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長世界海洋日強調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建設海洋強國,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守護藍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劉賜貴表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宗旨,包含物質生產、社會制度、思想觀念三個層面。維護自然再生產能力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修復我國近岸受損生態系統是當務之急,須標本兼治。必須建立系統完備、科學有效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增強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201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的主題是“建設海洋強國”。紀念大會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主駕駛付文韜、中國海軍亞丁灣護航編隊官兵等個人、團體獲得“2012年度海洋人物”稱號。這些獲評的海洋人物里,有在國家海洋科考和高科技試驗一線長期承擔特殊任務的技術人員和科考工作者,有守護祖國孤島的普......閱讀全文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一起守護“地球之肺”
浩瀚海洋是生命最初的搖籃,孕育著地球上超過半數的生命。海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和氣候調節器,產生了人類呼吸所需一半的氧氣,通常被稱為“地球之肺”。 然而,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環境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干擾,海洋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等多個機構
建生態補償機制-守護“中華水塔”
老家在金沙江邊的尼瑪澤仁委員,時刻牽掛著家鄉的發展和變化。“雖然國家在1998年停止天然林砍伐,實施了系列生態保護工程,但隨著各類開發行為的增多,高原生態環境狀況仍不容樂觀。” 尼瑪澤仁關注的川西藏區生態問題,關系著國家生態安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30余名駐川全國政協委員站在
守護綿延后世的生態長江
長江,這條蜿蜒萬里的母親河,從遠古流向未來,對中華民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兒女心靈的圖騰。無論是在觀念里還是在現實中,長江的漲落榮枯,長江沿岸的富庶進步,都讓中華兒女魂牽夢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謀劃
世界海洋日|守護蔚藍,水平臺與你同在
2009年6月8日這一天,被聯合國確認為首個“世界海洋日",愿景是世界各國都能借此機會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今年的6月8日已經是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在發表致辭中指出:個人和團體都有義務保護海洋環境,認真管理海洋資源。致力于提供保障水
如何守護核輻射區生態安全
“我國鈾礦山(包括放射性較高的非鈾礦)、核電站、西北核試驗場下風向等地區可能影響面積約達5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0.5%左右。”這是記者在日前于北京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618次學術討論會上獲知的數據。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這些區域生態安全面臨的種種威脅。為此,此次會議執行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
海南省:用鐵軍精神守護生態島
京津冀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有他們捧回的“光榮榜”;檳榔土法熏烤聯合交叉執法,有他們夜以繼日的拼搏;查處環境違法企業,有他們揮灑的汗水……如果說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是一棵不斷茁壯成長的“大樹”,那不斷完善的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則是這棵樹的有力“守護者”。 日前,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公布的一組翔
恢復生態功能-守護千年鹽湖
在盛夏時節走進運城鹽湖,幸運的游客可以看到阡陌縱橫的鹽畦在陽光下七彩斑斕,巨大的鹽湖仿佛一個天然的調色盤。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主任孫冬青解釋,得益于2020年退鹽還湖的相關政策,古老的鹽湖得以休養生息,這才出現了七彩斑斕的美景。 5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前往陜西途中,考察了
湖州市檢驗檢疫部門積極守護生態安全
“全氮和有效磷指標都比較正常,速效鉀明顯偏低,建議針對性補充鉀肥。重金屬砷雖有檢出,但遠低于國家標準gb15618-1995中三類土壤應滿足的標準限量值……”日前在湖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實驗室里,技術員潘建君簽發了一份土壤樣本檢測報告。 近年來,許多監管職能部門和企業單位對土壤、水質等項
打造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
?青島市人大代表于仁成? ?海洋所供圖近日,青島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青島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于仁成表示,作為海洋科研人員,聽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報告的內容如此完善,對今后五年青島的發展方向做了非常完整的規劃,描繪了未來青島的
我國要為海洋生態劃紅線-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罩上“保護罩”,開出“提醒單”,建起“防火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不菲成就,這種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麗海洋”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 在剛剛召開的年度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新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說,過去一年海洋綜合管理進一步強化,已確定了
國家海洋局長世界海洋日強調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建設海洋強國,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守護藍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劉賜貴表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
扼住海洋生態環境惡化根源
我國海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5個問題,包括海洋資源退化、海洋生態環境惡化、海洋權益形勢嚴峻、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不足、海洋產業布局缺乏系統性。它們是中長期內制約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 海洋資源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長期以來由于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部分海洋由于過
山東實施海洋生態紅線管理
“我們嚴格環境準入,對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保規劃和海洋生態紅線管理的海洋開發活動,實施一票否決。目前,正在組織修編《煙臺市海域使用規劃》、《煙臺市海洋生態紅線區規劃》、《煙臺市海岸保護利用規劃》等規劃,對生態系統敏感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進行保護,對開發活動的內容、方式和強度進行約束。”近日在
“蟲師”護林記:以自然之力守護生態平衡
中新網長春10月30日電 (李丹)“森林有國界,生態保護不分國界。”在與美國、加拿大、瑞典等國專家的合作過程中,“70后”森林病蟲害防治專家宋麗文深刻感受到,森林的生態功能是服務于全人類的。 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宋麗文,是一名“蟲師”。每年有一半時間,她都奔忙在山林里,收集標本、誘
