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辦公廳 中央組織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暨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推薦選拔工作的通知 國科辦政〔2016〕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黨委組織部、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辦公廳(室),各有關單位: 根據《關于印發〈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的通知》(中組發〔2012〕12號)、《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實施方案》(國科發政〔2011〕538號)等文件精神,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的部署要求和國家“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的工作安排,現就做好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暨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推薦選拔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1. 堅持向科研一線和企業科技人才傾斜。重點支持在科研一線潛心研究的科技人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不參加申報。對來自企業的領軍人才和創新......閱讀全文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2019國際遺傳與表觀遺傳精準醫療論壇會議 中國?溫州 2019.4.19-21 2019國際遺傳與表觀遺傳精準醫療論壇會議將于2019年4月19日至21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育英學術館舉辦。 “國際遺傳與表觀遺傳精準醫療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Genet
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授牌儀式現場。 【強國密碼】 日前,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科學家工作室將由國家“萬人計劃”杰出人才擔任首席科學家,采取“一事一議,按需支持”的方式,對其從事的戰略性、原創性研究予以特殊支持。 1.聚焦前沿突出高端 遴選標準 合理
199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了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百人計劃”。該項目原來計劃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中,從國外吸引并培養百余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 20年彈指一揮間,“百人計劃”已經吸引、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遠遠超過“百人”的數量級,為中國科學凝聚
“帽子”滿天飛 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培養一支潛心科研的高素質青年科技隊伍至關重要。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紛紛推出各種人才計劃,在吸引、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帽子”過多過亂,其引發的負面效應也日益凸顯。 科技界的
科技部日前發布了2016年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的結果。6月29日,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工國重室”)在本次評估中獲得了“優秀”的好成績。 作為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
中國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萬人計劃”)第一批入選名單于近日正式發布。 “萬人計劃”的由來,還要從“千人計劃”說起。2008年底,中央啟動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目前已累計引進近4000人,其中包括40多位發達國家的科學院院士等世界頂尖科技領軍人才。 作為中國國
國科發計〔2011〕6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
近日,科技部下發了2018年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平臺申報推薦工作通知,對申報范圍、申報條件、申報渠道及相關要求做了介紹,通知原文如下: 科技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平臺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 國科辦政〔2018〕5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
——記錄行業的點點滴滴 【導語】光陰似水,歲月如梭,2013年已悄然離去;回望2013年,有欣喜、有榮耀、有失落、有彷徨。“霧霾”“鎘大米”“轉基因食品”“單獨二孩”“土豪”“中國大媽”“嫦娥三號”“比特幣”“斯諾登”“房姐”等被評為十大網絡熱詞。還有更多熱點事件,中國新領導班子
2018年頒獎典禮15日晚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教授獲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則授予上海交通大學張杰教授領導的激光強場物理團隊。兩者分別獲得獎金人民幣一百萬元。 當晚,求是科技基金會主席查懋聲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
在剛剛閉幕的今年浙江兩會上,省長李強公布了今年政府要做的十件民生實事,治理霧霾被擺在首位。如何借助科技手段防控、治理霧霾成為近年來大眾關注的焦點。1月13日,由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承擔的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社會發展項目“浙江省城市區域霧霾天氣防控研究”通過專家驗收。據悉,該項目是浙江省內首
會議全景圖 7月21日至22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度夏季PI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密云召開。實驗室名譽主任梁棟材院士、楊福愉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張亞平院士、隋森芳院士、李林院士、王志珍院士、饒子和院士、常文瑞院士、王大成院士、徐濤研究員、許瑞明研究員,以及實驗室研究組長、學術
1月25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在該院2018年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林科院院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為目標,凝心聚力研制出杜仲、毛竹、農林生物質降解關鍵技術等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并且在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推動林業扶貧惠民、大型科技對接、技術培訓、科普活動等推廣
