,評選對象為全國所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
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證書編號獎種獲獎等級項目名稱/獲獎人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工作單位2015-201科技進步獎1(內部公告)鮑文,崔濤,常軍濤,秦江,周偉星,于達仁,唐井峰,牛文玉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202科技進步獎1復雜高
301 81201256 牛辰 復旦大學 絲/蘇氨酸蛋白激酶Stk調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機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復旦大學 干擾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機制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類型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和專家評審意見,決定資助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部分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
昨天是世界獻血日。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獻血大軍中,但是大家對獻血的好處、如何正確獻血、怎樣才是安全的獻血,卻往往一知半解。對此,中國輸血協會北京輸血分會副監事長、火箭軍總醫院輸血科主任李軍為大家指點迷津。圖片來源于網絡 大家都知道,經常獻血,可以提高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心腦血
編號 獎種名稱 等級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STINT)的雙邊合作協議,雙方在2015年共同資助中國與瑞典科研人員之間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項目。2015年7月,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2011年度聯合科研基金共收到有效申請簡表294份。經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香港研究資助局的初步評審,有61件聯合申請(名單附后)同時通過雙方初評,進入下一階段的評審。 附件:初評結果公告(名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基金2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教技司[2011]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科司、國務院僑辦文教宣傳司: 2011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專家評審并公示,共有212個項目獲準立項(具體名單見附件)。為做好項目實施工作,現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