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和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看上去很美”的“碳零排放”生物質能源,為何一直長不大?從7月4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大會上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農業部正多方推進生物質能利用。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繼續以秸稈綜合利用為核心,實施秸稈氣化、秸稈清潔能源運營、秸稈固化成型等綜合利用工程;同時組織實施和完善綜合資源認定政策,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推進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發電工程。 國家能源局將積極推進農村生物質能利用,實現生物質能電力、液體燃料、燃氣和熱力等能源的生物原料種植收集、加工銷售、利用產業一體化,促進綠色內需經濟,構建城鎮清潔能源體系。 農業部下一步將重點推進生物質能的技術創新,科學推動農村沼氣發展,因地制宜開展秸稈能源化示范,實現節煤爐灶和炕的升級換代,推廣生物質爐灶。 生物質能是一個交叉產業,既是可再生能源,又屬于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范疇。 與風能、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閱讀全文
一、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危機 人類工業文明走到今天,已面臨著資源、生態環境、全球氣候變暖為表現的危機。各種危機的集中爆發預示著工業文明的化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美國未來預測大師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后階段,這是一
霧霾圍城之下,作為清潔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成為關注熱點。業內期望生物質能源在消除城市霧霾,改進城鄉能源結構,甚至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因為缺乏缺少技術標準與產業標準體系,生物質能源產業化程度和產業規模弱于其他可再生能源,而且市場亂象頻出,一些發電
在許多學者眼里,大量生產生物質能源是造成玉米短缺進而導致我國今年糧食價格大漲的罪魁禍首。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質能源與保障糧食安全之間并不矛盾,我們應當走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認識誤區。 生物質能產業:國家政策意在推動而非限制 國家林業局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1日發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行動計劃分析了我國能源科技發展形勢及戰略需求,部署了現代電網關鍵技術創新等15項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指出,雖然我國能源科技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和顯著提高,但與世界能源科技強國和引領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在近日舉行的以“能源植物培育與生物質高效利用”為主題的第108期上海東方科技論壇上,來自美國、德國和我國有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指出,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基礎是高效可持續的生物質原料的供應。應通過培育速生、高生物量的能源植物,最大效率利用邊緣性土地資源來發展生物質能。他們呼吁有關方面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
近年來,國家鼓勵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的政策頻出,雖然對生物質能源的產業發展有所推進,但產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遠遠低于風能、太陽能的利用,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產業化氣候。近期,《經濟學人》雜志還稱,現在的生物質能源正陷入一種悖論:經濟的不環保,環保的不經濟。如何有效推進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發揮生物質能源
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清潔和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雖有替代化石能源、保護環境、促進現代農業和農民增收等社會需求和有助于《可再生能源法案》、《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法規條例的推動,但發展一直不盡如人意。近年霧霾加劇和國家采取的緊急行動,對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將會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生物質能源行業要抓住機
生物質能產業已初具規模,據《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我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生物質年供氣220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500萬噸,生物質能產業將新增投資1400億元,年銷售收入可達到10
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公布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明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能源技術創新的工作重點、主攻方向以及重點創新行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術裝備、關鍵部件及材料對外依
近日,“十三五”生物質能源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及規劃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由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組織。 會上,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廣州能源所黨委書記馬隆龍,從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等方面分析了生物質能源科技創新的重點、目標、思路等,提出
進入21世紀,隨著化石資源消耗迅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已成為全球的焦點問題,世界各國都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生物質能源。毫無疑問,生物質的資源量十分巨大,是排在化石能源煤、油、氣之后的第四位能源。而且,生物質是生物體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需品。化石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石油短缺和氣候變暖,已成為影響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尋找石油替代產品成為全球共識。來源于生物質的能源具有環境友好和可再生性,在滿足未來社會能源需求,特別是交通燃料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在推動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必將引領世
我國應對大氣污染形勢嚴峻,替代化石能源的任務繁重,隨著新型城鎮化進展加快,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清潔能源體系勢在必行 《生物質能“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生物質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要達到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780億千瓦時,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
