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的“元兇”到底是誰?
編者按:生命科學有眾多分支和龐大的知識體系,在科學研究中占有重要且突出的前沿位置,生命科學也有太多未知的奧秘等待科學家的探索。但遺憾的是,這項與人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研究,公眾對它的了解卻知之甚少。 為此,本報自今日起推出“生命科技前哨”科普欄目,側重于介紹醫療、制藥、衛生等方面的內容,圍繞基因工程、免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現代生物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向讀者進行生命科學知識普及,揭開生命科學的神秘面紗。 ■曾慶平 9月21日是第24個“世界老年癡呆日”,這種對老年人身心嚴重摧殘的疾病再次備受全球關注。一旦患上老年癡呆癥,患者大腦里所有的記憶就如同被橡皮擦掉一樣,很難恢復,連美國前總統里根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也難逃此厄運。 老年癡呆癥中有50%~80%的病例屬于阿爾茨海默病(AD),它的病理特征是大量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在患者大腦中形成褐色斑塊。隨著控制記憶和思維的神經元不斷死亡,認知能力逐漸下降,......閱讀全文
老年癡呆癥抑制癌癥?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許華曦教授和張云武教授最新研究發現,在Alzheimer老年癡呆癥發病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gamma分泌酶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該研究成果在世界上第一次比較深入地揭示了老年癡呆癥和癌癥之間的聯系,對這兩個熱門領域的研究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和對疾病治療的指導作用。
睡眠不好會導致老年癡呆癥?
根據發表在Neurology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證實:患有睡眠呼吸暫停或在在深度睡眠中花費時間少的人更可能有與癡呆有關的腦變化。研究發現在睡眠過程中,血液沒有盡可能多的氧氣的人(睡眠呼吸暫停和肺氣腫疾病情況下會發生),腦組織中更可能有微小的異常稱為微梗死。上述異常與老年癡呆癥的發展有關。 此外研
綠茶有助預防老年癡呆癥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綠茶具有預防老年癡呆癥的作用,習慣每天喝綠茶的人,患病率大約只有不喝綠茶人的三分之一。 從2007年到2013年,日本金澤大學研究人員以石川縣的490名60歲以上的居民為對象,調查了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結果發現,在完全沒有飲用綠茶習慣的138人中,有43人患上老年
韓國首次發現誘發老年癡呆癥基因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15日稱,韓國一研究小組首次發現了制造毒性物質誘發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的基因。 韓國國立保健研究院生命醫學中心的高永浩(音)博士研究小組說,發現一種叫“SUMO1”的蛋白質誘導生成引發老年癡呆癥的毒性物質。老年癡呆癥因毒性物質(Beta-Amyloid Pepti
空氣污染可能導致老年癡呆癥?!
一提到空氣污染,大家都覺得對肺部的影響比較大。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對于攜帶載脂蛋白E基因(APOE)4型等位基因(ε4)的都市年輕人,空氣污染可能會對海馬代謝物產生有害影響。這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存在關聯。這項成果于近日發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植入豬腦細胞-治療老年癡呆癥
你會允許豬腦細胞被植入自己的大腦嗎?一些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癥(或稱老年癡呆癥)的人會這樣做,并希望這會停止疾病繼續發展。 阿爾茨海默氏癥是由于制造多巴胺——控制人體運動的一種化合物——的腦細胞逐漸減少而導致的。 為此,新西蘭奧克蘭活體細胞技術公司一直在開發用來自豬體內脈絡叢治療的一種細胞療法。
科學家向老年癡呆癥宣戰
沒有多少事情能讓Newt Gingrich與Bob Kerrey兩位分屬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政治陣營的人團結起來。但2007年,在帶領委員會開展為期3年的老年人護理成本調查之后,兩位政治對手就一個“普遍的敵人”達成共識:失智癥。 彼時,全球診斷罹患這種病癥的人不到3000萬,但很明顯這一數字已
基因表達特征幫助你預測老年癡呆癥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它會逐漸使一個人的理解力、記憶力等多種能力喪失。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了一種基因表達特征,有望預示健康人的疾病發展狀況。他們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對各種大腦組織開展了基于芯片的轉錄組分析。他們將分
《時代》封面文章:攻克老年癡呆癥尚待時日
最新的176卷第17期的美國《時代周刊》雜志于2010年10月25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標題為“攻克頑癥尚待時日”。文章介紹了美國醫學界在研究治療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疑難病癥,老年癡呆癥(Alzheimer’s disease,又稱阿爾茨海默病癥)上的一些進展,但要進入實用階段仍尚待時日
研究稱睡眠問題或致老年癡呆癥
最近有三項研究稱,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可能會使大腦提前老化。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阿爾茨海默氏癥年度學術研討會上,有一系列的研究指出,睡覺時間長短、睡眠質量對心智能力的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如果每天睡眠時間少于或多于所推薦的7小時,患心血管疾病和II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但
老年癡呆癥的“元兇”到底是誰?
