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會在滬舉行
三年一屆的國際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會首次落戶發展中國家。由中國工程院、上海市政府主辦的第14屆國際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會6月22日在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發來賀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出席大會并講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上海市市長韓正分別致辭。 劉延東在賀信中說,肝炎和肝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肝炎和肝病防治工作,將防治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技術攻關,不斷提高防治水平,有力保障了群眾健康和民生改善。 本屆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介紹說,目前,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數量已由9.75%降至7.18%,預計到2020年,該數字還將降到3%。經過一代人的努力,中國乙肝疫苗防控取得了突出成績,減少了約3000萬患者,令世界矚目。同時,中國近年在肝炎和肝癌領域國際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量已上升至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閱讀全文
國際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會在滬舉行
三年一屆的國際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會首次落戶發展中國家。由中國工程院、上海市政府主辦的第14屆國際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會6月22日在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發來賀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出席大會并講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上海市市長韓正分別致辭。 劉延東在賀信中說,
甲、乙肝病毒性肝炎-—-血清圖譜
甲型肝炎血清學診斷依據:凡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和/或抗-HAV-IgA陽性者。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HAV(總抗體)或抗-HAV-IgG效價呈≥4倍升高者。急性期早期糞便中或血中抗-HAV-Ag和/或HAV-RNA陽性者。以上四項中任一項陽性即可確診。 HBV感染血清學診斷依據:
掃清肝炎防治路上的“攔路虎”
肝炎,即肝臟因各種原因產生的肝臟病變,是我國民眾身體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各類肝臟疾病的患者達到了數億人,其中,又以乙肝這種典型的病毒性肝炎為最。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國今年的主題為“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 “世界肝炎日”前夕,科技
掃清肝炎防治路上的“攔路虎”
肝炎,即肝臟因各種原因產生的肝臟病變,是我國民眾身體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各類肝臟疾病的患者達到了數億人,其中,又以乙肝這種典型的病毒性肝炎為最。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國今年的主題為“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現,規范抗病毒治療”。 “世界肝炎日”前夕,科技
病毒性肝炎的介紹
在臨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細在臨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雖然也可引起肝損傷,但不屬于病毒性肝炎;曾被熱議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及經血傳播病毒(TTV)的致病性尚有爭議,但現在認為不屬于嗜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炎癥反應為
病毒性肝炎的分類
按引起疾病的病原分類,目前已確定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分別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目前臨床上還有一些患者臨床表現酷似病毒性肝炎,但并不能查到肝炎病毒標志的病例,多數專家稱之為非甲-戊型肝炎。按照臨床表現的特征可分急性肝炎(包括急性無黃疸型、
病毒性肝炎的分類
按引起疾病的病原分類,目前已確定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分別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目前臨床上還有一些患者臨床表現酷似病毒性肝炎,但并不能查到肝炎病毒標志的病例,多數專家稱之為非甲-戊型肝炎。按照臨床表現的特征可分急性肝炎(包括急性無黃疸型、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是在肝炎臨床表現的基礎上結合流行病學史,并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標志物。 甲型肝炎確診的標記物是抗-HAVIgM陽性,通常在發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測出。乙肝肝炎確診的標記物是乙肝五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中至少有2-3項陽性(大三陽:HBs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 本病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無一定的
病毒性肝炎的介紹
在臨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細在臨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雖然也可引起肝損傷,但不屬于病毒性肝炎;曾被熱議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及經血傳播病毒(TTV)的致病性尚有爭議,但現在認為不屬于嗜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炎癥反應為
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治療均不需抗病毒治療,主要以支持治療,輔以適當保肝藥物如甘草酸制劑、水飛薊素類、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等,避免飲酒、疲勞,避免使用損肝藥物。強調早期臥床休息,至癥狀明顯減退,可逐步增加活動,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需住院隔離治療至起病后3周、臨床癥狀消失、血清總膽紅素在1
病毒性肝炎的簡介
在臨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細在臨床上,一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雖然也可引起肝損傷,但不屬于病毒性肝炎;曾被熱議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及經血傳播病毒(TTV)的致病性尚有爭議,但現在認為不屬于嗜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炎癥反應為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介紹
病毒性肝炎是由幾種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臟炎癥好久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類傳染病,具有傳染性較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病率高等特點;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變成慢性,并可發展為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對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目前已確定的有甲型、乙型、
