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激光和“芯片上的加速器”設計理念,科學家將能在鞋盒大小的區域進行實驗,用于探索平行宇宙和搜尋“上帝粒子”。圖中是三個“芯片上的加速器”。 斯坦福研究小組將找到最佳方法干擾芯片中的激光功率,產生電子并引導其運動,將電子束直徑縮小1000倍。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及其它兩個國家實驗室將致力于該合作項目研究。 借助高能粒子加速器科學家或可發現平行宇宙,然而這些加速器通常都重達數千噸且占地面積大。據外媒報道,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科學家最新計劃利用石英芯片和激光技術制造微型粒子加速器,加速器體積和重量的大幅縮減使得研究人員更易掌控操作粒子科學實驗。 長久以來,物理學家一直致力于粒子加速器實驗,以探索從先進醫學技術到物質新形態等各種新事物。然而,粒子加速器龐大沉重且造價高昂,如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重約38000噸,且深埋于地下,長達27公里,令研究人員難以接觸使用。 近日,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向斯坦福大學......閱讀全文
黑川真一是國際知名的加速器專家。但讓人們記住這個日本人的,不僅是他頭上各種各樣的光環,還有他與中國濃得化不開的緣分。我的中國心 黑川真一出生在中國的齊齊哈爾。從小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黑川真一對中國和中華文化一直抱有深厚的感情。 “我與黑川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是在1990年的第四次中日
同步加速器是做蛋白質晶體 X-ray 衍射必不可少的大型設施。同步加速器是一種環形的粒子加速器,使用磁場(讓帶電粒子在運行中可以改變方向)及電場(加速帶電粒子)與運行中的帶電粒子束同步化操作。粒子迴旋加速器使用均勻的磁場及固定頻率變化的電場加速帶電粒子,如果改變其中一項則為同步粒子迴旋加速器,兩者都
一、引言帶電粒子加速器(以下簡稱加速器),是研究核物理、高能物理,認識微觀世界的一個主要手段,隨著60余年加速器物理和技術的發展,它衍生出許多不屬于核物理、高能物理研究的非核應用,與國民經濟發生了密切的聯系。目前世界共有約15000臺加速器,其中約1/3用于醫療領域,1/3用于工業領 域。本報告的目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用“智子”干擾人類粒子加速器,以便阻礙地球人的發展。估計在三體人眼中,粒子加速器算得上是人類科技發展最得力的工具了。 一直以來,人類對于升級改造加速器樂此不疲。5月26日凌晨,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新一代加速器——AWAKE項目,在世界上首次通過質子束穿
新的歐洲粒子物理計劃提出了未來直線對撞機的國際化合作路線。圖片來源:KEK 更新后的歐洲粒子物理計劃,或許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的方向。 歐洲粒子物理計劃曾經僅為歐洲的物理學家提供研究方向;而5月30日出臺的更新后的歐洲粒子物理計劃,或許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
1919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E.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中能量為幾個MeV、速度為2×109厘米/秒的高速α 粒子束(即氦核)作為“炮彈”,轟擊厚度僅為0.0004厘米的金屬箔的“靶”,實現了人類科學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應。利用靶后放置的硫化鋅熒光屏測得了粒子散射的分布,發現原子核本
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研制出一種袖珍的粒子加速器,能夠以超過99.99%的光速用激光投射超短電子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研究人員不得不放慢光的傳播速度,以匹配電子的速度,使用一種特別設計的金屬化結構,這種結構的內層是比人的頭發絲更薄的石英層。這一巨大飛躍式進步能在時間尺度小于10飛秒(10E-15秒)的情況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13)上,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ACFA)主席野崎光昭教授和IPAC’13獎勵委員會主席陳佳洱院士向方守賢院士頒發了ACFA-IPAC’13的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ACFA獎每三年頒發一次,在當年召開的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上頒發。ACF
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借助世界上最強大的激光器之一對亞原子粒子進行加速,使其達到了突破小型加速器記錄的最高能量狀態。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實驗中,研究人員在9公分長的等離子體管中對粒子進行加速,使其達到4.25千兆電子伏特。在如此短的距離內,粒子獲得的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橫跨法國、瑞士兩國邊境,位于一條直徑8.66公里、周長27公里的環形隧道中,其對撞能量已經達到了13TeV(萬億電子伏特)。超大的體量、超高的對撞能量,使LHC成為人類揭開宇宙起源奧秘的一個研究利器。但也有科學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一種直徑
近日,離熙熙攘攘的中關村鬧市區不遠,有一處僻靜的草坪,在這里悄然出現了一座約高7米、長8米、寬3米且加裝了玻璃幕墻保護的歷史儀器設備展示臺。光潔透亮的玻璃幕墻內,擺放著控制臺、電動機、儲壓罐、轉換器等這些人們似懂非懂的儀器設備,它們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不平凡歲月,也早已告別了當年那些日夜不息的緊
北京時間9月6日消息,為了進一步了解人類居住的地球以及浩瀚復雜的宇宙,科學家研制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新工具。在這些昂貴的大型科學儀器的幫助下,他們發現了地球和宇宙的眾多秘密。研制大型科學儀器并非易事,有時需要多個國家的數十年努力,所投入的資金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借助于這些令人敬畏的儀器設備,
■本報記者 丁佳 石景山區玉泉路,只是北京再尋常不過的一條馬路。路過這里的人大多并不知道,就在他們的腳下,一臺規模宏大的機器正晝夜不停地工作著。 這就是中國第一臺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 《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我國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第一臺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經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原主任,中國粒子加速器學會前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方守賢先生因病于2020年1月19日9時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研制團隊17日宣布,鑒于衛星目前運行狀態依然良好、關鍵科學數據仍在累積,衛星科研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讓“悟空”延長兩年工作時間。 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到12月17日,衛星發射已滿3年,達到預期使用壽命。截至這一日,“悟空”已在500公里外的太陽