編者按:生命科學有眾多分支和龐大的知識體系,在科學研究中占有重要且突出的前沿位置,生命科學也有太多未知的奧秘等待科學家的探索。但遺憾的是,這項與人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研究,公眾對它的了解卻知之甚少。 為此,本報自今日起推出“生命科技前哨”科普欄目,側重于介紹醫療、制藥、衛生等方面的內容
發現:眼蛋白檢測可診斷老年癡呆癥
近日,一篇研究論文發表在阿茲海默病雜志上,稱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眼蛋白測試可以診斷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癥。尤其為阿茲海默癥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更為便捷的確診方法。 阿茲海默癥一種老年性退化癥,即大眾所熟知的老年癡呆癥。該病在發病早期如果可以得到適當的治療和控制,能極大地延緩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老年癡呆癥新解釋:DNA甲基化
2014年8月17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腦部早期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參與阿爾茨海默癥(AD)的形成。 DNA甲基化能化學修飾DNA,是DNA特定區域生物活性的標記物。該研究是迄今為止第一例大型的全表觀基因組學關聯分析(Epigenome-wi
老年癡呆癥致病蛋白Aβ42結構得以解析
β-淀粉樣蛋白(Aβ),39-43個氨基酸組成,是大腦皮質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可溶性二聚體可以有效削弱突觸結構和功能。這種二聚體是最小的突觸毒性物質,是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物質。 APP序列斷裂形成的Aβ是一種未確定功能的跨膜糖蛋白。APP可以被α-, β-γ-蛋白酶分解;Aβ由β-蛋白酶和γ
NIH斥資3300萬美元“豪賭”老年癡呆癥
老齡化研究倡導者Kathleen Sebelius 數十億美元已經被投入對阿爾茨海默氏癥藥物的臨床試驗中,其目標是淀粉樣蛋白斑。至今為止,所有的嘗試都宣告失敗,這使一些失望的研究人員認為,是時候轉向其他藥物目標了。而其他人則稱,這些藥物還沒有進行公平地測試。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
科學家發現老年癡呆癥相關基因變異
據《自然—遺傳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們找到了阿爾茨海默氏癥(俗稱老年癡呆癥)的多個遺傳變異。 Philippe Amouyel等人開展了一項大范圍關聯分析,對17008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并選取37154名健康個體作為對照組,之后再對另外 8572
抗老年癡呆癥候選藥物完成臨床前研究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院胡文輝課題組的抗老年癡呆癥候選藥物GIBH130近日已完成臨床前研究,正式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請臨床試驗。 阿爾茨海默氏癥俗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的致死性疾病,嚴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目前,市面上的藥物主要用于提高患者的認知力,治標不治本。而神經炎癥作為
新基因或有助于治療老年癡呆癥
該成果發表于《神經元》,為研發相關治療藥物提供新靶點和方向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許華曦、張云武教授課題組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存在于小鼠中的一種名為Rps23rl的基因蛋白可以抑制與老年癡呆癥發病密切相關的生化過程。 這一研究成果為老年癡呆癥治療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并
提前幾年預測老年癡呆癥的基因信號
九月七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稱,一種“基因標簽”可提前幾年預測某些疾病的發作,如老年癡呆癥。相關閱讀:中年發福或更早患老年癡呆癥。 這項研究目的在于,定義一組與65歲老年人“健康老齡化”相關的基因。這樣的分子譜,可以用來辨別處于年齡相關疾病較早
治療老年癡呆癥的新鑰匙:記憶抑制基因
來自美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十強之一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近來發現了數以十計的記憶抑制基因。這些基因的發現為開發新的治療以老年癡呆癥為代表的認知障礙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來自Scripps 佛羅里達校區腦科學系系主任Ron Davis領導的科研團隊于4月14號在Cell子刊Neuron
治療老年癡呆癥的新鑰匙:記憶抑制基因
