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巴基斯坦石油部向經濟協調委員會提出欲組建一個由各部委和有關單位成員組成的高層委員會,以提高巴基斯坦從卡塔爾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議價能力。巴政府高層稱,加速從卡塔爾進口液化天然氣意義重大,有必要設立一個價格談判委員會。 此前,這項進口談判分別由巴基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和卡塔爾液化天然氣公司主導,雙方已達成非約束性的合作意向書,下一步有關價格的談判將是重中之重。巴方曾派政府官員赴卡塔爾商討以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進口其液化天然氣,但卡塔爾作為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鮮有向外國提供折扣的交易記錄。 巴基斯坦在此時提出成立議價“國家隊”,表現出巴基斯坦政府對該筆液化天然氣進口大單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巴基斯坦實現能源供給多樣化努力的成果和挑戰。 加速能源供給的多樣化,是緩解巴基斯坦“電荒”的重要舉措。作為發電的絕對主力,巴國內火力發電廠多使用高爐燃油發電,國內石油資源的相對匱乏以及原油進口量的不足成為長期制約巴......閱讀全文
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之后,已有6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巴基斯坦正處在“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并通過“中巴經濟走廊”與中國相連接,自然吸引了眾多企業的關注目光。目前,中國能源企業在巴基斯坦的布局已初具成效,能源企業“走出去”進入集中放量階段。眾多能源合作項目中不乏
英國金融時報網18日報道稱,面對油價低迷、減排要求以及可再生能源崛起,能源巨頭紛紛轉向天然氣,期待這有助于它們在低碳的未來立足。 全球最大的浮式天然氣開采船用了8周時間被拖船從韓國一家造船廠拖到澳大利亞西北海岸近500公里外的海上,上月它在那里就位。 未來25年,這艘紅色船殼的“巨人”(長度
2015年12月14日,中亞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運營六周年。六年來,中國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進口天然氣1350億立方米,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建設起我國第一條陸上能源進口大動脈。迄今為止,我國從境外進口天然氣的管道僅有兩條,一條是起自土庫曼斯坦的阿姆河右岸,橫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直到中國新疆霍
德黑蘭消息:據報道,伊朗官員14日表示,伊朗已經取消了擬向巴基斯坦提供的5億美元貸款,這筆資金原本計劃用來幫助巴基斯坦修建伊巴兩國之間的天然氣管道。 伊朗石油部副部長馬杰迪14日表示,由于受到制裁影響,伊朗已經無法按照原定規劃,資助巴基斯坦修建其境內的天然氣管道,況且伊朗對此也沒有義務。此
巴基斯坦駐中國大使館日前在北京舉行巴基斯坦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推介會,近百名中國油氣行業代表與會。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表示,巴基斯坦積極響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希望通過加大“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共同加快推進“絲綢之路復興背景下的和平發展”。他認為,油氣行業合作可作為中巴經
伊朗工人在開工儀式上焊接管道 伊朗與巴基斯坦天然氣管道項目巴方段11日開工建設,兩國總統到場奠基。 談及美國先前施壓巴方取消這一項目,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說,兩國修建天然氣管道與伊朗核議題沒有關聯,一些西方國家無權阻撓。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與巴基斯坦總統阿西
美國雪佛龍公司位于波蘭的一處頁巖氣開采平臺,但美國的壓裂技術并不適用于波蘭地質。 31年前,喬治·米歇爾(GeorgeMitchell)和他的米歇爾能源公司的工程師們,一直在尋找從頁巖中提取天然氣的辦法。直到1998年,80歲高齡的米歇爾在水力壓裂技術上取得了成功,為美國頁巖氣革命奠定了基礎。
《金融時報》2月3日報道稱,伊斯蘭堡官方表示,巴基斯坦將在本月內與卡塔爾簽署價值25億美元的LNG供應協議,這將幫助前者應對電力供應危機。 長達12-20個小時的停電在巴基斯坦十分普遍,該國電力裝機僅為1.1萬兆瓦,電力缺口高達8000兆瓦。電力缺口致使巴基斯坦年均GDP損失高達135億美
巴基斯坦目前一共有兩個大型的核電站,一個是位于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附近的卡奴普核電站,一個是位于北部旁遮普省的恰希瑪核電站。巴基斯坦核管理局負責這兩座核電站的管理以及安全工作,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則負責核能源的研究和利用。 巴基斯坦第一座核電站,也就是卡拉奇附近的卡奴普核電站始建于1966年
2014年以來,國際能源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石油市場經歷了劇烈震蕩,價格全年下跌近50%。在美元強勢、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以及石油供給穩定的背景下,石油價格走勢依然不容樂觀。低油價不僅會引起全球能源結構的變化,還將影響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 6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
據路透社11月18日阿什哈巴德報道,土庫曼斯坦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周日在阿什哈巴德表示,土庫曼斯坦計劃明年開始世界第2大天然氣田Galkynysh氣田的天然氣生產,土庫曼斯坦將冒俄羅斯反對的風險開辟通往歐洲和亞洲的新的得到歐盟和美國支持的供應通道。 這名高級官員是在出席一次能源會議期間對媒體
目前,俄羅斯石油公司每年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線向中國出口1500萬噸石油。 在習近平與普京的共同見證下,中俄政府簽署了有關擴大原油貿易合作協議,以及有關天津煉油廠建設和運營合作協議,兩國石油領域合作由此邁出突破性的一大步。 俄羅斯石油巨頭――俄石油公司是簽字儀式上的主角:它與中石
根據世界主要能源公司英國液化天然氣集團發布的年度展望報告,2015年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量將增加1.22億噸,其中澳大利亞新增供應量占到一半以上。預計到2019年前,澳大利亞每年新增液化天然氣供應量5800萬噸,主要來源于在建的七個天然氣開采項目。 報告稱,這是4年來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首次出現
