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十強之一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近來發現了數以十計的記憶抑制基因。這些基因的發現為開發新的治療以老年癡呆癥為代表的認知障礙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來自Scripps 佛羅里達校區腦科學系系主任Ron Davis領導的科研團隊于4月14號在Cell子刊Neuron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通過篩選3500個在腦部高表達的基因,發現了40多個在學習記憶過程中選擇性存儲關鍵信息的基因。其中的一個基因DmSLC22A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當我們knock down這個基因時,動物的記憶力增強了近一倍!”Davis 說,“我們發現這個基因與FDA批準的治療老年癡呆癥的藥物所打靶的基因處于并行的信號通路。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找到了解決目前藥物療效差問題的原因。” “記憶相關基因在哺乳動物和果蠅中是高度保守的”,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劉澤副研究員說,“多數人類腦部疾病相關基因都能在果蠅中找到同源因子”。 ......閱讀全文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來自美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十強之一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近來發現了數以十計的記憶抑制基因。這些基因的發現為開發新的治療以老年癡呆癥為代表的認知障礙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來自Scripps 佛羅里達校區腦科學系系主任Ron Davis領導的科研團隊于4月14號在Cell子刊Neuron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造血干細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組織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細胞,它不是組織固定細胞,可存在于造血組織及血液中。造血干細胞在人胚胎2周時可出現于卵黃囊,妊娠5個月后,骨髓開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為干細胞的主要來源。在造血組織中,所占比例甚少。現代醫學中,造血干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即將過去2018年,中國大陸學者在神經科學的基礎、臨床及技術方法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單位或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發表以神經科學為主體的研究論文共計19篇。其中,論文第一作者單位和最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5月份就要過去了,生物谷小編根據本站報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點擊量,對讀者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文章進行了盤點,這三大期刊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生物學領域的進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導性,囊括了生物學各個領域的部分最前沿進展。癌癥,HIV以及腸道微生物仍然是讀者們最為關注的幾個領域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腦認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阿爾茲海默癥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Life:靶向代謝功能障礙的療法或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DOI:10.7554/eLife.50069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Yale-NUS
本期為大家的帶來的是有關癲癇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出治療癲癇等神經疾病的新型藥物 doi:10.1038/s41586-018-0255-3 許多藥物---不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作用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已知的自閉癥、智能障礙等神經發育疾病的發病病因極具多樣性,其中包括基因風險因子如CNTNAP2, CASPR2, FOXP1/2等【1-4】,外因造成的大腦結構損傷,或先天/后天接觸的環境因素等,但仍有一大部分患者無法被診斷出具體致病病因,這阻礙了治療方法的發現。貝勒醫學院Costa-Matti
摘 要 圍繞學習、記憶、情緒及應激等心理因素與復發的關系,應用阿片類物質心理依賴研究條件性位置偏愛,條件性位置厭惡,Morris 水迷宮量化覓藥動機模型,行為及條件性行為敏感化等多種動物行為模型,從情緒相關學習、記憶在成癮行為中的作用,不同神經核團與神經遞質系統活動性的改變,應激相關因素易化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淀粉樣蛋白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Si Lab, 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1】Science:反常!一種淀粉樣蛋白非但不致病,而且還有助于儲存記憶 doi:1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類的壽命也不斷增加,如果這種增加持續下去,那么,在可見的未來,百歲老人的數量將大幅增加,從而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數千年來,人們一直堅信一個真理,那就是:生命何其短暫,少數活得久一點的人,也因為其超乎常人的年齡,而被
老年癡呆癥是一種以進行性、不可逆的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癡呆。目前全球范圍有老年癡呆癥患者大概有3650萬,預計到2050年老年癡呆癥患者將超過1個億,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健康問題。然而,目前尚無阻止或延緩疾病進展的防治方法。 β淀粉樣蛋白(Aβ)被認為
轉眼間5月份就快要過去了,這個月又有哪些研究論文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點擊量、研究領域、熱度篩選出了5月份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Mol Ther:重磅!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消除活體動物的HIV-1感染 doi:10.1016/j.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正
提到恐懼,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比如社交恐懼癥、一些恐懼害怕的記憶等等,那么恐懼感到底從何而來,又該如何克服恐懼癥呢?看看下面的研究或許能夠幫到你! 【1】恐懼不可怕,抹除就好 DOI:10.1016/j.neuron.2017.08.004 加利福利亞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方法——減弱參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報道: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老年癡呆癥)是最常見的癡呆癥類型,是美國十大死因中唯一沒有開發出預防措施的一種疾病。盡管老年癡呆癥歷來被認為與淀粉樣β蛋白和tau蛋白沉積有關,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涉及到多個細胞系統的中斷。因此,僅通過一個單一的靶標很難給
長達十年的癌癥基因組計劃為了解這種疾病的復雜性提供了許多信息,也帶來了不少希望。現在我們知道遺傳突變會促進腫瘤生長,這在患者各個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也存在差異,甚至在同一腫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異。這種異質性解釋了為何某種藥物能治療一個患者,但另外一個患者卻沒有效果,以及為何患
維生素B(Vitamin B)舊稱維他命B,是B族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屬于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抗癩皮病維生素)、維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泛酸(遍多酸)、
長期以來,很多老年人備受阿爾茲海默病的困擾,當然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幫助克服該病的新方法和策略,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比如,日前刊登于國際雜志JACS 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就開發出了一種能水解淀粉樣蛋白bet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