上圖表顯示了s-通道單頂夸克的產生過程:在Tevatron粒子加速器中,來自注入質子的夸克和來自注入反質子的反夸克相互作用,形成一個質量更大的W玻色子;W玻色子隨即衰變成一個頂夸克和一個反底夸克,并被CDF和Dzero兩個實驗小組探測到。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供圖 夸克是比質子、中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組于7月15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Phys. Rev. Lett. 107,035001(2011)),報道了首次利用電離注入的全光驅動雙尾波場級聯電子加速器方案,成功實現了電子注入與
他與兩彈一星、夏商周斷代工程這樣的國家大手筆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打開了北大通往世界一流大學的大門 人物小檔案 陳佳洱,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1996年至1999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自從1985年2月13日記錄下第一次碰撞以來,物理學家們在Tevatron上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 9月30日,高能物理學家將關閉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巴達維亞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作為這個國家最大的粒子加速器,Tevatron始建于1983年8月
10月20日上午,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前端系統負責人歐陽華甫在隧道里忙碌著。從10月15日負氫離子源設備下隧道安裝后,他每天都要在隧道里至少待上8個小時。 “目前,負氫離子源設備和低能傳輸線設備已經全部進隧道了。這個星期,我們要做的是‘準直’工作。”歐陽華甫告訴記者,所謂“準直”是為了保證工程
1月15日,遼寧省大連市,中國科學院研制的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脈沖。冬日的遼東半島,海風凜冽刺骨。位于大連這座濱海城市西側的長興島,因四面環海,人口稀少,更顯得肅殺、冷清。但就在這里,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剛剛誕生。1月15日,我國最新一代光源“極紫外自由電子激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等合作,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HIRFL)提供的高能重離子,在新建的單粒子效應實驗終端對SOI和體硅靜態隨機讀取存儲器(SRAM)開展單粒子效應加速器地面模擬實驗,在離子臨界射程多樣性和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單粒子效應是宇
藍光光碟造太陽能電池 藍光光碟以提供高存儲容量和高品質影音著稱。不過最近,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黃嘉興副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只用藍光光碟看片實在太屈才了———他們將電影藍光光碟上存儲數據的圖案,印在太陽能電池片上,結果電池片能夠吸收更多的光,轉化效率(光能轉化為電能)一下提高了22%。
暗物質 暗物質被喻為現代物理學天空上的一朵烏云,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中國物理學家們在暗物質探測實驗和理論上有頗多建樹,“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開展的暗物質粒子探測等,都為解開“暗物質之謎”貢獻了中國力量。不僅如此,在地下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的過程中,科學家們認識到極深地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際粒子加速器會議(IPAC’13)于5月12日至17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交流了學術,促進了合作,增進了友誼,取得了成功。來自世界33個國家的約1230位代表出席了會議,共提交了1300多篇論文,其中有95篇在大會和分會上報
兩天前,謝家麟院士告別了一生鐘愛的粒子加速器和物理科學世界。但對他來說,科學探索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程”,他在粒子加速器科學技術上的卓越成就,也將和“謝家麟星”一樣永久閃耀。 4年前的2月,在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這位國際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學家當著眾人的面評價自己“很一般,很平常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4月22日凌晨創下新的世界紀錄,其粒子束流亮度達到每秒每平方厘米4.67乘以10的32次方,打破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粒子加速器2010年保持的每秒每平方厘米4.024乘以10的32次方的粒子束流亮度。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報稱,這一新紀錄是大型強子
最近有科學家提出,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夠用來驗證超光速推進。超光速推進出現在科幻小說之中,是實現星際航行所必需的。超光速推進或許是未來太空飛船的推進方式,能夠使其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 超光速推進系統(hyperdrive propulsion)的想法緣起于德國著名
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BEPC是陶—粲物理能區最先進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實時觀測基本粒子對撞產生的“碎片”,研究、探索粒子的性質和相互作用規律,發現新粒子。與此同時,這個大科學裝置還在生物、材料、物理、化學、環境、能源等科學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正負電子輸運線。 北京市玉泉路上
“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粒子 據國外媒體報道,帕多瓦大學的物理學家托馬索?多里戈(Tommaso Dorigo)日前在他的博客中稱,位于美國伊利諾斯州巴達維亞的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一萬億電子伏加速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