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簡介
1.預防感染。 2.避免勞累。 3.防治情緒激動。 4.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選擇適當時機及時手術治療。 5.有些病例應堅持長期服用洋地黃維持量以防止發生心力衰竭。 6.患病后及時治療。......閱讀全文
預防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簡介
1.預防感染。 2.避免勞累。 3.防治情緒激動。 4.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選擇適當時機及時手術治療。 5.有些病例應堅持長期服用洋地黃維持量以防止發生心力衰竭。 6.患病后及時治療。
診斷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簡介
1.安靜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青紫加重。每分鐘呼吸次數,嬰兒>60次/分鐘;幼兒>50次/分鐘;兒童>40次/分鐘。 2.心動過速,安靜時每分鐘心率:嬰兒>160次/分鐘;幼兒>140次/分鐘;兒童>120次/分鐘。不能用體溫升高來解釋。 3.聽診發現第一心音低鈍或出現奔馬律。 4.肝臟腫
關于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簡介
充血性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心力衰竭為心功能障礙,心輸出量減低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臨床上心力衰竭是一個綜合征,由4部分組成:心功能障礙,運動耐力減低,肺體循環充血,以及后期出現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礙是構成心力衰竭的必備條件,其他三部分是心功能不全代償機制的臨床表現。早期通過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臟擴大等
如何預防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療慢性心衰還須患者配合,提高其依從性。 1.了解不同時期的治療目標,定期復診,遵醫囑,合理用藥。 2.了解心衰的基本知識,出現問題及時就診:體重增加、下肢水腫、疲乏、運動耐受性降低(活動后氣急)、心率加快(靜息增加≥15~20次/分鐘)或過緩(≤55次/分鐘)、持續性血壓降低或增高(>13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介紹
充血性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心力衰竭為心功能障礙,心輸出量減低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臨床上心力衰竭是一個綜合征,由4部分組成:心功能障礙,運動耐力減低,肺體循環充血,以及后期出現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礙是構成心力衰竭的必備條件,其他三部分是心功能不全代償機制的臨床表現。早期通過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臟擴大等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
1.安靜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青紫加重。每分鐘呼吸次數,嬰兒>60次/分鐘;幼兒>50次/分鐘;兒童>40次/分鐘。 2.心動過速,安靜時每分鐘心率:嬰兒>160次/分鐘;幼兒>140次/分鐘;兒童>120次/分鐘。不能用體溫升高來解釋。 3.聽診發現第一心音低鈍或出現奔馬律。 4.肝臟腫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ture)是由于心功能減損,雖然發揮代償能力后,心輸出量仍不能滿足靜息或活動情況下全身組織代謝需要,因而體內有關部位發生血液瘀積,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是常見的臨床綜合癥。按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病的急緩,可以分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1.嬰兒期 主要病因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見有室間隔缺損、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主動脈縮窄、動脈導管未閉及心內膜墊缺損。左室發育不良綜合征、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心肌炎、重癥肺炎、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近年川崎病也為嬰幼兒心力衰竭病因之一 2.兒童期 主要為風濕性心臟病,急性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檢查
1.血液檢查 (1)血常規嚴重貧血可導致心力衰竭。 (2)尿常規可有輕度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3)血糖及血鈣新生兒患者應測定血糖血鈣。 (4)血氣及pH值。 (5)血清電解質。 (6)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工酶(CK-MB)可升高。 (7)腎功能檢查。 2.其他檢查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簡介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內分泌疾患、細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可引起心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場表現
1.交感神經興奮和心臟功能減退的表現 心動過速:嬰兒心率每分鐘160次以上;學齡兒童心率每分鐘100次以上。是早期出現的代償現象;煩躁不安經常哭鬧;食欲下降;多汗;活動減少;尿少。叩診心臟擴大;聽診第一心音低鈍可聞及奔馬律。患兒脈搏無力血壓偏低、指、趾端發涼及皮膚發花等。 2.肺循環淤血的表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鑒別診斷
1.嬰幼兒心力衰竭 應與以下情況區別: (1)重癥支氣和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有呼吸困難、呼吸及脈搏增快等體征。由于肺氣腫而膈肌下降,可使肝臟在肋下2~3cm處觸及。以上體征與心力衰竭相似,但其心臟不擴大,肝臟邊緣并不圓鈍。 (2)于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因患兒缺氧,常出現呼吸增快、煩躁、青紫
關于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檢查介紹
1.血液檢查 (1)血常規嚴重貧血可導致心力衰竭。 (2)尿常規可有輕度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3)血糖及血鈣新生兒患者應測定血糖血鈣。 (4)血氣及pH值。 (5)血清電解質。 (6)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工酶(CK-MB)可升高。 (7)腎功能檢查。 2.其他檢查
關于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預后介紹
心衰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死亡率高。無癥狀性心力衰竭給予早期干預,可以延緩心衰的進展,改善預后。非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衰若能有效控制原發病心衰隨之好轉,一般預后較好。
關于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析
