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類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的持續大流行引起了全球的極大關注。我們和中國的其他人參與了對這種病毒的初始基因組測序。在本文中,我們描述了針對SARS-CoV-2的出現,這些基因組數據揭示了什么,并討論了我們對其起源理解上所存在的差距。 一種新的人類冠狀病毒 2019年12月下旬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首批關于新型肺炎(COVID-19)病例的報告,不過回顧性分析已確認一名患者早在2019年12月1日就出現了癥狀。鑒于SARS-CoV-2病例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并在全球范圍內蔓延,我們將避免引用已確診的感染病例數。然而,實際病例數可能會大大超過報告的病例數,這是因為非常輕微或無癥狀的感染常被排除在計數之外。任何病例數少報的情況顯然意味著,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與COVID-19相關的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將低于目前引用的數字。病死率還將在地理上、年齡組之間和......閱讀全文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2020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和功能角度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進入細胞機制 doi:10.1016/j.cell.2020.03.045 病毒感染始于病毒顆粒與宿主表
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種有包膜(或囊膜)的正鏈線性RNA病毒,也是一種最大的RNA病毒。冠狀病毒屬于網巢病毒目。我們通常說的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科的兩個亞科之一。該亞科包括甲、乙、丙、丁(α,β,γ和δ )四個屬。 冠狀病毒的包膜是由雙層脂質和跨膜蛋白組成。病毒的
冠狀病毒SARS-CoV-2開始在全球蔓延,給不少國家都帶來了嚴重影響。近日,來自中國在內的多國專家在Cell雜志上發文表達了他們對此次疫情的了解和看法,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的了解此次疫情。 復旦大學上海公共衛生診所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永振: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
北京時間2月19日,姜世勃、郭德銀、石正麗等7名中國病毒學專家以“需要為新型冠狀病毒擬定一個獨特的名字”為題,在頂級醫學雜志《柳葉刀》發文,建議為新型冠狀病毒重新命名。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文中,7位科學家分析了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ICVT)冠狀病毒研究小組(CSG)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SAR
2月18日和19日,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重要進展。具體如下: ? 美國學者發文反駁新冠病毒“人工合成”陰謀論,表示SARS-CoV-2不是實驗室工程制造、泄漏的病毒,而是病毒自然進化的產物。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領銜發表的最新論文,認為呼吸道病
2020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并迅速席卷全球,引發了21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國內地盡管疫情暴發較早,但在一系列積極主動的抗疫措施下,在數月內就對疫情進行了有效控制,中國也成為世界首個在疫情沖擊下實現經濟反彈的主要經濟體。回溯抗疫之路,中國始終秉持著公開透明、負責任
2019-nCoV和SARS疫戰中的特洛伊木馬—ACE22019-nCoV襲來,擾亂了很多人的“原計劃”,不禁讓人回想起2003年的“SARS非典疫情”(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以及肆虐中東地區的中東呼吸綜合癥MERS(Middle Eas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9月20日-21日,2020年全國糖生物學會議在無錫君來世尊酒店召開。本屆糖生物學會議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委員會主辦,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大會主持人:江南大學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
這項調查的意義極為重要,我們不僅需要通過這個數據去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同時需要知道到底無癥狀感染占什么樣的比例,而這個比例對未來防控有什么影響。 4月14日,武漢啟動了1.1萬人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此次武漢市抽樣調查為期3天,16日全市結束采樣。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這項調查工作將在9個省市
這項調查的意義極為重要,我們不僅需要通過這個數據去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同時需要知道到底無癥狀感染占什么樣的比例,而這個比例對未來防控有什么影響。 4月14日,武漢啟動了1.1萬人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此次武漢市抽樣調查為期3天,16日全市結束采樣。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這項調查工作將在9個省市(
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名稱梳理: 1月7日,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公共衛生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中心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傳染病預防控制研究所、武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向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提交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一種與中國呼吸道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研究人員報道患有COVID-19的孕婦有可能將這種感染傳播給嬰兒,不過這種情形很
各類獎項總計304個;異議期為1個月 201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在同行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召開了專家評審會,評出擬授獎項目,經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核,教育部批準,現予以公布: 全部授獎項目:304項。一等:115項
