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1歲。2013年5月因全口牙齒嚴重磨耗影響咀嚼及美觀就診。夜磨牙習慣。頜面部基本對稱,I類骨面型,上頜中線左偏3mm,下中線正,面下1/3垂直距離明顯降低,開口度、開口型正常,雙側顳下頜關節彈響。雙側第二磨牙為完全遠中關系,前牙區深覆牙合Ⅲ°,覆蓋正常,上頜前牙舌傾。 全口牙齦無明顯紅腫,牙周狀態尚可。626 62缺失,牙槽嵴較低平;2缺牙間隙過小;除875 57外,其余牙重度磨耗至牙本質層;77反牙合(圖1)。 圖1治療前面像及口內咬合照片 CBCT示:雙側關節髁突均位于關節凹后位,雙側關節骨面形態正常。曲面斷層片示:8水平方向、8呈垂直方向埋伏在牙槽骨內。頭顱側位片示:低角,骨性I類,下頜骨發育不足,上下前牙舌傾(圖2)。 圖2治療前CBCT示顳下頜關節曲面斷層片及頭顱側位片 診斷:牙性錯頜畸形:安氏Ⅱ類2分類骨性錯頜畸形:I類;牙列重度磨耗;上下牙......閱讀全文
?患者,男性,41歲。2013年5月因全口牙齒嚴重磨耗影響咀嚼及美觀就診。夜磨牙習慣。頜面部基本對稱,I類骨面型,上頜中線左偏3mm,下中線正,面下1/3垂直距離明顯降低,開口度、開口型正常,雙側顳下頜關節彈響。雙側第二磨牙為完全遠中關系,前牙區深覆牙合Ⅲ°,覆蓋正常,上頜前牙舌傾。?全口牙齦無明顯
?患者,男性,75歲。2016年10月因全口牙齒嚴重磨耗,咀嚼疼痛影響進食就診。頜面部基本對稱,顳下頜關節無疼痛,活動度對稱,開口度開口型正常。咀嚼肌無壓痛,牙齦質地顏色正常。前牙區覆蓋正常,深覆牙合Ⅲ°(圖1),下前牙切端咬合于上頜腭側牙齦。4321 1234重度磨耗,可見淡黃色牙本質外露,邊
牙齒磨耗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會導致臨床冠變短,垂直距離降低,面下1/3變短,顳下頜關節疾病,咬合關系不穩定,咀嚼效率下降等諸多問題,給修復工作帶來很大困難。該文主要探究固定-活動聯合咬合重建修復牙齒重度磨耗及牙列缺損患者的效果,選取1例2016年3月于漢中市口腔醫院就診的上頜牙齒重度磨耗合并
?患者,女性,23歲,自替牙期發現牙齒有縫前來就診。現刷牙每日2次,每次2-3min,改良Bass刷牙法。使用牙線。否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否認過敏性疾病,否認肝炎,結核病等傳染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無特殊。患者口外、顳下頜關節及口內軟組織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22過小畸形,Ⅲ滯留,3在
1.2治療經過?患者全口牙齒齦上超聲潔治,局部牙齒齦下刮治,3%過氧化氫沖洗,上碘甘油。牙周治療后2周,46去腐后達釉質層,隔濕干燥,進口玻璃離子(3M,美國)充填,調牙合;拆除患者23、65、31、41、42不良修復體,去除殘留粘結劑,制作臨時冠(DMG?Luxatemp-Handmix,德國);
1.4治療結果?患者前牙恢復正常覆牙合、覆蓋關系,后牙完全遠中牙合,牙齦形態自然協調,患者對美觀和功能的治療效果均滿意。2年后隨訪,24種植體骨結合良好,無明顯骨吸收;14種植體根部1/3近中出現小面積陰影,余未見明顯異常,種植體無松動,口內牙冠及牙齦無異常。2年后隨訪的頭顱側位片、曲面斷層片、患者
先天缺牙是指牙胚形成過程中未能正常發育而導致的牙齒部分缺失、牙列不完整,對患者的面部美觀和生活質量都會帶來嚴重影響。治療成人牙齒錯牙合畸形經常會采用修復正畸聯合治療方案,通過正畸治療關閉間隙、集中間隙或保持間隙,以種植義齒或其他義齒修復缺失牙。現報道1例先天缺牙、牙體缺損伴牙列不齊的病例,通過正畸、
?牙周炎是一類侵犯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其主要特征為牙齦炎癥、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松動。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數據顯示,我國45歲以上的人群,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問題。臨床主要表現為患者前牙呈扇形移位散開,出現間隙、伸長,甚至脫落,不僅影響患者的咀嚼和發音,還嚴重影響患者的美觀。
牙周炎易復發,所以治療后需行完善的牙周支持治療。患者有牙周病和錯牙合畸形,并伴有咀嚼功能不佳、牙齒磨耗等癥狀,需多學科聯合修復。牙周治療是前提,只有穩定的牙周,才可進行下一步的正畸修復治療,當牙周穩定,通過正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覆牙合覆蓋及打開咬合關系,最終通過貼面冠微創修復方式重建患者的咬合,恢
先天缺失牙最常見于女孩并且在前牙區,下頜切牙先天缺失發生率為2.71%,下頜切牙缺失的部位,多數為中切牙。臨床上目前對于先天缺失牙尚無理想清晰的治療方案。本文報告了一例年輕患者下頜中切牙先天缺失,間隙過小且頰舌側水平骨量不足,通過正畸與種植修復聯合骨劈開治療的病例,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1)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