一提到可再生能源,人們總會先想到太陽能、風能,最后才能想到生物質能源。長期以來,生物質能源雖被納入可再生能源之列,卻始終發展得“不溫不火”。如今,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物質的利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5月8日至9日,香山科學會議第625次學術討
在第四屆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勝利就生物煉制與生物經濟的相關問題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采訪。 本世紀末會形成生物經濟 記者:生物經濟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楊勝利:上個世紀9
11月4日至5日,“2012年度生物質燃氣產業年會暨城市生物質燃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全體會員大會”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副所長呂雪峰研究員與生物沼氣與制氫團隊負責人郭榮波研究員應邀參加會議。基于在生物燃氣領域研發與工程示范方面的成績,青島能源所成功
農作物秸稈與灌木樹枝等農林生物質是農村最為常見的資源。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可持續的生物質利用模式,這些資源反而成為農民的負擔和農村環境的一大污染源。實際上,對秸稈等農林生物質的開發,可以按照能源化利用為主導方向,探索實施“生物質扶貧”模式。這不僅有助于農民增收節支、采暖炊事用能清潔化和農村環境改
為落實《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構建“重大技術研究、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示范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四位一體的國家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國家能源局設立了第四批國家能源研發中心。3月5日獲悉,依托于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設立的“國家能源生物燃料研發中心”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 國家能源生物燃料研發中
時而陰云密布,時而雨雪交加,時而云霞萬丈,五月上旬的芬蘭天空就像一張令人捉摸不定的臉。不過無論陰晴,這里的空氣總是清新宜人。而究其原因,恐怕除了70%的森林覆蓋率以外,也與很多芬蘭公司的低碳節能運營理念分不開,芬蘭航空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距離赫爾辛基市不遠的瓦塔市芬航總部辦公大樓,記者發現,
提起造紙工業,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污染。實際上,如今的造紙廠早已不是污水橫流的小作坊。依靠技術創新,它甚至可以成為合理利用資源的環保樣本。在近期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造紙學會承辦的第65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許多專家認為,造紙工業承載了“生物質精煉”發展的希望。 所謂生物質精煉,就是
近日,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度工作會議暨項目交流匯報會在四川成都召開。科技部農村司、國家科技風險開發事業中心、科技部農村中心、科技部戰略院綜合研究所、四川省科技廳農村處等科技主管單位領導出席會議。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單位代表、專家委員會成員、會
日前,生物燃氣產業商業模式應用推進現場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副部長張來武,農村司司長陳傳宏、農村中心主任賈敬敦以及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相關領導出席會議,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校以及有關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萬剛指出,大
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1月12日在北京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并啟動《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該計劃全文如下: 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 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作為清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供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和
在未來眾多的技術創新機遇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可以重點選擇、可以大有作為的五大戰略領域有: 一、傳統產業的優勢鞏固和競爭力提升 保持和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優勢,要下功夫認真做好嚴格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后、加快轉型升級三個方面的工作。 二、新能源領域的開拓和突破 1.頁巖氣新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第二屆生物質能源技術國際會議在京召開 化石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石油短缺和氣候變暖,已成為影響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第二屆生物質能源技術國際會議(ICBT 2010)8月20-23日在北京召開,展示了生物質能的相關技術及科研成果,旨在推動中國生物質能源技術的研究與國際合作。 生物質能(bio
10月21日,第二屆國際菊芋研討會(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Jerusalem Artichoke)在南京召開。此次會議由南京農業大學主辦,江蘇省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南京農業大學能源生物資源研究所承辦。來自美國、俄羅斯、印度、捷克、澳大利亞、厄
會議現場 6月5日,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度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黨委書記馬隆龍研究員、聯盟理事代表、聯盟專家委員會代表、聯盟秘書處成員,廣州能源所相關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等30余人參加了會議。 馬隆龍傳達了首屆農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8月21日-23日,科技部農村司為推進生物燃氣產業化科技創新開展專題調研。首先在廣州召開了生物燃氣產業化科技創新座談會,生物質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有關單位、從事生物燃氣研發的科研單位、生物燃氣企業、生物燃氣工程裝備制造企業、生物燃氣用戶等2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主要為生物燃氣產業提升
近日,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發布的《關于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強固廢和垃圾處理,將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工作。 為此,業內專家認為,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利用既有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