病毒性肝炎的鑒別診斷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是在肝炎臨床表現的基礎上結合流行病學史,并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標志物。 甲型肝炎確診的標記物是抗-HAVIgM陽性,通常在發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測出。乙肝肝炎確診的標記物是乙肝五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中至少有2-3項陽性(大三陽:HBs
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機制
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較復雜,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機制也不盡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別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經口進入體內后,經腸道進入血流并到達肝臟,隨后通過膽汁排入腸道并出現糞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為乙肝炎病毒,縮寫為HBV,乙型肝炎病毒為DNA病毒。基因組是雙鏈、環形、不完全閉合DNA。病毒最外層是病毒的外膜或稱衣膜(envelope),其內層為核心部分(core),核蛋白即是核心抗原(HBcAg),不能在血清中檢出。HBsAg陽性者的血清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3種顆粒,
病毒性丁型肝炎的簡介
丁型 肝炎 由HCV感染所致,HDV 是一種缺陷病毒,必需在HBV感染的基礎上才能復制,以慢性患者與攜帶者為主,慢性肝病患者肝組織中丁肝病毒抗原(HDVAg)檢出率約為5.33%-19.70%。其臨床表現及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相似,有報道重疊感染者能使原的 乙肝 病情加重,故應引起重視。
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機制
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較復雜,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機制也不盡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別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經口進入體內后,經腸道進入血流并到達肝臟,隨后通過膽汁排入腸道并出現糞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介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
病毒性肝炎--丙肝知多少?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等,部分患者會出現黃疸。在一些病人中,會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發展為肝細胞癌(HCC)。目前全球約有數億人感染肝炎病毒,每年造成幾百萬人死亡。在第六十九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
鴨病毒性肝炎的簡介
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傳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主要特征為肝臟腫大,有出血斑點和神經癥狀。在新疫區,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達90%以上。 鴨病毒性肝炎簡稱鴨肝炎,是由鴨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以肝臟呈現出血性炎癥為特征的急性烈性傳染病。1945年在美國首次發現本病,并命名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鑒別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是在肝炎臨床表現的基礎上結合流行病學史,并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標志物。 甲型肝炎確診的標記物是抗-HAVIgM陽性,通常在發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測出。乙肝肝炎確診的標記物是乙肝五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中至少有2-3項陽性(大三陽:HBs
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機制
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較復雜,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機制也不盡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別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經口進入體內后,經腸道進入血流并到達肝臟,隨后通過膽汁排入腸道并出現糞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
關于乙肝病毒性腎炎的介紹
一、病因 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后, 不僅會在肝細胞內復制,引起乙肝,它還會產生免疫復合物并沉積在腎組織內,致使腎小球基底膜發生病變。腎組織受到破壞,自然會影響原尿的過濾和重吸收功能,從而出現一系列腎炎癥狀。 輕者可有眼瞼浮腫、腰酸痛、周身乏力、尿黃、尿少等;重者可出現高血壓、血尿、肢體水腫;腎功
丙肝病毒暴露后,何時檢測丙型肝炎?
? 導語:一般來說,丙肝病毒(HCV)侵入人體后不會馬上產生抗體,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足夠的可檢測到的抗體。從病毒感染到能夠從血中檢測到抗-HCV的這段時間,稱為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在這段“窗口期”時間內,盡管血清抗-HCV陰性,但實際上血液內已經存在丙肝病毒的復制,并具有傳染性。? ?
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表現
雖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臨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病程有所不同,病程在6月之內的為急性肝炎,病程超過6月者為慢性肝炎,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現為急性肝炎 乙型 丙型 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現,并有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可能。需注意,由于病毒感染的潛隱性,對于乙型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妊娠與肝炎互為不利因素即肝炎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 對母兒可產生不良后果, 如妊高征、產后出血、胎兒窘迫、胎兒生長發育受限、早產、死胎、死產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而妊娠可以影響肝炎, 妊娠期新陳代謝旺盛, 胎兒的呼吸排泄等功能均需母體完成;肝臟是性激素代謝及滅活的主要場所,妊娠期胎盆分泌的雌、孕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概述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與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輸血和血制品傳播,與乙型肝炎的傳播方式相似。HDV與HBV重疊感染后,可促使肝損害加重,并易發展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本病呈全世界性分布,尤其意大利南部呈高度地方性流行,發展中國家HBsAg攜帶率
急性重癥病毒性肝炎的簡介
肝臟衰竭是急性重癥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表現,臨床上與AFLP極為相似,應特別注意鑒別。急性重癥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免疫學檢查往往陽性(包括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體檢測);轉氨酶極度升高,往往>1000U/L;尿三膽陽性。血尿酸升高不明顯,白細胞計數正常,腎功能異常出現較晚。外周血涂片無幼紅細胞及點彩細胞。肝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
HDV能否引起肝細胞特征性病變,各學者報告不一,多數認為丁型肝炎的病理特點為肝細胞嗜酸性變及小泡狀脂肪性變,伴以炎性細胞浸潤及匯管區炎癥反應。慢性HBV感染者重疊感染HDV后,有加重肝組織病變現象。但有報告,在慢性HBsAg攜帶者有慢性HDV感染其肝組織無明顯改變。在慢活肝與慢遷肝患者,重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