來自美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十強之一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近來發現了數以十計的記憶抑制基因。這些基因的發現為開發新的治療以老年癡呆癥為代表的認知障礙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來自Scripps 佛羅里達校區腦科學系系主任Ron Davis領導的科研團隊于4月14號在Cell子刊Neuron上發
遺傳性老年癡呆癥背后的分子機制
一項來自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最新研究首次發現導致遺傳性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的遺傳突變是如何導致該疾病的破壞性影響的。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neuron上,顛覆了之前關于早老素(presenilin)基因突變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破壞性作用的傳統觀念,并為針對阻斷早老素活性而設計
抑郁癥可能增加老年癡呆癥患病風險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診斷出抑郁癥可能會使老年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 這項研究24日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病學卷》(JAMA Neurology)。研究人員從1977年到2018年,對超過140萬名丹麥成年人進行了定群研究。研究根據教育、收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藥物濫用障礙和雙
提高老年癡呆癥認知功能的化合物
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血液供給,神經元就不能工作。這就是為什么持續性血液凝塊被認為是老年癡呆癥的罪魁禍首之一,血凝塊往往在AD患者大腦中形成,引起這種疾病的標志性記憶喪失、混亂和認知能力下降。 目前,美國洛克菲勒大學Sidney Strickland神經生物學和遺傳學實驗室的一項新實驗,發現了一種
智力游戲可降低老人患老年癡呆癥風險
記者日前從在南京開幕的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學學術會議上獲悉,國內最新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認知訓練可預防老人智力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老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3700萬人將會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癡呆癥”。而訓練,包括猜謎語
諾獎得主發表老年癡呆癥研究新成果
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的一個標志是:有毒的蛋白片段(稱為淀粉樣β蛋白)聚集在一個人大腦的神經元之間。神經元本身制造淀粉樣β蛋白,因為不明的原因,它的積累最終會導致記憶喪失、人格改變和其他癥狀,這種退行性疾病的患者經常遭受這些折磨。 最近,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一
常吃藍莓或降低患老年癡呆癥風險
諺語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新研究表明,不同的水果會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同的潛在好處。據近日發表在《營養素》雜志上的論文,研究人員發現,在某些中年人群的日常飲食中添加藍莓或會降低患老年癡呆癥的幾率。 藍莓含有高水平的微量營養素和抗氧化劑花青素。研究負責人、辛辛那提大學羅
老年癡呆癥-迷霧重重下的巨大潛在富礦
隨著電視劇《嗨,老頭》在各大衛視的熱播,由老戲骨李雪健扮演的老年癡呆癥患者吸引了人們的視線,其入木三分的表演在博得觀眾同情的淚水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該病癥的關注。阿爾茨海默氏癥(AD)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并有各種神經
美PCRM發布飲食預防老年癡呆癥指南
2013年7月,《飲食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指南》由美國醫師醫藥責任協會(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PCRM)開發完成并在營養和大腦國際會議(華盛頓,PCRM和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聯合舉辦)上發布。 PCRM 是一個非營利組織
皮膚測試可檢測老年癡呆癥和帕金森疾病
根據今天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項皮膚測試,該測試可能會揭示老年癡呆癥和帕金森疾病的機理,該報告將會于2015年4月18日至25日在華盛頓特區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第67屆會議上進行報告。 研究顯示,皮膚活檢可以用來檢測兩種疾病中發現的高濃度異常蛋白質。 “直到現在,如果沒有大腦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