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某媒體報道:越南平順省食品安全局檢查隊在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7月31日對35家食品銷售企業以及餐廳進行安全檢查。 此次檢查的不達標食品主要包括肉制品。不合格原因包括:使用已過期或變質的原料;貯存條件不符合要求,使用來歷不明的配料。具體信息如下: 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7月31日,越南平順省食品衛生安全檢查隊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共8家嚴重違反食品安全規定的私企業。因此,針對上不法行為,平順省食品安全局分別給予相應的罰款。具體,此次違反企業共被罰款近6千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2萬元),并且全部不合格食品已被銷毀。......閱讀全文
內容摘要 中新網近日報臺灣關東煮等食品非法添加變性淀粉。廠商為增加食品Q彈口感,在淀粉中添加未經核準的順丁烯二酸。長期超標食用該物質,將大傷腎功能。 時至今日,隨著臺灣含有毒性淀粉食品量不斷被查出,淀粉事件愈演愈烈,引起大陸及臺灣人民的廣泛關注,各家媒體對該事件轉載報道,消費者紛紛對
據臺灣"中央社"17日消息,17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宣布,標示純油的236件食用油都已驗完,確認50件不合格,總計2080噸不合格食用油,大部分將銷毀做成生物柴油。 17日中午臺灣地區純油標識檢驗報告出爐,新增1件銅葉綠素陽性產品,品項為福茂漢式原味橄欖油。在扣除重復檢驗、沒有廠牌的原料油
臺灣新北市飲料驗出大腸桿菌超標7倍。據臺灣媒體報道,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手搖杯飲料及冰沙”產品50件,其中田季發爺三重店初驗、復驗結果均不符規定,大腸桿菌群比標準高出7倍多,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條例”處3萬元(新臺幣)罰款。 衛生局除檢驗衛生標準外,另針對手搖杯飲料加驗防腐劑及甜味劑,發
17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宣布,標示純油的236件食用油都已驗完,確認50件不合格,總計2080噸不合格食用油,大部分將銷毀做成生物柴油。 17日中午臺灣地區純油標識檢驗報告出爐,新增1件銅葉綠素陽性產品,品項為福茂漢式原味橄欖油。在扣除重復檢驗、沒有廠牌的原料油等后,共檢驗 160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9日高雄市衛生局公布了市售米濕加工制品抽驗結果,結果發現米粉不合格率近兩成,其中一家面店的濕米粉同時被檢出防腐劑及漂白劑超標。 高雄衛生局最近抽檢高雄市市售米苔目、米粉、粄條等米濕加工制品48件,其中9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18.7%。 高雄衛生局說,不合格產品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衛生福利部8日表示,將自2015年7月1日起含10%以上果蔬汁需將原汁含量標出,含量不足10%或人工添加風味物質,也要標示。 按照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最新公告《宣稱含果蔬汁之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含10%以上果蔬汁產品須標示原汁含有率,例如:濃縮還原的柳橙汁、
毒淀粉流向供應圖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毒淀粉席卷全臺,臺“衛生署”昨啟動“○五二七食品安全項目”計劃,宣布七大措施;包括三天內清查淀粉制造廠及經銷商;即日起,所有淀粉類原料商需提供安全具結證明,小吃店等下游業者也需張貼安全證明,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檢舉獎金,提高至六十萬元(新臺幣,下同)。
據越南諒山警方提供的信息:6月初,該單位進行安全檢查時發現6噸走私變質豬內臟。具體信息如下: 2019年6月12號,越南涼山省經濟警察隊在中越邊境地區,高祿縣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600公斤豬內臟裝在10個編織袋里。雖然該貨物已被冷凍保存,但肉眼可見許多地方已發霉變質,且司機未能提供此批貨物的
5月28日,臺北市衛生局免費為民眾檢測食品中的塑化劑。 為讓消費者安心,臺灣超市都要求廠商提供其產品的安全證明。圖為5月30日,7-11超市在店內貼出安心聲明。 臺灣食品業的塑化劑地震波還在島內持續擴大,遭難的食品行業已從最初的飲料業流向面包、餅干、蛋糕等烘焙業。另有
來自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的數字表明:截至今天中午11時,全臺涉及塑化劑風波的廠商已增加到242家,被列管的產品達到809種。 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除了食品和飲料被查出塑化劑,臺灣“生達制藥”
來自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的數字表明:截至今天中午11時,全臺涉及塑化劑風波的廠商已增加到242家,被列管的產品達到809種。 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除了食品和飲料被查出塑化劑,臺灣“生達制藥”生產的抗胃酸劑“保胃懸乳液”和“中國化學”生產的胃藥“益胃片”也
意大利改變傳統的由不同行業的行政部門分別垂直監管食品安全的做法,采取“分領域,全方位,整體管理”的食品安全戰略,從食品鏈的源頭著手,對生產、加工、進出口、倉儲、運輸、銷售每一個環節均進行全方位監控 上個世紀80年代,意大利實現工業現代化之后,假冒偽劣食品事件層出不窮,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為
越南某媒體報道:2019年8月12號上午,越南涼山省市場監管隊對車牌號為29H -165.71的卡車進行檢查,當場收集:156瓶醬油、540袋鹵雞爪、345瓶酸奶、276罐啤酒。貨值約達2000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6000元)。 在檢查過程中,貨主不能提供此批貨物的發票和相關憑證。 因此
近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屢次爆發食品安全事件。最近的大統食用油摻假事件,更是將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推到大眾面前。臺灣當局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管理失位不僅使臺灣民眾暴露在黑心食品的危險之下,馬英九及其施政團隊更是面臨不少外界的指責。在此背景下,臺灣行政機構成立“跨部會食品安全稽查及取締聯合小組”,試圖通過行政