守護科技倫理就是守護創新活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35.shtm4月4日,科技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對《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意見的公告,提出建立倫理高風險科技活動清單制度,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部分前沿探索在清單之列。該公告一經發出,引發科學技術界
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
? 3月19日電,國家海洋局19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但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 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管轄海域海水環境維持在較好水平,夏季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6
模擬海洋微生物生態系統創建仿生海洋電池
生物光伏是一種綠色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合成微生物組正逐漸成為生物光伏新的發展形式。具有光電轉化功能的海洋微生物生態系統,可以視為一個由太陽能充電的“海洋電池”。位于水柱層透光區的光合微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固定二氧化碳,把電子存儲到有機質中;位于沉積層的兩類異養微生物(初級分解者和終端消費者
海洋局擬制定《海洋生態損害國家損失賠償辦法》
記者今天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該局正擬制定《海洋生態損害國家損失賠償辦法》,明確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索賠要求不影響其他部門、企業和個人依法提出的其他索賠要求。 據了解,國家海洋局近日召開局長辦公會議,研究制定《海洋生態損害國家損失賠償辦法》;印發《關于加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建設有關工作的通
山東率先劃定全海域海洋生態紅線
近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山東省黃海海洋生態紅線劃定方案(2016年~2020年)》。山東省黃海海洋生態紅線劃定后,連同之前劃定的渤海海洋生態紅線,標志著山東省已在全國率先完成全海域海洋生態紅線劃定工作。 據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建立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是貫徹落實黨
又一海洋生態重點研發項目完成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南海重要島礁及鄰近海域生物資源評價與生態修復”項目完成本年度綜合航次任務。 該項目組織實施完成了最后一批硨磲、珊瑚、海藻和海草等固礁護礁生物在西沙群島的移植放流,對該區域的生態種群的恢復和生物資源進行了采集和評估;安置了水下監控設備,可
山東出臺全國首個海洋生態補償辦法
日前,經山東省政府同意,山東省財政廳、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印發《山東省海洋生態補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3月1日起施行。《辦法》共分5章26條,分別對海洋生態補償的概念、范圍、評估標準、核定方式、征繳使用等進行了明確,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制度創新,同時也是目前全國首個海洋生態補償管
共筑智慧海洋科研生態圈
喬方利? ?海洋一所供圖 海洋/氣候數值模擬與機器學習融合示意圖??海洋一所供圖 海洋在氣候變化中起控制性作用,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也是重要性災害性天氣臺風的誕生地。海洋具備巨大的熱含量,是最大的氣候調節器,人類活動引起全球熱量增加的90%以上進入了海洋,可以說,如果沒有海洋這個巨
首個全國生態日,島津先進質譜技術守護“藍天碧水凈土”
導讀?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7月17日至18日在京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會議指出,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出版《計量海洋生態學》
近日,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員王友紹編著的《計量海洋生態學》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據了解,計量海洋生態學是海洋科學中一門全新的交叉學科。該書以計量海洋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貫穿始終,對我國熱帶(如西沙)、亞熱帶(如大亞灣、珠江口)以及大西洋(西北臂)典型海域環境與生態學變化特征
國家海洋局:南沙島礁擴建不會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國際在線消息: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中國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上的建設將于近期完成陸域吹填工程。針對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由土木工程、海洋工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地質水文等專業的院士和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進行了科學論證。 一、工程建設堅持生態環保理念 南沙島礁擴建工程堅持“綠
Ecotoxicology專刊發表南海海洋所海洋生態研究成果
7月21日,20篇“國際生態毒理研討會”(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會議論文,在國際著名的Ecotoxicology雜志上以專刊(Special Issue: South China Sea Ecotoxicology)的形式發表。作者來自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香港大學
靠法治-強制度-重落實-守護生態打出1+6組合拳
2015年,中央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會同有關部門,推出了“1+6”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組合拳”。“1”就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6”包括《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
我國建立海洋生態質量通報制度
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關于建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通報制度的意見》,實施面向沿海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通報制度。通過對海洋環境突出問題和熱點問題進行信息發布,督促沿海地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遏制海洋環境惡化趨勢。 根據意見,通報制度實施的主體是國家、省級海洋主管部門,通報的對象是沿海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莫忘海洋生態
“這兩年,我走訪了多個渤海漁村,深深地體會到津冀港口近岸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堪憂。”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唐山市政協副主席胡萬寧建議,把海洋生態修復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設立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先行先試進行海洋生態修復。 胡萬寧建議,在唐山設立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選擇具有典型性的
海洋快速酸化威脅北極生態系統
日前公布的一項國際調查表明,北極生態系統一直承受著冰川以空前速度消融的壓力,而現在又面臨著另一個潛在威脅――海洋的快速酸化。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該調查報告稱,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轉為以碳酸的形式進入海洋且濃度越來越大,導致海洋酸化,使得貝類和蟹類難以形成它們的外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