1.嬰兒期 主要病因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見有室間隔缺損、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主動脈縮窄、動脈導管未閉及心內膜墊缺損。左室發育不良綜合征、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心肌炎、重癥肺炎、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近年川崎病也為嬰幼兒心力衰竭病因之一 2.兒童期 主要為風濕性心臟病,急性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血液檢查 (1)血常規嚴重貧血可導致心力衰竭。 (2)尿常規可有輕度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3)血糖及血鈣新生兒患者應測定血糖血鈣。 (4)血氣及pH值。 (5)血清電解質。 (6)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工酶(CK-MB)可升高。 (7)腎功能檢查。 2.其他
簡述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
1.交感神經興奮和心臟功能減退的表現 心動過速:嬰兒心率每分鐘160次以上;學齡兒童心率每分鐘100次以上。是早期出現的代償現象;煩躁不安經常哭鬧;食欲下降;多汗;活動減少;尿少。叩診心臟擴大;聽診第一心音低鈍可聞及奔馬律。患兒脈搏無力血壓偏低、指、趾端發涼及皮膚發花等。 2.肺循環淤血的表
關于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療介紹
病因為先天性心臟畸形,應于適當時機手術根治;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心內膜炎或其他部位的感染;輸紅細胞糾正嚴重貧血;應用抗心律失常藥或電學治療控制心律失常;心包引流緩解心包填塞;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或心包心肌炎患者,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風濕藥治療。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場表現及檢查
臨床表現 1.交感神經興奮和心臟功能減退的表現 心動過速:嬰兒心率每分鐘160次以上;學齡兒童心率每分鐘100次以上。是早期出現的代償現象;煩躁不安經常哭鬧;食欲下降;多汗;活動減少;尿少。叩診心臟擴大;聽診第一心音低鈍可聞及奔馬律。患兒脈搏無力血壓偏低、指、趾端發涼及皮膚發花等。 2.肺
關于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介紹
(1)洋地黃類藥物地高辛可口服或靜脈注射,口服吸收良好,起始作用快,蓄積少,為兒科治療心力衰竭的主要首選藥物。毛花苷C(西地蘭)及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僅供靜脈注射。口服地高辛后70%~80%從腸道吸收,30~60分鐘起作用,2~3小時達峰濃度;靜脈注射5~30分鐘起作用,1.5~3小時達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1.嬰兒期 主要病因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見有室間隔缺損、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主動脈縮窄、動脈導管未閉及心內膜墊缺損。左室發育不良綜合征、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心肌炎、重癥肺炎、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近年川崎病也為嬰幼兒心力衰竭病因之一 2.兒童期 主要為風濕性心臟
簡述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防止躁動,必要時用鎮靜藥、采取半臥位、供給濕化氧,避免便秘及排便用力。嬰兒吸吮費力,宜少量多次喂奶。給予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品。急性心力衰竭或嚴重水腫者,應限制水和鹽入量,大約每天水入量為每公斤體重50~60ml。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內分泌疾患、細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可引起心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鑒別
1、左心衰竭的鑒別診斷 左心衰竭需與其他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難相鑒別。 (1)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與心臟性哮喘的鑒別。 (2)氣管與支氣管肺癌:癌腫患者的病史多較短,氣急無明顯的發作性,哮鳴音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呼氣時較明顯。無心臟病的病史和體征。X線可發現肺部癌腫征象。 (3)慢性支氣管炎并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鑒別
1、左心衰竭的鑒別診斷 左心衰竭需與其他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難相鑒別。 (1)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與心臟性哮喘的鑒別。 (2)氣管與支氣管肺癌:癌腫患者的病史多較短,氣急無明顯的發作性,哮鳴音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呼氣時較明顯。無心臟病的病史和體征。X線可發現肺部癌腫征象。 (3)慢性支氣管炎并
關于小兒急性心力衰竭的簡介
小兒急性衰竭,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通常按發病的緩急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也可根據左右心室發病的先后,可分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還可按心力衰竭的血液動力學的改變分為低心排量和高心排量心力衰竭。由于年齡、病因和血液動力學改變的不同,年長兒起病緩慢,多以一側心力衰竭為主(左心或右心),與成
關于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的簡介
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又稱門靜脈高壓癥或班替綜合征,是一種原因不明、充血性慢性進行性疾病,多見于年長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癥主要是由門靜脈高壓癥引起的,臨床特點為慢性進行性脾臟腫大、進行性貧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和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晚期出現腹水,黃疸,肝功能障礙和肝硬化等征象。最近發現本病征往
如何診斷充血性心力衰竭?
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運動時呼吸困難、乏力、踝部水腫的典型癥狀,有心動過速、心腔擴大、第三心音、心臟雜音、呼吸急促、肺部啰音、胸腔積液、頸靜脈壓力增高、外周水腫、肝臟腫大的典型體征,有超聲心動圖異常、左室增大、左室收縮末期容量增加、LVEF≤45%、利鈉肽(BNP/NT-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疾病介紹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組織、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時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是各種心臟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的臨床綜合癥,也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其特點是左室肥厚或擴張,導致神經內分泌失常、循環功能異常,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呼吸困難、體液潴留、乏力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析
大多數患者有心臟病的病史,有效治療病因可改善心衰預后。冠心病、高血壓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老年心衰患者主要病因,而風濕性心瓣膜病、擴張型心肌病、急性重癥心肌炎等病致年輕者心衰多見。冠心病是收縮性心衰最常見病因,積極血運重建可以防止心衰發展和惡化;高血壓是舒張性(或射血分數正常)心衰常見病因,積