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根據病史(膽囊、膽管或胃、十二指腸手術史),術后發熱、腹痛和黃疸,輔以B型超聲、CT、內鏡、膽道造影、ERCP或PTC、細針穿針(FNPTC),即應考慮到術后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可能。對疑有Oddi括約肌狹窄或功能紊亂者可做嗎啡-新斯的明激發試驗。ERCP和FNPTC檢查后仍有少數患者原因不明,診斷困難。......閱讀全文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根據病史(膽囊、膽管或胃、十二指腸手術史),術后發熱、腹痛和黃疸,輔以B型超聲、CT、內鏡、膽道造影、ERCP或PTC、細針穿針(FNPTC),即應考慮到術后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可能。對疑有Oddi括約肌狹窄或功能紊亂者可做嗎啡-新斯的明激發試驗。ERCP和FNPTC檢查后仍有少數患者原因不明,診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診斷
根據病史(膽囊、膽管或胃、十二指腸手術史),術后發熱、腹痛和黃疸,輔以B型超聲、CT、內鏡、膽道造影、ERCP或PTC、細針穿針(FNPTC),即應考慮到術后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可能。對疑有Oddi括約肌狹窄或功能紊亂者可做嗎啡-新斯的明激發試驗。ERCP和FNPTC檢查后仍有少數患者原因不明,診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生化檢查 可作白細胞計數、血尿淀粉酶、肝功能、谷丙轉氨酶、γ-谷氨酰轉肽酶等檢查。 2.靜脈膽道造影 由于受肝功能影響,肝內外膽管顯影欠佳,診斷意義不大。 3.B型超聲 操作簡便、快捷,有診斷價值,可發現膽管擴張、膽石、膽道腫瘤、胰腺炎等。但有局限性,不能顯示膽系全貌及全部病征。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簡介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PCS)系由于膽囊切除術后所出現的與膽系病變有關的臨床癥候群。也稱膽囊摘除后遺癥、再發性膽道綜合征。一般認為膽囊切除后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病人可出現一過性癥狀,可很快消失,不到10%的病人可因癥狀持續而需要積極治療。
關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本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術中對膽管的損傷 膽囊和肝外膽管有較大的解剖學變異,或術者經驗不足,在術中損傷肝外膽管,導致術后的膽管狹窄,少數繼發于術后的膽管周圍感染而造成膽管的損害或閉塞性膽管炎。 2.Oddi括約肌狹窄和縮窄性Vater乳頭炎術后 造成這些病理變化可能與合并膽總管結石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概述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PCS)系由于膽囊切除術后所出現的與膽系病變有關的臨床癥候群。也稱膽囊摘除后遺癥、再發性膽道綜合征。一般認為膽囊切除后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病人可出現一過性癥狀,可很快消失,不到10%的病人可因癥狀持續而需要積極治療。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病因
1.術中對膽管的損傷 膽囊和肝外膽管有較大的解剖學變異,或術者經驗不足,在術中損傷肝外膽管,導致術后的膽管狹窄,少數繼發于術后的膽管周圍感染而造成膽管的損害或閉塞性膽管炎。 2.Oddi括約肌狹窄和縮窄性Vater乳頭炎術后 造成這些病理變化可能與合并膽總管結石,特別是泥沙樣膽紅素結石或局
怎樣預防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
多數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可以預防并能得到早期治愈。 1.積極開展中西結合治療膽系疾病,掌握好手術適應證,盡可能減少急癥膽道手術,選擇好手術方式。 2.普及膽道影像診斷方法,充分了解膽道病理改變。膽道造影、膽道鏡檢查、膽壓測定等有助于提高膽道手術的治療效果。 3.我國肝內膽管病變較為罕見,手術
手術療法治療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介紹