12月22日,依托南開大學建設的“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接受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評估。 校黨委書記魏大鵬、校長龔克會見了現場考察評估專家組一行。副校長許京軍、嚴純華出席了在津南校區綜合實驗樓舉行的現場考察會。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相關學院師生代表以及學校科技處負責人等參加了會議。
12月22日,依托南開大學建設的“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接受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評估。 校黨委書記魏大鵬、校長龔克會見了現場考察評估專家組一行。副校長許京軍、嚴純華出席了在津南校區綜合實驗樓舉行的現場考察會。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相關學院師生代表以及學校科技處負責人等參加了會議。
“他們使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因而也是整個中國,牢牢地在量子計算的世界地圖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英國《新科學家》雜志曾這樣評價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領導的團隊。 潘建偉的團隊是中國科大量子調控領域四個主要團隊之一。所謂量子調控,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去操縱光子、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的狀態和相互作用
5月22日,科技部組織專家在北京召開“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驗收會。專家組聽取了建設驗收匯報,審查了有關資料,現場考察了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狀況,觀看了平臺演示,進行了質詢和討論。 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于2011年10月經科技部批準開始建設
○神九飛天,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圓滿成功,展示“中國精度” ○蛟龍入海,載人下潛成功突破7000米,刷新“中國深度” ○大橋飛架,穿山越海,不斷書寫世界紀錄,彰顯“中國跨度” 一系列令國人自豪、讓世界矚目的自主創新成就,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的標志性成果。 2006年1月9
近日,一則喜訊從京城傳到蘇州工業園區,蘇州納米技術國家大學科技園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正式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 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產業方向為主題的大學科技園,改變了以往大學科技園的認定模式,明確了產業方向,是我國首個以專業化為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園。 模式的變化預示了什么? 變
70后工程師王廣金:打破國外壟斷,保障中國核電安全 日前,中組部公布了“萬人計劃”首批名單,我省共有7人入選。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的羅先剛入選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的王廣金,電子科技大學的彭倍、周濤、李強,西南財經大學的尹志超、劉軍強入選了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今天,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候選人,共有10位青年學者入選。 10位青年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都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學者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0位杰出青年學者名單如下:鄢社鋒 鄢社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10月25日,在BCIEA2019召開之際(相關報道: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召開,近百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報道了此次論壇。論壇現
10月19日,在“第二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WSS)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上,由河海大學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共同出資1000萬人民幣作為種子基金,依托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的“一帶一路”水與可持續發展基金正式啟動。“一帶一路”水與可持續
蘭州,南北濱河大道車水馬龍,黃河百里風情線蜿蜒飄逸,一座現代化都市律動著飛速前行的決心。前行的步伐里,沒人會忘記,在共和國“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下,曾有一批建設者云集于此,用智慧和汗水讓這座荒灘古城顯出生機。 這批建設者中,有中國科學院的身影。1958年,為帶動我國西部石油工業的發展、滿足“兩
2015年9月19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一場科技獎的頒獎儀式正在舉行。在場的有包括楊振寧在內的不少科技界的大腕。當天,施一公作為嘉賓應邀到場,他一直坐在觀眾席上,并不是這次活動的主角。然而活動一結束,他瞬間被潮水般的人群包圍,年輕的學子們一臉興奮地排隊等待與他照相、索要簽名。施一公
34歲的楊波感受到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前開個評審會動輒三四天,現在短短一天就能了事。這位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感慨道:“真是把時間還給我們了。” 楊波的感慨并非個案。在科教界,有句話流傳頗廣:“不是在參加評審,就是在參加評審的路上”。 這樣的調侃折射了一個遭受諸多詬病的現實情況——科教
【導語】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2014年即將結束,回首昨天依然歷歷在目。時代在進步,每一年都有著新的熱點出現,”整個人都不好了”“也是蠻拼的”“畫面太美不敢看”“你家里人知道嗎?”“也是醉了”“就這么任性”“約不約
“千萬人才來相聚,共話漳州新發展”。4月11日上午,由科技部人才中心、人社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福建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科技廳、省海洋漁業廳、省僑聯,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科技領軍人才地方行暨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人才項目資本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