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大發展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高度,繼“一帶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是對傳統能源發展觀的歷史超越和重大創新,是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作出的重要
據印尼媒體報道,政府官員透露稱,今年上半年印尼的煤炭產量達到了1.5億噸,相當于國家今年總體目標的45.2%。印尼能源礦產部煤炭礦物資源局局長Thamrin Sihite周二表示,今年煤炭產量的總體目標為3.32億噸,但并沒有提供去年同期數據。Thamrin稱,上半年所產的這些煤炭中約有1.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繼續增長。該機構于日前發布了其年度出版物《能源、電力與核電預測(2050年前)》,同時刊登了國際原子能機構能源規劃專家給出的分析。 國際原子能機構每年都會針對全球核電發電量做出低值和高值預測。今年的低
法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在歐洲獨樹一幟。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加劇,近些年來,法國政府對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注,并且采取多項措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以期達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本人曾宣稱,法國要當全球“生態先鋒”。試圖構建“綠色大國”的整體規劃,是法國生態文明
中國社科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世界能源發展報告指出,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能源消費增速繼續放緩的大環境下,全球天然氣儲量、產量繼續穩定增長,消費增速有所回升,供需進一步寬松,價格大幅下跌,總體依然呈現供大于求局面。 全球天然氣儲產量繼續保持增長。目前全球范圍內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89萬億立
22日返回廣州的“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中巴首次聯合科考任務,兩國科學家對莫克蘭海溝開展了地質、生物與微生物等綜合考察。圖為神秘美麗的莫克蘭海溝海景“實驗3”號科考期間,科學家在莫克蘭海溝目標海域首次獲得第一手生物樣品。 經過12230海里的航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考船圓
新的天然氣出口產能在澳大利亞和美國上線后,液化天然氣(LNG)價格過去幾年降至新低,對LNG市場將崩潰的擔憂開始出現。 需求增長的原因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一份新報告稱,一些國家突然爆發的購買LNG的需求緩解了市場預期供應過剩的問題。這些國家都是全球LNG市場的新參與者,201
近日,2015年度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獎獲獎結果正式揭曉,表彰和激勵了在地質調查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促進了地質調查與科技工作的深度融合,成果效益高度彰顯。 據悉,2015年12月啟動評獎工作以來,共有70家單位申報了146項成果,經過資格審查、形式審查、專業組評審、綜合組評審、公示
“一帶一路”戰略正加速向具體操作層面推進。記者從多方了解到,作為對外合作“重頭戲”,能源專項規劃目前已擬定初稿,處于征求意見和完善階段。按照目前的思路,油氣合作將瞄準六大重點領域,包括推進“四個合作區”和“六個產業園區”,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辟新的海陸聯運航線,建設亞洲油氣主動脈,培
走過2017年,“怪獸級”颶風、史上最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讓我們見識到氣候變化這一“灰犀牛” 式危機的巨大破壞力,也見證了各國政府通過多邊合作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政治動力,以及社會各界的非國家主體用行動提供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年的時間,人們逐漸意識到無論跟氣候變化的影響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和北京市科委日前聯合召開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之“面向未來的能源結構技術創新與輻射帶動”實施進展:近兩年來,北京市科委布局五大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領域,支持了70余項科研項目(課題),多項成果直接應用于油氣、煤炭、核電等國家重大工程、“一帶一路”國際產能
在專項支持下,北京市推動了面向未來的能源關鍵技術和裝備的應用與轉化。 不久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之“面向未來的能源結構技術創新與輻射帶動”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 會上,中電普瑞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
試想一下:一條跨越整個亞洲的“能源高速公路”,通過超長距離的電力輸送通道,使能源完成跨國配置,同時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比例——這正是來自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的專家、研究機構,在2日于烏魯木齊開幕的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以下簡稱“亞歐博覽會”)期間,創造性地描繪出的一幅泛亞洲能源合作的前景圖。
非洲經濟大國尼日利亞自6月以來出現“電荒”,包括首都阿布賈、第一大城市拉各斯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屢陷黑暗。為了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當地居民不得不使用發電機。尼國電力部長齊奈都奈波更用“夢魘”來形容本國的電力短缺。 目前,尼日利亞電力總裝機約為6吉瓦,僅可滿足全國1.6億人口中的4000萬人的
關于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補充通知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繼續共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共收到項目申請149份。雙方分別初審并核對后,已發布初審通知。現接到巴方信函勘誤,最終
伊朗首座核電站日前開始裝載核燃料。這是伊朗自1974年起,經過36年的努力之后,終于開始利用核能,并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個擁有核設施的國家,同時伊朗也是繼巴基斯坦之后第二個擁有核能力的穆斯林國家。 據彭博社稱,該核電站位于伊朗南部城市布什爾(Bushehr)附近,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