1.適應證 ①反復發作的較大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壺腹嵌頓結石、膽管狹窄合并膽管結石。 ②膽管狹窄反復發作膽道感染,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③Oddi括約肌狹窄,慢性胰腺炎伴壺腹部或胰管梗阻。 ④膽囊管遺留過長,形成有炎癥的小膽囊。 ⑤藥物難以治愈的膽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潰瘍病等。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在膽囊切除術后數周或數月,出現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適,常呈隱痛或鈍痛,有壓迫感,重者可因膽道感染向上擴散,出現寒戰高熱,黃疸。其性質不同于術前的膽絞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惡心、腹脹等,偶有膽管痙攣而呈絞痛發作。與進食,尤其高脂飲食有關。
簡述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在膽囊切除術后數周或數月,出現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適,常呈隱痛或鈍痛,有壓迫感,重者可因膽道感染向上擴散,出現寒戰高熱,黃疸。其性質不同于術前的膽絞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惡心、腹脹等,偶有膽管痙攣而呈絞痛發作。與進食,尤其高脂飲食有關。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非手術療法治療
1.適應證 ①膽管結石直徑
關于小兒急性膽囊炎的診斷依據介紹
一般根據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及右上腹壓痛的病史及體征,診斷并不困難。在以膿毒性休克情況下來就醫的患兒,也要考慮到有本癥的可能。有腹腔滲液者,可作診斷性腹腔穿刺,如抽出綠色滲液則可確診為膽汁性腹膜炎。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術后護理相關介紹
1.一般護理 術后病人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惡心、嘔吐引起窒息,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病人面色及精神狀態,切口有無滲血、出血,以利早期發現內出血。由于二氧化碳氣腹有造成高碳酸血癥、酸中毒的危險,術后要特別注意吸氧以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 2.腹部體征的觀察與護理 術后應密切注意病
關于hunt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當患者有機體免疫能力低下,發病前1~2周有上感史,出現劇烈耳痛及耳部及耳周皰疹,應當高度警惕面神經麻痹的發生。如果發生同側面癱,并且在2~3周內逐漸加重,同時伴有聽力減退和眩暈或不平衡感,耳帶狀皰疹的診斷即可成立。
診斷膽囊良性腫瘤的依據
由于膽囊良性腫瘤缺乏特異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根據臨床表現很難作出正確的診斷,影像學是主要的診斷方法。 1.病變的大小 大部分良性病變15mm的病變為惡性的可能性相當高。 2.病變的數目 膽囊息肉尤其是膽固醇性息肉大部分為多發膽囊腺瘤,多為單發,少數為多發,腺瘤惡變雖然時有報道,但是尚未見到
關于過度換氣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1.在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根據發病前多有心因性因素、典型的癥狀、動脈血氣分析證實呼吸性堿中毒、過度通氣激發試驗部分或完全誘發出主要癥狀做出臨床診斷。常見于女性。 2.過度通氣激發試驗通過潮氣末二氧化碳分析儀讓患者自主過度呼氣3分鐘(60次/分鐘)誘發出患者呼吸調節功能的不穩定性,使其過
關于闌尾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根據不同麻醉,選擇適當臥位。 2.觀察生命體征。 3.術后3~5天禁用強瀉劑和刺激性強的肥皂水灌腸,以免增加腸蠕動,而使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縫合傷口裂開。 4.術后24小時可起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發生。 5.老年患者術后注意保暖,經常拍背幫助咳嗽,預防墜積性肺炎。
關于小梁切除術的術后護理介紹
1.控制炎癥:術眼滴糖皮質激素類眼藥水和抗生素眼液。 2.預防感染。根據術眼前房反應輕重程度決定是否給予結膜下抗生素和激素。 3.每日或隔日測量眼壓。 4.每日行裂隙燈檢查。 5.術后7~10天拆除結膜縫線。 6.如果前房形成,眼內反應輕微,視力部分恢復,眼壓在15mmHg以下,可出院
關于膽囊結石的診斷介紹