"民以食為天",說明了食品的極端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腦康復醫院院長郭新志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威脅,而且對國民經濟造成損失并影響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郭新志代表表示,"民以食為天",說明了食品的極端重要性。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千家萬
越南某媒體報道: 越南北江省食品衛生安全局的檢查隊在8月26日至9月6日對35家食品加工和銷售企業及餐廳進行衛生安全檢查。 此次檢查的不合格產品主要涉及肉制品、調料及糕點。據悉,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使用來歷不明的原材料、某些食品產品已經過期、不合格貯存條件。 具體信息如下: 2019年
據臺灣媒體消息,1日,臺灣兩家麥當勞炸油被查出酸價過高。當地衛生局要經營者限期改正,否則最高可罰新臺幣30萬元(約合6.4萬人民幣)。 臺灣臺北縣1日公布1月快餐店炸油抽驗結果,麥當勞汐止、土城兩分店被驗出酸價過高。1月7日,檢測部門共抽驗麥當勞(2家)、達美樂、肯德基及拿坡里,結果19日
越南何靜省食品衛生安全部檢查隊在2019年4月22日至2019年5月15日對48家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及餐廳進行檢查。 此次檢查的不合格產品主要涉及肉制品和甜品。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使用來歷不明的原材料;某些原料已經過期;混合保管熟食和生肉品。 具體信息如下: 2019年4月22日至
巴新消費者獨立競爭委員會代理首席執行官葛羅羅表示,根據巴新食品衛生法案,從本周日開始禁止無英文標簽食品在巴新出售,禁令有效期12個月,違者將面臨10萬基納罰款或者2年監禁的處罰。葛表示無英文標簽食品對于巴新消費者了解食品信息造成障礙,對他們健康存在潛在威脅,可能造成過敏等嚴重后果;消費者獨立競爭
據越南農業農村部信息,今年的上半年,除了積極傳播和宣傳關于確保食品安全問題。此外,越南農業農村部與各地相關部門增加了對食品質量檢查及監督。 據悉,各相關部門已處理2500起關于違反食品衛生安全案件。同時,越南相關部門對抽查的所以違法企業以及個人作出了不同的處罰規定。總罰款金額為96.3億越南
越南北江省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稱:該機構近期對食品相關產品進行安全執法檢查,相關結果通告如下: 檢查時段:2019年9月2日至2019年9月11日; 檢查范圍:食品產品; 主要不合格原因:食品原料來源不明;儲存環境不達標等。 處罰結果:食品衛生安全部檢查隊發現49家違反食品安全規定
近一段時間以來,對食品中菌落總數檢測超標的情形該如何查處,在監管人員中產生了很大的爭論。 有觀點認為此種情況違反了《食品安全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三項,應依據該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二款進行處罰。例如,上海市食藥監局于2016年3月1日答復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時稱“監督抽檢發現集體用餐配送膳食
2011年爆發塑化劑至今年5月的淀粉事件,臺當局都稱始料未及,這回臺灣三大油廠商長期魚目混珠,以低價混油欺騙消費者,臺當局還發給這些廠商優良獎章,使公信力蕩然無存。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刊文指出,臺灣美食的聲譽不僅摧毀殆盡,連食品安全信心也幾乎全面崩潰。 2011年爆發塑化劑至今年5月的毒淀粉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高雄市衛生局今天證實正義油品公司已經在21日繳清新臺幣5000萬元的罰款,這是臺灣地區“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最高的罰款。 衛生局長何啟功今天表示,高雄市在13日依法裁處正義公司因制油摻偽造成食安重大危機,高雄市依法重罰。 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魏任廷說,正義公司是在
近年來,一些餐館將餐具封上塑料膜稱消毒餐具提供給消費者。記者在河南、云南調查發現,一些餐具消毒企業,污水橫流、蒼蠅亂飛,臟水循環使用,用抹布擦擦就封口,所謂的消毒餐具并不干凈。 這樣的新聞不僅僅影響我們的食欲,還有對執法與監管的信任與擔憂。按基本的市場常識,只有在
專家解讀超市自制食品抽檢指標 口味多樣的拌菜、熱氣騰騰的饅頭、香氣四溢的蛋糕、金黃酥脆的烤鴨……如今,在蓉城的大小超市里,這些品種齊全、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的自制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可這些外表光鮮的食品就真的表里如一嗎?
臺灣地區"行政院衛生署"已于2011年發布公告,對于重復性使用的塑料類水壺、一次使用的塑料類食品器具等食品容器,要求標示相關事項。 為確保食品衛生安全,臺灣地區決定進一步擴大實施標示對象,"行政院衛生署"于2013年6月10日發布署授食字第1021301138號公告,未來對于重復性使用的塑
黑化學制劑、工業原料都成了食品添加劑 “毒淀粉”重創臺灣美食形象 順丁烯二酸酐、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這些普通人完全沒聽說過的工業原料、化學物質,最近曝出竟被臺灣不法廠商加入淀粉等食品中。順丁烯二酸酐化制淀粉,臺灣食品衛生主管部門稱之為“問題淀粉”,媒體則不客氣地稱為“毒淀粉”。幾天
浸泡豬頭的大鍋里熬著瀝青和松香,幾年不換一次水;剔出來的豬頭肉和豬耳朵堆在地上,作坊臟得如同廁所……假如你親自看到生產和查處過程,這種豬頭肉你還敢吃嗎? 前天上午,江北區出動258名執法人員,查封了17家豬頭肉作坊。沒收了600公斤豬肉,砸爛17個大灶,暫扣了1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于4月24日出臺,其中第69條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根據新法,對于未按規定進行標示的,沒收違法所得和生產工具、設備、原料等,最高可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但是,對于上述規定的可行性,質疑聲音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