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現階段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于2014年8月6-7日在遼寧組織開展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專題調研活動。本次調研由科技部社發司楊哲副司長帶隊,科技部社發司、政體司、生物中心,質檢總局衛生檢疫監督司,海關總署監管司等相關工作人員及有關專家參加了調研。 調研小組在沈陽組織召開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專題調研座談會,來自遼寧省科技廳、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沈陽海關等近40家單位的有關人員參加了座談。調研小組介紹了人類遺傳資源的管理現狀、《條例》制定、國際合作項目申報、樣本質量控制等有關內容。與會人員圍繞現行人類遺傳資源管理體制、審批制度等進行了討論,并就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水平進行了交流。 期間,調研小組赴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解放軍沈陽軍區總醫院、沈陽醫學院、沈陽何氏眼科醫院和遼寧省腫瘤醫院等單位進行了實地調研......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為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維護公眾健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科技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簡稱《條例》)。 《條例》規定:為臨床診療、采供血服務、查處違法犯罪、興奮劑檢測和殯葬等活動需要,采集、保藏器官、組織、細胞等人體物質及開展相關活
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已開始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13日。社會公眾可以直接登錄中國人大網(www.npc.gov.cn)提出意見,也可以將意見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號,郵編:100805。信封上請注明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審議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 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制 第三章 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
六家企業卷入人類遺傳資源泄露風波讓公眾吃驚,但業界卻并不意外。“很多流傳于江湖的故事終于浮出了水面。” 非法采集的資源已由傳統人體組織、細胞等實體樣本轉向人類基因序列等遺傳信息,出境途徑也由攜帶樣本轉變為通過互聯網發往國外。“隱蔽性越來越強,這很難發現。” 網上下單、支付,兩天內收到采樣盒,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類遺傳資源作為一種特殊資源,具有重要的研究開發價值。我國作為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擁有豐富的人類遺傳資源。今年恰逢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出臺20年,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近日在京召開的“人類遺傳資源開發創新研究高層論壇”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復
20年前的6月10日,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誕生,從此開啟了用制度保護和利用國家人類遺傳資源的時代。 20年來,它形成的保護開發體系對我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大的成就是中國人類基因組的研究達到了一個高度,使我國成為國際上基因組數據最大
20年前的6月10日,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誕生,從此開啟了用制度保護和利用國家人類遺傳資源的時代。 20年來,它形成的保護開發體系對我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大的成就是中國人類基因組的研究達到了一個高度,使我國成為國際上基因組數據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國是人類遺傳資源大國,但不是強國,隨著健康中國、大數據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迫切需要加強對人類遺傳資源的深入研究和信息挖掘。” 10月10日,人類遺傳資源開發創新研究高層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新民坦承,國家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和保護涉及生命倫理和國家安全,在資
科技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的通知 國科發社〔2013〕6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 人類遺傳資源是研究生命規律,開展醫學科學研究,控制重大疾病,推動新藥創新,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人類遺傳資源,國務院
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遺傳辦”)的工作人員最近異常繁忙。 自《人類遺傳資源采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以下簡稱《服務指南》)于2015年10月正式實施后,前來咨詢和申報的人絡繹不絕。 “我們1月12日首次向遺傳辦提交網上申請,20日提交了紙質材料,
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計劃單列市科技局,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和“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國人類遺傳資源采集、
雖已不是政協委員,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心里還是暖暖的。他的履職生涯中有很多提案得到了回應和辦復,其中有一份關于“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審批流程優化”的提案令他倍感溫暖,不僅因為他得到的回應非比尋常,還因為他的提案改變了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的整個審批節奏。圖片來源于網絡 “去年,科技部部長萬鋼兩次
從原子能的利用到轉基因的研發,科學發展的歷程中總免不了遭受各種指控,但迄今為止,“魔盒”也沒有放出妖孽來。然而,今年生物醫學界頻出“丑聞”,不得不讓人反思,上帝的手術刀是不是已然撬開了“魔盒”?我們如何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無創DNA漏檢:被神化的技術并非萬能 7月13日,一篇《華大癌變》的
豐富的生物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是巴西的驕傲。人類已知的20%的植物種類都在巴西被發現。這里生存著世界上最大的動植物群落,占全球動植物物種的1/4之多。 基于上述數據,人們就不會驚奇巴西成為倡議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的世界先鋒。在巴西,遺傳資源保護不但十分受政府重視,即便在民眾
基因蘊藏著人體的遺傳信息,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因此,基因資源被看做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隨著近年來各大人類基因測序計劃的陸續開啟,關于樣本資源的保護問題也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近日,據《泰晤士報》報道,有人舉報英國Wellcome Sanger研究所曾計劃將一款基于非洲人DN
如果一定要給王韌加一個標簽的話,了解他的人大多數會選“國際化”。1982年,他成為中國農科院第一批留美博士,隨后歷任中國農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英國國際生物防治所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國際水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秘書長兼任世界銀行國際農業研究基金秘書處執
根據黨中央、科技部關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部署和要求,2019年7月16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生物中心)會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科委)在上海召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座談會,并就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開展深入調研。上海長征醫院、上海交通大學
2018年5月16-17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生物中心)張新民主任一行受邀參加了中國農工民主黨(以下簡稱農工黨)主辦的人類遺傳資源政策研討會。圖片來源網絡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曲鳳宏,原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原總后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王玉民,
為加強現階段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以下簡稱《條例》),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于2014年7月8-9日在上海進行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專題調研。調研小組由科技部社發司、生物中心,教育部科技司,海關總署監管司相關工作人員及有關專家組成。 調研小
根據國發〔2015〕6號等文件的要求,科技部編制并公布了《人類遺傳資源采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服務指南》,并于2015年10月開始正式實施。 2016年6月21日,科技部在官網上公布了已批準的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項目信息匯總(2016年第五批)。截止今日,科技部在今年已批準人類遺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根據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雙邊合作協議,以及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兩國科學基金會(BSF)達成的共識,2020年各方擬聯合征集合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關于舉辦2019年全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培訓班的通知國科社便函〔2019〕33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加強法律宣貫,為申請人做好服務,定于9月4日至9月6日在廣州
2018年4月,一篇發表于《細胞》雜志的研究在印度尼西亞引起了軒然大波。該研究從基因層面揭示印度尼西亞巴瑤族人如何成為更好的潛水者,被認為加深了對最近人類進化的理解。然而該國卻有些人認為此項研究忽視了當地的倫理準則、法律法規和自身需求。 研究發起人,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地質遺傳學研究中心主任Es
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關于對部分行政審批項目實施簡化審批流程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深化 “放管服”改革,縮短行政審批時間,經研究決定對部分行政審批項目實施簡化審批流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適用范圍 (一)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科學研究活動變更。 在利用我國人類遺傳資源開展國
實驗動物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集成了生物學、獸醫學、生物工程、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為研究對象,產生實驗動物資源、動物模型資源、動物實驗技術、生物信息和動物實驗設備等,為生命科學、醫學、藥學、食品、農業、環境、航空航天等相關學科發展提供系統性生物學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就深交所問詢函,華大基因回復表示:“14 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無外方合作機構。項目分析工作均在境內由中國科研團隊完成。14 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來自同意將樣本和數據供科學研究的受檢者。研究披露的是群體分析結果,不包含任何可識別個人身份信息,不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0年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該項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需求,擬在抗新冠肺炎的藥物、疫苗、檢測試劑、中醫藥等4個方向,部署11個研究任務,擬支持項目不超過37項,擬安排國撥經費總概算1.0億元人民幣,項目執行期不超
“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建議一: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
“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 建議一: 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制,據上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