本月21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 2020年6月,Nature和Science(后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35篇,其中Nature刊出76篇,Science刊出59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
一場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前線除了醫生、護士,還有科學家的身影。 -導 語 - 截至1月28日,國內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為4535例,死亡病例為106例,一場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已經展開,全國上下一時間談“毒”色變,紛紛“宅”在家中。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很多人可能對來自全國各
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全球人類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而由新興病毒引起的疾病則是造成新型感染的疾病,例如最近導致中國武漢爆發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對全球公共衛生的產生巨大威脅。識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性病原對于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挽救人們的生命,停止流行病以及避免不必要地使
2020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重大進展!經過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個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 doi:10.1126/science.aba8853 許多基礎研
原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瑞典研究理事會(VR)簽署的合作協議及后續達成的共識,2020年雙方在冠狀病毒研究領域共同資助跨學科合作研究項目,支持中瑞兩國科學家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過公開征集,共收到項目申請25項,經初步審查并與瑞方核對清單,確定23項申請通過初審,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隨著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威脅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各國專家也對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來源投下更多關注的目光。本文從流行病學調查、病毒基因比對、跨物種感染研究以及關鍵的“中間宿主”等領域,對新冠病毒來源進行了全景式梳理與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視角。 一、華
10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中方申請人中方依托單位11201101460基于展向扭曲結構的流動與噪聲控制研究劉宇南方科技大學21201101470面向旋轉環境下無線傳感器自供電的能量俘獲新機理
疫苗是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控制方面最有效的手段,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附屬中山醫院林金鐘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徐穎潔團隊和上海藍鵲生物醫藥公司(藍鵲生物)在新冠病毒mRNA疫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月25日,相關論文以“Towards an effective mRNA vaccine aga
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一次黑天鵝事件。我們被突如其來的、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攻擊了,我們今天經過的不幸都是因為運氣不好而已。如果我們都是這樣認為,那么我們真的是辜負了這一場危機,辜負了舉國上下的向死而生的付出。 今天我們從至暗時刻中走出,整個世界卻似乎回到了武漢早期流行的時候,所以中國的復盤與經驗
第十次換屆大會暨2020年第七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線上會議通知 各位專家、代表: 由于不可抗力,原定于2020年10月26-28日在江蘇常州召開“第十次換屆大會暨2020年第七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線下會議取消,改為線上會議,召開時間2020年11月11-12日。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文件儀學分字[2020] 第011號第十次換屆大會暨2020年第七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線上會議通知 各位專家、代表:由于不可抗力,原定于2020年10月26-28日在江蘇常州召開“第十次換屆大會暨2020年第七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
8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其團隊的一項研究被《臨床傳染病》接收,已在線發表。 該研究披露了香港一名33歲男子二次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的案例,該患者曾于3月底確診新冠肺炎,4月中旬康復出院,并于8月前往英國、西班牙,返港
因新出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英國政府于12月19日宣布對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施行4級封鎖,這意味著這些區域的人們須待在家里,即使圣誕節也不能與其他家庭的人聚會。 這一新的變異主要是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中的關鍵氨基酸突變N501Y。已有研究表明,這使得新
近期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對應的病毒為SARS-CoV-2)突出了開發有效治療方法的重要性。在近期的公眾號中,我們向大家介紹了“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韋的工作機制[1],在此,我們結合疫苗、血清、多肽和單抗的研究案例,向大家繼續介紹靶向病毒的大分子治療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如何推動下
官宣,品牌年度盛會MDx第六屆先進分子診斷技術與應用論壇將于8月13-14日在上海靜安洲際酒店盛大召開,本屆大會以“緊扣時下熱點新應用,加速新技術與新產品落地”為主題,將由趙國屏院士作為MDx2020主旨演講嘉賓,與30余位重磅行業嘉賓匯集第六屆先進分子診斷技術與應用論壇,圍繞技術及
截止北京時間2月4號08時,全國確診人數已經達到20471例,疑似23214例,死亡425例,治愈632例。美國目前共有11例確診病例,分布在馬塞諸薩州波士頓(一例)、華盛頓州(一例)、伊利諾伊州(兩例)、加州(六例)和亞利桑那州(一例)。 就在2月3號,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