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是肛管,裂是裂開,肛裂(anal fissure)是消化道出口從齒狀線到肛緣這段最窄的肛管組織表面裂開,形成小潰瘍,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呈梭形或橢圓形,長約0.5~1.0cm,常引起肛周劇痛。肛裂最常見的部位是肛門的前后正中,以后正中為多。肛裂的發病率約占肛腸病的20%,多以年輕人為主,但肛裂更青睞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我國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1.8倍,日本大腸肛門會志報告的結果是1.6倍。肛裂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肛裂由于病程長和反復發作,裂口上端的肛門瓣和肛乳頭水腫,造成肛乳頭肥大,下端皮膚呈袋狀垂向下突出于肛門外,形成“前哨痔”,肛裂、前哨痔、肛乳頭肥大常同時存在,稱為肛裂三聯征。......閱讀全文
肛是肛管,裂是裂開,肛裂(anal fissure)是消化道出口從齒狀線到肛緣這段最窄的肛管組織表面裂開,形成小潰瘍,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呈梭形或橢圓形,長約0.5~1.0cm,常引起肛周劇痛。肛裂最常見的部位是肛門的前后正中,以后正中為多。肛裂的發病率約占肛腸病的20%,多以年輕人為主,但肛裂
血小板減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計數
1.大便異常 肛裂首先是因為來自外力的沖擊或摩擦。如果糞便過粗過硬,此時肛門適應性較差,會使肛管裂開,有人研究發現,不僅是便秘,腹瀉也會產生肛裂,可占到肛裂誘因的4%~7%。 2.內括約肌痙攣 腸道、肛管或肛竇的炎癥刺激、酸性糞便刺激、括約肌外露、氣憤緊張等異常情緒,均可引起肛門內括約肌張
骨髓纖維化是指骨髓造血組織被纖維組織替代,影響造血功能,伴有脾、肝等器官髓外造血的病理狀態。本病發病機制尚未闡明,推測本病的成纖維細胞增殖是反應性和繼發性病變并對細胞因子敏感性增高,而造血細胞發生克隆性或腫瘤性增生。多數發病50-70歲,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癥狀或癥狀不典型;病情進展的主要癥狀為貧
為梅毒的泛發期。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現前的時期,稱為第二潛伏期。二期梅毒疹一般發生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相當于感染后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經淋巴結進入血行引起全身廣泛性損害。除引起皮膚損害外,尚可侵犯內臟及神經系統。 二期梅毒在發疹前可有流感樣綜合征(頭痛,低熱,四肢酸困),
肛裂檢查也很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在肛腸科門診即能完成。但要注意,可看,可觸,但不要隨便用肛鏡,避免造成患者更大痛苦和肛門撕裂傷。 1.看 (1)看“哨兵痔” 肛裂患者一般都會在肛緣前后側長贅皮,這在臨床被形象稱為“哨兵痔”,是肛裂的重要標志之一。 (2)看裂口 位于肛門的前后正中位置,需
(1)黃疸伴發熱見于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后出現黃疸。 (2)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于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charcot三聯癥,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于病毒性肝炎
人類在自然情況下是霍亂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主要通過污染的水源或飲食物經口傳染。在一定條件下,霍亂弧菌進入小腸后,依靠鞭毛的運動,穿過粘膜表面的粘液層,可能藉菌毛作用粘附于腸壁上皮細胞上,在腸粘膜表面迅速繁殖,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后便急驟發病。該菌不侵入腸上皮細胞和腸腺,也不侵入血流,僅在局部繁殖和產生
其癥狀取決于結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無阻塞和炎癥等。部分膽囊結石患者終身無癥狀,即所謂隱性結石。較大的膽囊結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悶脹不適,噯氣和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癥狀。較小的結石每于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后,或夜間平臥后結石阻塞膽囊管而引起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由于膽囊的收縮,較小的結石有可能通
氣管炎(tracheitis)是由于病毒、細菌感染或物理化學刺激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炎性變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負離子而使氣管黏膜上皮絨毛內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響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由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