根據臨床典型的絞痛病史,影像學檢查可確診。首選B超檢查,可見膽囊內有強回聲團、隨體位改變而移動、其后有聲影即可確診為膽囊結石。僅有10%~15%的膽囊結石含有鈣,腹部X線能確診,側位照片可與右腎結石區別。CT、MRI也可顯示膽囊結石。但不作為常規檢查。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典型的顱內高壓綜合征具有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視盤水腫最為客觀,依據這一體征,診斷不難。但在急性顱內壓增高或慢性顱內壓增高的早期,多無視盤水腫,患者可能僅有頭痛和嘔吐。容易誤診為功能性疾病,產生嚴重后果。因此應慎重對待每一個頭痛和(或)嘔吐患者警惕顱內壓增高的可能。
關于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1. 排除其它疾病的情況下疲勞持續6個月或者以上. 2. 至少具備以下癥狀中的四項: 1)短期記憶力減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 2)咽痛 3)淋巴結痛 4)肌肉酸痛 5)不伴有紅腫的關節疼痛 6)新發頭痛 7)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復 8)體力或腦力勞動后連續24小時身體不適
關于特發性癲癇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是否為特發性癲癇綜合征,如能掌握各類型發作的特點,通過仔細詢問病史,仔細分析大多數患者的發作類型,判斷并不困難。但確有少數患者其發作類型難以從病史得到明確的答案,通過上述各項檢查和視頻腦電圖監測對此有很大幫助。
關于肺葉切除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充分供氧。 2.保持呼吸道通暢。 3.控制靜脈輸液速度。 4.觀察心臟體征,防治心律失常。 5.觀察胸腔引流情況,注意氣管位置,聽診肺呼吸音。
肝膽放線菌病——膽囊切除術后的罕見發現研究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47歲。主因右上腹疼痛、嘔吐以及發熱2天于急診就診。患者既往患有結石">膽結石,因反復發作的膽絞痛正等待行膽囊切除手術。體格檢查發現患者右上腹部存在輕微的壓痛反跳痛。入院時實驗室檢查顯示,總膽紅素 12.4 umol/L (2.0-21 umol/L),丙氨酸轉氨酶 (ALT)
關于心包切開術后綜合征的診斷治療介紹
1、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術后的其他原因,包括感染引起的發熱等相鑒別。 2、并發癥 可出現反復的心包壓塞,但罕見發生縮窄性心包炎。 3、治療 發熱和胸痛可用阿司匹林或非激素類抗炎藥加以緩解,用藥后48小時內無效可使用激素治療。心臟壓塞行心包穿刺處理,反復的心臟壓塞需要進行心包切除術。發生縮
關于先天性風疹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1.流行病學資料,孕婦于妊娠初期有風疹接觸史或發病史。并在實驗室已得到證實母體已受風疹感染。 2.出生后小兒有一種或幾種先天缺陷的表現。 3.嬰兒早期在血清標本中存在特異性風疹IgM抗體。 4.小兒在出生后風疹特異性IgG抗體滴度逐漸升高,8~12個月被動獲得母體抗體已不存在時
關于慢性膽囊炎的診斷介紹
①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或伴有右肩胛區疼痛。 ②有惡心、噯氣、反酸、腹脹和胃部灼熱等消化不良癥狀,進食油膩食物后加重。 ③病程長,病情經過有急性發作和緩解交替的特點。 ④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的叩擊痛。 ⑤膽汁中黏液增多,白細胞成堆,細菌培養陽性。 ⑥B超可見膽囊結石,膽囊壁增厚,膽囊
關于膽囊觸痛征的鑒別診斷介紹
1.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數病人有潰瘍病史。其腹痛程度較劇烈,呈連續的刀割樣痛,有時可致患者于休克狀態。腹壁強直顯著,常呈板樣、壓痛、反跳痛明顯;腸鳴音消失;腹部X線檢查可發現膈下有游離氣體。惟少數病例無典型潰瘍病史,穿孔較小或慢性穿孔者病狀不典型,可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2.急性胰腺炎:腹痛多位
關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依據
1935年,Stein和Leventha首次報告此病后被定名為Stein-Leventhal綜合征(S-L征)。1960年由于患者以雙側卵巢囊性增大為特征,故改稱為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由于PCOS有高度臨床異質性,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不清,到2003年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與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